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陶印生态创作研究

2020-12-06 12:29张红坤南宁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陶陶陶器线条

□张红坤 南宁师范大学

□覃芷涵 广西艺术学院

坭兴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衍生的坭兴陶陶印生态创作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陶文是比较原始的一种符号,距今约4600年马家窑时期的陶文,是以陶器为载体进行涂画或刻画,表现了原始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陶文比甲骨文要早1000年,为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很多遐想,也为现在坭兴陶陶印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现代学者关于坭兴陶材质的分析仅有一两篇文章,而关于坭兴陶陶印生态创作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从对原始陶文线条的表现和坭兴陶陶印创作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古陶文的启示

(一)陶文的渊源

以甘肃马家窑为例,马家窑陶文中的纹饰多是线条和点的组合,点往往象征着太阳、月亮和星辰,曲线有很多地方是模仿黄河的水纹,直线模仿田野的分块,网格线模仿事物纹理或者象征着密集一类的装饰等。陶文的文字性还不明显,但在点和线的组合中,线的方向性和变异性为我们现在的坭兴陶创作提供了很多种灵感。

坭兴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钦县县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现存在广东博物馆的宁道务陶碑是其最早的佐证,有千古第一陶刻之称。《广东省志》记载:“唐,瓷器大量输送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其中,广州西村皇帝岗、佛山石湾、钦县紫砂窑均较为有名。

(二)坭兴陶陶印

陶印最早的呈现方式应该是陶拍了,即先将符号或者文字刻在陶拍上面,然后陶拍将不同的印文打在未干的陶器上面,风干后烧制。这大大加快了陶器符号的印划速度,同时也带有防伪和身份的标记,我们可以从《季木藏陶》中发现很多陶器残片上已经出现了相当成熟的陶印文字。陶印另一种存在方式是秦汉封泥,我们从出土的封泥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制印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技术。陶印的成熟还推进了精美玺印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冶炼水平已成熟,王侯就以陶为模具来铸玺印,现在出土的先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与陶印也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古陶文的线的搭接和穿插为我们进行陶印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溯古而求新,对追求朴实自然的线条很有帮助。古陶文常常模仿自然现象和景物,而且是通过最简单的线条和黑白对比造成视觉上的冲击,这也与我们当代的陶印创作思路不谋而合。古陶文的空间安排分为黑白块面分割、符号填充、点与线和块面的对比。在线变化方面,线与线的交织和搭接的不经意处理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二、坭兴陶印线条的表现

陶印的刻制可以分为干刻、湿刻两种。干刻是指将做好的印胚在阴凉处晾干然后再施刀刻制;湿刻是指在陶印处于半干状态,用钝器划出线条。干刻又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整严谨的,多以汉印和明清流派印表现为主,在当代,刘彦湖先生是制作工整陶印的代表,线条追求极致而又光洁的变化;另一种是写意的陶刻方向,多以古玺印和当代写意印为主,线条苍茫不加修饰,追求以少胜多的刀法,常以冲刀为主,极少进行过多修改,着重与阴面空间的构造,在当代以王镛、陈国斌、王丹、程风子、文佐等人为代表。而湿刻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出来的限制于汉代的刑徒砖相似,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天真烂漫,在当代以曾翔为代表人物。

与石头印相比,陶印需要的工具较多,如当代王镛先生偏爱用篆刻刀来刻印,曾翔用钉子来划刻,陈国斌先生趋向用美工刀来表现线条,由于工具具有多样性,线条的多样性和印面风格的多样性出现。陶印与石头印的另外一个区别是,陶印的印面往往可以根据自己创作的偏好来随意设定尺寸,而且做印面很大的陶印比石头印更节约成本。因为热胀冷缩原理,陶印在烧制过程中线条往往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陶印源于陶土,需经过碎散、风化、碎土、制泥、制钮、施刻等一系列过程,赋予泥土以永久的生命力,灌注作者的才情,每一枚陶印都是独一无二和充满意义的。当今陶印越发流行,广西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坭兴陶陶印的制作课程,坭兴陶陶印的研究将会逐步深化,也必将为世人瞩目。

猜你喜欢
陶陶陶器线条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线条之美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左手孤单,右手怀念
不完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