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彤 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课堂是为学生提供各种知识的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渐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教学课堂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也发展到了相辅相成的地步。就中职美术教学而言,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不但可以改变传统中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这对于提升学生美术层面和绘画层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美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3D 思维逻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个人艺术素养的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下中职美术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美术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官,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从作品中获得创作灵感。由此,学生无论在鉴赏美术作品时还是创作美术作品时,都可以完全地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融入作品中。因此,中职美术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美术教学逐渐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虽然美术教学的培养方案有所改进,但是还有一些教师仍坚持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书本为主,教学过程刻板、保守、枯燥,过于重视向学生传授绘画技巧,将教学重点普遍都放在“怎样模仿”“如何加快绘画速度”等方面,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另外,美术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如今的教育虽有所改革,但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美术教育得不到重视,这也就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的应试化,无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2]。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3]。现代信息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缩短,并且还大力发展了人体的信息功能。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例如,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利用现代化的科学信息技术,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冲击。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创造力。
众所周知,环境的好与坏对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样,教师若是可以将课堂氛围调节到最高点,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名家艺术作品,如近代美术大师齐白石的《虾》、现代艺术之父凡·高的《孤禽图》、欧洲绘画之父拉斐尔的《圣母》、印象派之父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当代美术大师吴冠中《江山如此多娇》等;其次,让学生仔细欣赏这五组作品,并在欣赏的同时观察这五组作品的异同,包括作品中的线条、颜色、创作重点等方面的区别;再次,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找出这些作品的异同之处,将中西方作品进行深度的对照,分析出中西方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彼此间可以相互借鉴、互补之处。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应积极地融入学生激烈的讨论中,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待学生回答完预留的问题后,教师要根据刚刚自己所记录的关于学生思考、回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见解,从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不断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教师应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进行“劳逸结合”式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现代信息技术形式来讲解课本中的知识,以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授《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时,由于课本大小、容量有限,教师无法完全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作品的全部内容,此时就可以找一些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高清图片、简介、文献以及解说视频等,并将课本作为本节教学的辅助工具。在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全图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符合意境的音乐,这样可以快速地将学生带入作品的世界,让学生随着作品的浮动而浮动,享受作品世界带给自己的感官冲击,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内涵。不仅如此,通过这一方法,学生还可以从中吸取到经验及启发,从而促进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开展中职美术教学,就一定要脱离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达到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图片、视频、古典文献等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料,增加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的环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