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冬
乐观的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已经迎来最好的扩张机会,正如八九十年代国内的消费变局一样,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大國实力、大国责任与大国品牌的出现一定相辅相成。
这四十年中国的高速发展向世界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不受海外地区主观因素的影响,诸如政策、法规等等,中国制造到哪几乎都是战无不胜。
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国外就逊色得多。
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究其根本,不得不说中国制造始终在国际分工中承担着中低端产业链的角色,致使无法产生溢价。要知道,产品的溢价很大程度上会滋生品牌的养分,我们所熟知的制造品牌,如苹果、奔驰等,无不是靠着溢价供养品牌,品牌回哺产品的。
这就给我们一个课题,中国品牌是否也能在国外开枝散叶,从而提升中国制造的格调,进而担负起传播国家正面形象的责任呢?
我们先从那些在海外已获成功的品牌谈起,看看他们都做对了什么。
大疆:一体两翼的品牌出海公式
在中国本土之外,哪些品牌已经做得声名鹊起,并且成为行业第一品牌呢?
有些人会说华为,但华为在国外的品牌至少在消费电子领域还没做到领头羊。有人也会提到传音,传音在非洲获得的巨大成功让世界侧目,但占领显然离“一个品牌的崛起”还有些许距离。
所以,我这里要说的是另一家消费电子品牌,它就是大疆。
截止到去年,大疆的销售额十年膨胀百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甚至在硅谷科技精英和风险投资家眼中,大疆已经是少有的能够被拿来与苹果比较的中国公司。目前,大疆在欧美无人机市场占比超过七成。
大疆这个品牌毫无疑问是中国品牌出海过程中最出色的选手之一,打开了局面并且成为了霸主。《时代》杂志曾将大疆研发的产品评为北美地区最值得拥有的高科技产品。曾经美国官方想秘密打造一款大疆的竞争品牌,也在折腾了两年后黯然离场。结出如此硕果,大疆做对了什么?
我个人将其总结为:大疆的“一体两翼”战略。一体是大疆出色的科技力和产品力,两翼是大疆同时在专业和民用领域发力。
大疆在产品上的底气有多足,我们通过数字来呈现。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记录,大疆从2008年起,累计申请无人机相关的专利达到4000多项。此外还在美国申请了70多组专利,其中17组已经获得授权。也就是说大疆构筑了无人机领域谁都无法绕过的技术壁垒,任何想做无人机的公司,都要有大疆公司的专利许可。
有了前沿科技的支持,大疆的翅膀才能起飞。专业领域,甚至美国海陆空方面的无人机均以大疆产品为主,理由是其功能可靠,续航时间、气候适应力、维护时效均高于其它平台,同时具有高度智能化和低能耗的特点。
同时,要如何让消费者知道品牌硬实力呢?大疆的宣传也是一把好手。众多美剧如《摩登家庭》、《神盾局特工》、《智能缉凶》和《国土安全》上的航拍都是由大疆的产品拍摄完成的。瑞典航拍视频网站宣称,该网站75%的航拍视频来自于大疆无人机。这些消息均通过不同的平台触达欧美消费者。
一个优秀的品牌要在海外脱颖而出,大疆给了中国企业一个很标准的公式:优秀的产品力,配合专业的认证,以及能够将这个认证告知消费者。国外消费者肯定不会排斥好东西,但你首先得让他们知道,你有多好。
小米: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说到这里有人会提起贸易战的因素。的确,像大疆这样的品牌的确无惧贸易垄断,技术摆在那里,一旦被国外抵制了,可能好几个大国军方的无人机编队就得下岗。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品牌都能逃过这个梦魇,面对如此多不确定的因素,品牌出海如何避免折戟?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
2017年末,小米正式进入西欧市场;2018年,小米西欧市场出货量涨400%;2019年Q2,小米西欧市场出货量涨48%;2019年Q3,小米西欧市场出货量涨90%;2020年至今,小米出货量在西欧同比增长79%,市场份额达到10%。
我们中国人说起小米,态度难免有些奇怪,总觉得它价格低,没什么技术含量,去国外也就是做个低价竞争。甚至还有人坦言,小米今年在欧洲的突飞猛进,得益于华为的衰退。殊不知,今年华为在海外销量的降低程度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少得多。而在疫情肆虐的上半年,三星在西欧下降了21%,HMD下降了20%,就连浓眉大眼的苹果也有近10%的跌幅。小米是唯一一家在西欧增长的TOP5企业,换而言之,他的崛起更多是在蚕食这些品牌的领地。
