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诗中蕴含的舞蹈意象

2020-12-06 12:05:58陕西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乐舞唐诗舞者

□丹 妮 陕西师范大学

唐代稳定的政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营造了唐代多彩的艺术氛围。本文首先对其乐舞繁盛的原因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其次就唐诗中对舞蹈虚实结合的描写进行简要举例,在结尾概括其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

一、为何唐代孕育了繁荣的乐舞文化

其一,丰富的唐代舞蹈为诗词提供了灵感。继汉代后,唐代将乐舞文化又一次推向了高峰,在这一时期,乐舞的管理体系已经相当完备了,并设有太常寺、教坊以及梨园等机构,同时还吸收了异域舞蹈文化,在原有基础上又产生了大量的新舞蹈。

其二,舞蹈文化渗透在唐人的生活中,除了宫廷节日庆典,民间也常有自发组织的乐舞助兴,唐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乐舞氛围,当他们借助诗歌来表达情感的时候,自然会推动舞蹈诗的发展。

其三,唐代舞蹈艺术精益求精,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舞者,唐玄宗便是当时优秀的音乐家。而杨贵妃也十分擅长《霓裳羽衣舞》,此外宫中还有舞技精湛的舞姬,如杨贵妃在形容宫中舞伎时,曾创作《赠张云容舞》,这些优秀的舞姬乐工都为乐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舞蹈意象在唐诗中的体现

(一)生动描写舞姿

在唐代的舞蹈诗中,对乐舞的描写既有整体形象的记叙,又有关键动作的刻画。唐代舞蹈中有许多模仿鸟类的动作,如“展翅”,即双臂向身体后侧伸展,胸腰展开,好似鸟儿飞起来的状态,常用在柘枝舞中。张祜在《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中写道:

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

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

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

“翅齐张”将舞者比作鸟儿,两位舞者身穿华丽服饰,回头相对而无舞,快速地做双人的展翅动作。这种大幅度的肢体动作会带给观众较为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也会被诗人捕捉记录。

在唐代舞蹈中,“回腰”这一动作曾多次出现在诗句之中,“回腰”类似于现在舞蹈中的下半腰,舞者背对观众向后下腰,又可以指代舞者回眸的姿态,这一动作对舞者的技巧要求是极高的。例如,元稹曾在《舞腰》中感慨:“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除此之外,还有李商隐的《歌舞》:“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李峤的《舞》:“非君一顾重,谁赏素腰轻”,等等。诗人通过诗句对舞姿进行了描写和再现。

(二)主观感受乐舞

即使是欣赏同一支舞蹈,不同的观众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在舞蹈诗中更是如此,许多诗句已经不局限于记录实时的舞蹈动作,而是展开了主观的想象,将舞姿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使舞蹈诗更具生动性,如张祜的《舞》:“雾轻红踯躅,风艳紫蔷薇。强许传新态,人间弟子稀。”诗人没有直接地描写舞蹈动作,而是用雾中的红杜鹃和风中的紫蔷薇来表达乐舞之美,这些抽象的主观描写带给读者更为动态形象的乐舞感受。有些诗人更是将自己的想象寄托于仙境,宋之问在诗中写道:“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仿佛诗人此时是在仙境观赏乐舞一般,短短几句,便使得乐舞增加了迷离飘逸之感。又如白居易的《柘枝妓》:“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白居易在乐舞结束之时,仍然意犹未尽,想象着舞伎曲终之时缓缓飘向仙境的场景,这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诗人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融合在诗句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乐舞的审美意境。

三、重要历史价值

对舞蹈这一艺术类学科而言,舞蹈诗是记载描绘乐舞的重要历史材料,唐诗中不仅记载了当时乐舞的肢体动作,更多地向我们传达了其所蕴含的神韵姿态,内敛柔美的白纻舞——低鬟转面掩双袖;娇羞轻盈的绿腰——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技艺精湛的胡旋舞——回雪飘飖转蓬舞。这些传神的诗句,都是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时代璀璨的乐舞文化。

唐诗中所描写的舞蹈意象,除了汉族舞蹈,也涵盖了许多其他民族的舞蹈,文中提到的柘枝舞、胡旋舞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人文历史。文化的碰撞还为唐代增添了新的乐舞文化,经唐玄宗改良的《霓裳羽衣舞》便是最好的佐证。唐诗中的舞蹈自初唐建立的《破阵乐》,到盛唐的《胡旋舞》,历经《霓裳羽衣舞》《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等,直至《西凉乐》的落败失守,从舞蹈诗中折射出了唐代兴衰荣辱的历史。唐诗中那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和舞者无疑是我们乐舞文化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乐舞唐诗舞者
舞者
香格里拉(2023年2期)2024-01-04 05:36:24
舞者
舞者
轻音乐(2022年2期)2022-02-24 02:33:46
龟兹乐舞
金秋(2021年22期)2021-12-02 03:26:33
唐诗写柳之妙
中华诗词(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讲唐诗记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10
唐诗赏读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