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梵音 祈禳福佑

2020-12-06 10:49李悦
东方收藏 2020年11期
关键词:契丹佛教

契丹人笃信佛教,从其建国起佛教就成为契丹维护统治的重要方式。在当时,契丹上层为安抚掠来的汉民,“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1)。此后佛教迅速普及开来,佛教各宗派、法门、供养方式、造像及雕刻技术也随之来到辽地。

●   佛教在辽地统辖区域的发展

契丹人最初信仰的是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的是各种自然神灵,并且有巫等神职人员来祭祀诸神。但这些巫有些不仅是神灵的代言人还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他们以宗教为踏板参与统治。因此,随着契丹社会封建进程的加快,萨满教对于统治的威胁也日益凸显。一旦统治者内部出现分歧,部分贵族就可能依托神灵旨意以此作乱。例如耶律阿保机建国之初的“诸弟之乱”无疑将萨满教的过度参与统治的危机暴露出来。所以契丹人强大之后,在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开始建章立制并积极传播儒家学说和倡导佛教。可儒学对于契丹贵族的原有观念冲击较大,一部分贵族对于儒学并不重视,因此需要长期的推动促进,此时佛教就成为契丹统治者的首选。为此,耶律阿保机采取了两项措施促进佛教发展。

1.大力兴建佛寺

据《辽史》记载,“(三年)夏四月乙卯,诏左仆射韩知古建碑龙化州大广寺以纪功能。”(2)“是岁,以兵讨两冶,以所获僧崇文等五十人归西楼,建天雄寺以居之,以示天助雄武。”(3)“(神册三年)五月乙亥,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建国伊始大力兴建佛寺,这些史书中记载的佛寺也仅仅是当时所兴建佛寺的一部分,实际数量应远高于此。

2.稳定民心的“天授神权”

契丹早在部落联盟时期始,权力交接就伴随着暴力和血腥,到了阿保机建国后亦如此。辽太祖阿保机去世后爆发长子耶律倍与次子耶律德光之间的皇位之争,虽然最后耶律德光取得胜利、继承皇位,但此次皇位之争对契丹皇权的稳定和维持多民族疆域的统治无疑是一次巨大打击。因此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向中原地区开疆拓土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粉饰这场皇位的更迭,更在思考如何稳定疆域内的多民族统治。到中原后,他接触到中原地区的佛教,于是有了“契丹主德光尝昼寝,梦一神人,花冠,美姿容,辎軿甚盛,忽自天而下,衣白衣佩金带执骨朵,有异兽十二随其后,内有一黑色兔入德光怀而失之。……后至幽州城中,见大悲菩萨佛相,惊告其母曰:‘此即向来梦中神人,……因立祠木叶山,名菩萨堂。”(5)“……尊为家神。”(6)通过此类菩萨入梦的宣传,表明他入主中原的合理性,还点明他受神佛爱戴,更具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此后佛教在辽初两位皇帝推崇下逐渐取代萨满教,俨然成为契丹的国教。

●   迦陵频伽的传入

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造像、佛家经典、各个宗派、法门在辽地纷纷传入。一些环绕在佛祖周围的供养人物也被引入契丹人生活的地区,迦陵频伽就是如此。“迦陵频伽,梵语kalavinlka,巴利语karavi^ka。又作歌罗频伽鸟、羯逻频迦鸟、迦兰频伽鸟、迦陵毗伽鸟。略称迦陵频鸟、迦娄宾鸟、迦陵鸟、羯毗鸟、鹖鹎鸟、羯脾鸟、频伽鸟等。意译作好声鸟、美音鸟、妙声鸟。”(7)它的外形为人首鸟身的形象,如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藏辽代迦陵频伽耳坠图所示,这件金耳坠通长8.8厘米,造型为人首鸟身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从整体看这件迦陵频伽延续了唐代的丰腴之美,显得典雅端庄,与敦煌莫高窟所绘迦陵频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就其本身含义来讲迦陵频伽为妙音鸟,声音殊于常鸟,婉转动听,且它出现于各种佛经之中,属佛国天界的“诸众鸟”之一,与各种佛界的宝树妙花、孔雀、鹦鹉、凫鴈、鸳鸯等神兽,一起作为吉瑞象征来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的神圣性。还因其声音美妙,常用来譬喻佛法,可以使众生自觉“念佛、念法、念僧”,通常为传递佛音的使者。所以它经常绘于或刻于佛的周围,成为净土宗表现西方极乐世界安宁祥和的代表。