顺便说一下,在此之前,小米在印度已经成功树立起了卓越的品牌,即使这次中印摩擦也未能撼动其领导地位。
小米品牌在印度欧洲的成功,正得益于其一贯坚持的“落位”政策。小米的生态位是什么:好用,不贵。这一条路既然在中国走得通,在印度也一样走得通。试问谁还会拒绝价廉物美的东西呢?终于,西欧那些坚持洛可可主义的老牌国家,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欧洲本来就“苦高价手机久已”,即使华为和一加,在欧洲依然毫不客气高举高打,这也就为小米的品牌突围留下了生态位。
性价比的定位一直是小米品牌打遍全球的武器,而对于那些认为小米没有核心技术的观众而言,能够整合供应链把价格和性能做到极致,难道就不是一种技术吗?小米相比大疆缺乏的是专业领域的支持,但这个可以依靠滚雪球式的口碑进行累加。中国手机品牌在海外的崛起,已经开始呈现中高端赛马的局面,而不是此消彼长。相信华为、小米、OV等品牌未来都会在这个生态中成功落位,建立自己的领域。
在此,我要注明的是,即使有人带着有色眼镜,一定要忽视大疆和小米在技术和产业链上的优势,抛出“靠低价竞争无法形成所谓大品牌”观点,那不妨看看日本,松下、丰田、富士,当年哪一个不是先靠性价比在行业落位,做到领域第一,并成功上位超级品牌的。
一个品牌从无到有,总会经历一个过程,何况是在水土不服的海外。
现在可能是中国品牌海外扩张最好的机会
类似大疆和小米这样卡准了“生态位”并获得品牌成功的例子其实很多。
Soufeel一直是国外饰品巨头Pandora的有力竞争者,靠的是有竞争力的价格定位和出色的产品设计;Bluedio耳机,纯中国品牌,设计感老外也非常喜欢,在GearBest和Amazon都卖得很好;小狗电器,刚刚在国外崭露头角,重点补上了国外家庭中低端清洁产品的空位;海天酱油,国外超市货架上的常客,美国和俄罗斯人甚至喜欢用蚝油拌饭……
往十年前看,海尔、联想、腾讯等第一代出海品牌或成功或失败。而现在,大疆、小米等第二代出海品牌正前仆后继地涌来。从目前的国外形式来看,这一代中国品牌已经迎来海外扩张的最好机会。
而这个机会已经不是靠低价竞争来换取的,而是在于“二代品牌”能否站稳这个时代赋予中国品牌的“生态位”。
这个“生态位”的产生有如下前提和特点:
首先,国外年轻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负面认知正在下降,他们正日益根据效用和适切性而非知名度来选择品牌。随着走向全球的中国品牌越来越多,消费者接受度也将随之上升,而这又会进一步推动海外扩张。
其次,以科技品牌为代表的国货正在缩小“認知度差距”。目前,中国品牌在海外的认知度仍然较低,而科技品牌正在通过以下举措改变这一状况——应用数字技术并建立生态系统来整合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应用程序与其他服务,展现出改善消费者生活的能力。它们现在必须乘胜追击,而其他类别的品牌则应学习其经验——讲述强大的品牌故事,清晰传达自身的质量和适切性,从而缩小“差距”。
再次,无论国内外,互联网驱动品牌潜力巨大。成熟型品牌的品牌力评分非常高,但缺乏差异性,而差异性在数字时代正越发重要。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年轻且有活力,凭借其产品和创新树立了与众不同的形象。只有占据了消费者心智,才有可能形成认知,缔造品牌。
最后,就是管理层的问题了。中国出海的“二代品牌”很多都是中国互联网时代被反复“毒打”的,没什么条条框框,自然没有暮气,行动速度往往快于西方品牌。速度绝对是一项优势,而一定程度的系统化可以简化决策,并增加有用的经验。
事实上,就从“品牌”这个角度看,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刚刚起步,远没有到碰到天花板的程度。“跟风模仿”是无法让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上赢得消费者接受、认可与追捧的。乐观的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已经迎来最好的扩张机会,正如八九十年代国内的消费变局一样。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大国实力、大国责任与大国品牌的出现一定相辅相成。
“我因看到风暴而激动如大海”,这或许是未来十年能将中国品牌扬帆世界的舵手们的共同心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