文∕朱晓剑 藏书票∕崔文川
来新夏先生纵横三学,自成一家。在来先生去世之后,各地师友、学者、学生纪念文章多达一两百篇。读那些深情的纪念文章,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来先生学者风范。
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读书年会上,见到来先生的夫人焦静宜老师,那天是活动方特别安排的一场纪念来先生的专场活动。参会者谈来先生对后学的支持,谈对读书刊物的扶持……那一个个故事,正是来先生的读书求学的精华所在。
不只一次听过与来先生往来的朋友述说彼此间的交往,亲切中显现出深情厚谊,俱见一代学者的风范。像他这样的学者,在今天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想起来先生米寿和九秩诞辰之际,天津及其家乡浙江萧山,都举行了隆重的祝寿活动和各具特色的学术交流。来先生不反对热闹的庆祝场面,但拒绝各种 “封号”。他说,“读书人” 三个字才是对自己的最高评价,并表示作为读书人,“有生之年,誓不挂笔”。
这精神,是学者的真精神。
藏书票上的来先生,手握书册,沉浸在阅读中……似拍照时才抬头看了那么一下。是什么让来先生对阅读如此着迷?
对一个像来先生如此 “功成名就” 的人来说,应该是安享晚年。但他依然著述不断,媒体约稿,几乎是有求必应;为年轻人新著写序,勉励有加,如此提携许多人走进学术殿堂。这才是学者的魅力所在吧。
看着这藏书票,我怀念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