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乐与舞蹈风格

2020-12-06 15:24程析成都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印尼舞蹈音乐

◎ 程析 (成都师范学院)

引 言

当今世界已处于全球化,特别是2020年,人类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共克时艰、处于命运共同体之时,世界政治和经济事务中,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互相依存更加紧密。随之,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具有全球意识,这是世界和平的需要,是单一思维走向复合意识的需要。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只注重本国或西方知识的学习,对于世界音乐这类国际课程没有开设。因此,学生对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现象感到陌生,教学中还往往存在重技轻艺,更不能理解文化与艺术之间的联系,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我们音乐与舞蹈教学中,不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到内涵与风格。自古以来,音乐、舞蹈都是在不同的地理、历史,风俗中孕育风格,古人把音乐与舞蹈称为乐舞。即音乐和舞蹈都是艺术中的姊妹花,鱼水关系,相辅相存。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是舞蹈动作的依据和灵魂,舞蹈在音乐中发挥充分的空间的艺术想象,在理解相之的文化含义中把握风格,尽情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世界音乐与舞蹈风格,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对于把握音乐舞蹈风格的重要性。这一研究,有利于开阔学生艺术视野。现采撷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音乐与舞蹈,从中认识不同民族文化中孕育的音乐与舞蹈特色,在文化理解中,认识世界音乐与舞蹈风格。

一、朝鲜音乐与舞蹈特色

朝鲜属于东亚中的一个国家,位于朝鲜半岛。根据神话传说,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所生的后代檀君王俭在现在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檀君朝鲜,意思就是“晨曦清亮之国”。古称高丽,意为“高山水丽”。全国为单一的朝鲜族,国人喜爱白色,能歌善舞。

朝鲜传统音乐以三节拍形态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朝鲜音乐用“长短”这个词,表达了节拍形态,节奏音型、速度与情绪等诸概念。[1]在长短节拍体系里,最常用的是3/4、3/8、6/8、12/8和9/8等拍子。这种节拍特点与朝鲜舞蹈是紧密结合的。朝鲜族是喜水、尚洁的民族,三拍子配合舞蹈,表现了恬静、轻盈、安详、幽雅、细腻的特点。朝鲜人的图腾崇拜——仙鹤,在他们的舞蹈中常常有模拟仙鹤的自然形态,即“鹤步”、“鹤飞翔”等舞蹈形象;在三拍子音乐中,朝鲜舞蹈生动地表现了仙鹤典雅、飘逸、潇洒的风韵。动作特点:特有的3拍子节奏形式与舞蹈呼吸方法协调一致,以呼吸作为动作的动力,带动全身,形成了韧性的律动,顿的律动。这是通过朝鲜音乐特有的节奏形式与呼吸方法来协调一致所得到的艺术升华结果。

二、印尼音乐与舞蹈特色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东南亚中的一个国家。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印尼大约有17000个绿岛,故又称为万岛之国。在万多年前的冰河时期,印尼与亚洲大陆相连,还与澳洲大陆相接,因此,印尼还有亚洲、大洋洲和澳洲“文明的十字路口”和“人类走廊”的称誉。印尼的音乐舞蹈史经历了一个与外来文化接触的过程。先后受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影响。这些音乐舞蹈与本土互相影响,构成印尼多元一体的音乐舞蹈文化特征。传统而独特的乐种是“甘美兰”。

甘美兰音乐约形成于15世纪,距今已有500年历史。特点是由多种乐器合奏(大部分为青铜制品,加上人声,构成多声音乐。甘美兰乐队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旋律敲击乐器,节奏敲击乐器,管弦乐器等,甘美兰音乐大都采用五声音阶(有半音和无半音的),接近五平均律。遵循的调式是:帕台特。甘美兰音乐是一种合奏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的表演规范和结构原则。有特定的曲目。在核心音乐上进行变奏,几十位乐师彼此照应,始终处于一种既独立又互相依存,既循规蹈矩又即兴发挥的过程中。奏出的音色很美妙,那空灵飘渺的金属音响,清脆透明如珠落玉盘。力度时而宁静优雅,时而震撼大地。

甘美兰音乐常常被印尼人用作舞蹈、戏剧、皮影戏的伴奏。在印尼更具代表性的是爪哇岛、巴厘岛的舞蹈。在甘美兰音乐有缓有急的伴奏下,舞蹈语汇以及风格像魔术般神秘多样。印尼人舞蹈动作主要取材于对动物形态的模仿,体态以半蹲为主,上半身保持直立,头和视线都平视向前,眼睛微微向下看;表演者的手腕、手指动灵活多样,舞蹈者的眼睛传神达意。最精彩的是巴厘岛的传统舞蹈克恰克。克恰克舞,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燕那》,讲述众猴军协助英俊的罗摩王子拯救其妻子悉多公主的故事。克恰克舞多在黄昏时候表演,现场火光暗淡,舞者围着火堆摇晃,发出宗教式的呼声。200多位赤着上身的男子重重叠叠围坐成圆圈,双手向前方伸展,仿佛支撑起一片森林,另一组响起漂浮摇曳的巴厘吟唱,其唱词和手势均与驱魔的咒语和动作有关。结局总是善战胜恶,但恶势力总是随时准备卷土重来。这种思维充分反映出巴厘岛人特有的世界观。