1.迦陵频伽的诞生

其实迦陵频伽最初并不属于佛教,或者说它是先于佛教而诞生的,这从世界各地流传的早期神话故事就可窥探一二。我国古代的神话中就有人与动物结合的形象,如伏羲、女娲为人首蛇身,很可能是原始社会氏族图腾与人的合一,代表了超越于肉体之躯的神力。并且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本土也有人首鸟身的形象存在,《礼记》与《吕氏春秋》都记载了一位春神“句芒”,《山海经》则对其外形进行了详细描述为“人首鸟身”。与此同时,西方的希腊神话中同样存在人首鸟身的形象,不过不像东方神话里的形象那么美好,反而成了凶残、邪恶的化身。虽并不能确定东西方人首鸟身的形象是否对佛教诞生地——印度在迦陵频伽形象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佛教诞生之前,属于白色人种的雅利安人开始了由欧洲到中亚再到印度次大陆的一次历史性大迁徙,想必这些受到过希腊文明影响的雅利安人在一定程度上将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涵带到了他们的最终定居地。加之印度次大陆离东方较近,有可能两种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进而形成了迦陵频伽的早期形象。

2.迦陵频伽传入中原与辽地

佛教诞生后,迦陵频伽也仅仅是佛教十方界中的普通“诸众鸟”之一,为愉佛或佛身边传播佛音的使者。但随着佛教东传,迦陵频伽来到中土。且佛教传入中土后宗派并起,净土宗就是其中之一。在净土宗教义内涵中,它给信众描绘了弘大的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就有迦陵频伽。此时的迦陵频伽不再是声音悦耳、传唱佛音的“诸众鸟”,它成了供养佛的方式之一。迦陵频伽或歌唱或跳舞或演奏乐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迦陵频伽乐伎。伴随朝代更迭,加之北方游牧于潢水一带的契丹人与中原王朝和西域诸国的交流,佛教输入辽地。由此可推断佛教传入辽地有两个途径,一是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从中原地区传入;二是在契丹征服西域一带时传入。之后,迦陵频伽跟随佛教来到辽地,成为净土宗在辽地发展的一大标志。

●   迦陵频伽金耳坠

辽地契丹人在辽初两位皇帝的倡导下,接受了佛教信仰,甚至出现了“塔寺相望、梵呗相闻”的佛教兴盛景象。伴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信众对随着佛教传入的供养方式及围绕佛教而来的各种纹饰都非常喜爱,并将这种喜爱延伸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契丹的“佛妆”和上面提到的“迦陵频伽金耳坠”就是信众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佛法的具体体现。“辽代契丹族作为我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继承了穿耳戴环的传统习俗,使耳饰在辽得以长足发展。 我国古代耳饰依据形制大致可分为耳玦、耳珰、耳环、耳坠四类,辽代契丹女性耳饰主要有耳环和耳坠两类,耳环居多。”(8)作为信众中的女性,耳饰不仅可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还可以表达自己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所以她们开始用佛教的纹饰装点鬓边。尤其是这件迦陵频伽金耳坠,反映了辽代女性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   迦陵频伽纹饰遐想

迦陵频伽是佛教中的羽生翼族,在佛教创立初期,它们仅仅是佛家“诸众鸟”之一,大多围绕在佛的周围,与佛结伴出现。它们用自己声音清越动听的特点,时时发出佛音,传遍“十方界”,进而辅助佛达到教化的功能。在佛教成熟期及传播期,它们又成为供养佛的乐伎和舞伎,用音乐和舞蹈愉佛。可见此时迦陵频伽由“诸众鸟”中脱颖而出,被赋予更多功能,这也是佛教传播中对于迦陵频伽功能的扩大。但其实羽生翼族类并不是佛教所特有,从东方到西方的早期神话中都有这样的形象,或是归于神灵,或是属于邪恶,无论怎样,都表明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相似性,也表明翅膀是古代人们对于广阔而又深邃天空的向往,将翅膀与人的形象相结合更体现人们对宇宙、天空等未知世界的遐想。辽代的契丹人生于广阔的草原,天空是他们崇拜的对象,他们虽想了解天空的奥秘可并没有契机,因此当时的人们对于天空既好奇、又敬畏。佛教传入之后,契丹人借助迦陵频伽去探索宇宙,它随之成为沟通理想与现实的媒介,所以迦陵频伽纹饰开始广泛出现于契丹人的生活中,目前已知的還有迦陵频伽纹铜镜、石造像和其他首饰等。

总之,迦陵频伽纹饰随着佛教在辽地的发展和手工艺的提高越来越精美。它既有教化之力,也有装饰的功能,在众多方面影响着契丹人的生活。

(作者李悦,赤峰博物馆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辽文化)

注释

(1)(2)(3)(4)(6)元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4;6;13;446;

(5)宋叶隆礼,契丹国志[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8—19;

(7)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830页;

(8)邱晓勇,奢华的艺术——浅谈明代金银首饰[J],文博论坛。

猜你喜欢
契丹佛教
佛教艺术
寻找契丹族遗迹
北汉来使 酒宴上“殉职”
佛教造像
契丹喝死外交官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
强悍的契丹人去哪儿了
看中国·在浙江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