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海英
改革、发展、创新是新时代慈善组织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宁波市慈善总会积极开拓创新围绕“跨界合作、协同发展、构建系统、建设生态”的理念,主动同本土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向外输出资源优势,发挥枢纽组织功能,构建本土慈善生态,培育地方特色慈善项目。2018年8月,为了有效解决宁波市的重大病患者的经济和生活困难,宁波市慈善总会推出“甬泉”大病医疗救助项目。项目旨在构建“政府+医疗机构+慈善组织+社会力量”为一体的医疗救助帮扶体系,以《宁波市大病医疗救助指南(试行本)》为媒介,专家评估、个案帮扶为手段,实现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的有效对接。
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发现本地户籍大病患者随着近几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府救助、慈善救助体系完善,相对到市慈善总会求助的人减少。因病求助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大病总医药费高,普通家庭一下子拿不出相应的资金。(2)个别病种出院后后续还需要相应的药费(其中部分药是自费)。(3)政策限定造成无法用医保支付,比如车祸。(4)政府救助方式后置,部分地区政府救助对象患病需自行支付相应医药费后再享受政策福利。(5)本人失误或相应手续未到位造成无法使用医保。(6)外来务工人员未及时缴纳社会保障且缺现金。(7)过度治疗及部分未知费用,如器官移植需交给医院30万元现金,医院通常不出相应证明,造成患者家庭无法证明相应支出获得救助补偿。(8)因频繁就医造成的其他费用,如交通费租房费等等。
另外虽然我们目前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比较完善,但是因知识面和能力所限,一些困难人群当他们身处在大病中想要求助,却不知道从何入手;面对各类救助信息和渠道,更是茫然不知所措。比如,异地就医备案后可在异地直接结算;比如我市民政、残联、总工会等部门有相关的大病扶助专项政策,各级慈善总会和其他慈善机构也有一系列大病医疗救助项目;国内还有不少针对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特殊病种的救助项目,还有一些昂贵的进口药品援助,可以向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等机构提出申请……可是许多人并不知晓,或者不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的各类政府保障政策和慈善组织项目所带来的好处。他们需要有人协助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求助效果。
近几年涌现了大量的互联网众筹平台,解决了部分困难患者家庭的医疗费用问题。但是因相关的法律规范尚处于空白,网络平台、发起人、筹款人、捐赠人的权利义务、责任承担均无明确规定,求助人信息披露范围不清、标准不明、责任不实,筹集款项的流向和使用亦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出现信息造假,将医疗费用挪作他用,甚至为了争夺资源不同平台的业务员在医院大打出手等现象。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宁波市各大医院内,有筹款平台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为“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地推人员对募捐金额设置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这些都给互联网筹款带来问题和隐患,一些诈捐、骗捐事件甚至可能引发信用危机。
新时代下,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已不再是仅仅提供资金资助,需要从受助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整合资源、提供服务,帮助受助群体去获得资源,重构社会支持体系,学会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非常深入地开展项目,但是由于慈善总会本身人力有限,需要依靠各级社会力量,以资助的方式与社会组织合作,通过资助专业的社会组织,为受助群体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
2017年,宁波市慈善总会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构建社群系统。目前,宁波市慈善总会建立了具备筹款、信息发布、社群管理等功能为一体是互联网平台。多年的助医项目运作,与医疗机构建立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可以实现筹集款扣划至医疗机构直接用于结算,从而改变目前筹款人直接提现的方式,切实加强善款的监督管理和使用,降低资金风险。
发起网络筹款前,需要保证家庭情况和病情等信息的真实性和所设定求助金额的合理性等,这是确保慈善工作公信力的第一步。而做好这第一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前期摸底调研工作。宁波市慈善总会瞅准了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开展合作。该组织作为全市唯一专注于推动医务(健康)社会工作的专业机构,已经与全市各级医疗单位、健康机构、医学院校和社会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具有公益项目实操经验、外部资源整合等优势。宁波市慈善总会在这次合作中带来以下积极影响:一是牵线搭桥,主动建立起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公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建设本土的慈善生态链。