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红艳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应用于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痔疮患者围手术期引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种负性心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患者饮食、行为,促进患者顺利恢复。
关键词:痔疮;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123-01
作为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慢性病症,痔疮主要指的是肛门底部位置、黏膜静脉丛生成数个柔软静脉团,主要特征在于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从临床治疗方案来看,当前主要采用口服药物联合外用药物的方案,但保守治疗方案往往只能够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控制,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采取手术方案进行治疗[1]。但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了解不足,片面认为手术会造成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担心术后恢复问题,导致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种负性心理。因此,能否在围手术期给予痔疮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当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25~54岁,中位年龄(38.5±10.3)岁。观察组当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24~55岁,中位年龄(38.4±10.2)岁。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主要是在痔疮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涉及术前指导、术中辅助、术后对症干预等。观察组则基于对照组护理基础,给予以下几点心理护理:
1.2.1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创造温馨、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选择恰当的时机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痔疮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痔疮诱因、手术方案、手术流程等,减少因为未知产生的恐惧感。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应当告知患者,痔疮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并不会存在严重的疼痛感,只要术后能够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改善行为习惯,痔疮是能够进行有效控制的。如此,才能顺利打消患者的疑虑,缓解患者对于术后恢复的焦虑感。
1.2.2术后心理护理
痔疮术后患者因为各方面因素,如畏惧疼痛不敢换药,或者因为疼痛不敢排便,患者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围绕患者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关怀,可以教授患者一些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以此来缓解疼痛感,同时各项操作尽可能保持轻柔,减轻疼痛对患者产生的刺激。除此之外,对于患者的复杂心理,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争取家属的充分支持,共同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合理饮食、规范排便,以此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1.3临床观察指标
术后7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2]。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22.0,选择()表示,t检验。
2结果
根据表1所示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结果来看,观察组明显更低。
3讨论
出于对手术的恐惧、术后的担忧,大部分痔疮患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问题,倘若不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极为容易导致应激反应,对手术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痔疮患者围手术期不仅需要常规护理,同时也需要心理护理。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充分考虑痔疮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在强化患者认知的同时,促进患者各项负性心理的有效缓解。
根据研究数据结果可知,给予心理护理的觀察组,其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心理护理在痔疮围手术期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艳红.痔疮病人围手术期护理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09):1295-1298.
[2]吕芳.舒适护理在痔疮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措施和护理质量观察[J].中外医疗,2020,39(25):129-132.
作者单位: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伏山镇卫生院 山东泰安 27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