在获得政府支持、慈善资金帮扶、媒体宣传推广等方面,宁波市慈善总会有着丰富资源和独特优势。政府支持方面,宁波市慈善总会出面协调政府部门给予一些工作或项目支持;资金帮扶方面,总会通过项目合作、项目引荐等予以支持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培育和陪伴社会组织的发展;媒体宣传方面,总会已经搭建了包括主流媒体、新媒体及自媒体等在内的全媒体宣传推广平台,在项目募款等宣传方面得到他们支持给予推广。二是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推动慈善项目方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以“甬泉”大病医疗救助项目为例,一是拓展总会的募捐和救助资源渠道,实实在在解决大病患者的经济压力。二是促进宁波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发展。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主体之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资源动员、专业服务、精准救助方面的优势,延伸大病患者的服务链条,对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构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做出实践探索。
“甬泉”大病医疗救助项目旨在构建“政府+医疗机构+慈善组织+社会力量”为一体的医疗救助帮扶体系,这是不同于传统的只提供经济支持慈善救助,我们会告诉求助人员,去哪里寻找帮助,如何寻找帮助。项目组依托《宁波大病医疗救助指南(试行版)》,针对血液病、恶性肿瘤、早产儿等各类大病和特殊群体,提供包括政策咨询、救助资源介绍、筹款等一系列援助行动。依托手册信息,协助大病患者一步一步找到合适的帮扶资源,优化救助流程。此外,运用专业人才力量,回应患者的深层次需求,为个案舒缓心理压力,分析不良的家庭关系,为患者及家庭赋能,协助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善用资源的意识,做到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和困境脱离综合服务。
慈善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和透明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为了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可控以及符合医疗伦理等原则,在开展大病救助前期成立专家评估组,提出诊疗方案、预估经费缺口。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同宁波市10余家三甲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达成共识,使得在帮扶大病的过程中,有了专业的意见和依据。我们筹得善款后直接进入医院账户,项目不收一分钱费用,做到每一分钱为了求助人员的切身利益。
《宁波大病医疗救助指南(试行版)》手册中,罗列了政府救助项目,比如临时救助政策。在我们对求助个案进行评估后,确定其基本符合政府政策救助的情况下,向其介绍政府临时救助等政策,很多个案都表现出为难,不知道如何申请等疑虑。通过项目组成员耐心指导和鼓励,部分个案成功获得政府的救助。这也是项目继续向其他个案赋能的重要经验。通过搭建起政府和患者之间的桥梁,无疑增强了政府和求助患者的信任度,也通过项目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和公众的信任度。
通过整合各种救助资源,“甬泉”大病医疗救助项目累计帮扶个案60余名,在这些服务中,我们让白血病患者度过生命的艰难时刻,让即将陷入分裂的家庭重拾爱的港湾。截至目前,已为53位大病患者筹款581余万元,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让他们不再因病陷入贫困的境地。
宁波人素有乐善好施、济贫帮困的优良传统,慈善义举薪火不断,世代传承。他们一次次施以援手,使一些重病、大病的患者得到及时救助,一些家庭由此走出困境。正如一位白血病患儿的妈妈在感谢中说道:“我以前看到很多求助信息,好像离我很远,而现在我的孩子患白血病,需要大额资金,让我们一家渡过难关的不是我们家里人,而是这些陌生又有爱的宁波人,是他们真正帮我们一家。我们以后,也要尽己之力,去帮助他人。”
为了保障个案帮扶筹集的社会资金得以有效使用,项目建立了捐赠款项回捐制度。即通过多种渠道募集的捐赠资金,最后扣除帮扶个案自付部分,剩余部分将回捐到宁波市慈善总会医疗救助基金,用于帮助其他大病患者,共有3名患者康复后回捐了7.8万余元。同时,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慈善”医疗联合众筹网络上发布资金使用说明,包括个案帮扶将所有各类政府或基金会救助、受助人相关方为其组织的定向募集的款项(如学校、工作单位等)、因网络筹款收到的线下捐赠款项,清楚明确地交代资金去向。
在大病面前,经济援助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毋庸置疑,但是除了经济援助外,还有因大病而产生的一些应对疾病的常识和健康管理等等问题。比如,项目帮扶的两个早产儿个案,均缺乏新生儿喂养技巧,甚至因为常识不足导致再次入院的情况发生。为此,在个案帮扶过程中,注重链接资源,充分整合了社会志愿者资源,让专业人士跟进指导家长如何做好日常喂养,进一步促进社会救助的精细化发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医疗机构的资源和属地优势,为高效传播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更是链接了多家媒体资源,提升筹款效果及项目影响力。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包括新华社、人民网、《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甬派、宁波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支持,刊发近80余篇(期)宣传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