三、土耳其音乐与舞蹈特色

土耳其是西亚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地跨亚欧两洲,人文景观可谓是东西合璧,南北荟萃。土耳其民族源于中西亚突厥乌古斯人的游牧联盟,从6—7世纪开始到14—16世纪,在东征西战中形成奥斯曼帝国,疆域已跨整个西亚,巴尔干半岛和北非。这块由亚、非、欧共同铸造的土地,从人的特征到文化习俗已充满了神奇。土耳其音乐与舞蹈正是在这三大文明板块的碰撞下形成。不可一世的军鼓,跌宕起伏的吟唱祈祷,幽怨缠绕的呐伊笛声,深沉舒缓的乌德琴弹奏,妖娆多姿的肚皮舞和旋转不息的托钵僧舞蹈,形成了色彩迷幻、妖惑世人颠魂倒魄的异国风情。

土耳其古典音乐“马卡姆”,是许多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共有的音乐传统,其中包括调式音阶、旋律节奏音型,套曲形式,声乐、器乐的即兴唱奏等多种含义。还有土耳其军乐“梅赫特哈纳”,随奥曼帝国而崛起,称为“土耳其风格”,曾风靡欧洲。其乐器乐队编制给西方铜管乐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土耳其音乐有各种风情,舞蹈也是多彩多姿。几乎每一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舞蹈风格,西部爱情海地区泽伊贝克舞抒情缓慢;北部地区的贺兰舞欢快活跃;东部以及东南地区的色雷斯舞、哈拉伊舞等热情奔放。土耳其舞蹈多为集体舞,男女人数不限。领舞者手拿方巾,照应舞蹈图形的整齐。动作特点是男性粗狂豪迈,女性健美灵巧。舞蹈大多是上身多保持挺立,下肢和脚的动作变化频繁。最有特色的是哈来舞蹈,是流行东南部地区的集体舞。在优美而欢快的音乐中,人们脚踏着阵阵鼓点,用手相互搭在肩膀上,变换各种队形与步伐,抒发着心中的愉悦。还有一种城市肚皮舞,这种舞蹈是女子表演,演员一般要经过极为严格而又艰苦的训练,要反复训练腹肌和胸肌,至到能随意控制胸腹各部位为止。每当夜幕降临,都市夜总会的乐队和肚皮表演也随之开始,音乐时而舒缓时而激越,引领着舞者的情绪,鼓点与舞姿炽热对话,音乐与舞蹈动作水乳交融,不难看出,这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乐舞艺术。

四、南非音乐与舞蹈风格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夸赤道,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北非和南非。南非多为黑人种,南非没有文字体系记载历史,而是创造一种再生性的传播方式,即声音文化,用口头传承保存他们的历史,他们采用音乐记录历史和传播生产生活经验,用乐器交谈。特别是非洲鼓,作用于传递信息、驱逐野兽、表达语言、与生活紧密,召集部落、宣告战争等,鼓还作为王权、神权、民族的象征。鼓,几乎遍布黑人非洲,

在非洲的布隆迪,鼓被尊称为圣鼓。也就是,不是任何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敲打。只有在特点的场合由专业鼓手方可击打。每一面鼓有它的主人,并由主人亲手制作。这种鼓一般在重大节日活动才表演。表演时,首先是列队围成一个半圆圈,圈中放有一台大鼓,然后由鼓手们各自放鼓在自己的面前。表演中,鼓手们轮流上前施展击鼓本领。击鼓中,人人都有自己的绝活。鼓手们与其是击鼓不如说是在舞蹈。他们时而凌空腾跃,时而旋转舞蹈,舞姿灵活矫健,身手不凡。每一个动作都有体态均有某种寓意。有对禽兽鸟虫的模仿,有对社会场景或者事件的描述。在强烈的音乐节奏中,任何一个基本音乐的思想基础都是他们舞蹈动作的牵引。鼓手们以柔韧舒展的肢体语言,配合节奏的强弱和密集与舒缓,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臂部、晃动手脚、转动眼珠等动作,表现他们劳动、丰收、狩猎和战斗的喜悦,给人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欣赏。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中,要注意与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风俗等方面的联系,以达到学生对音乐舞蹈在不同文化中的世界观、思维模式、审美方式的多样特征的认识。特别是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以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为舞蹈营造气氛或情绪,而舞蹈将音乐的内容表达出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乐舞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结 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最终目的是要探索出一条道路,使学生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全面的认识。[2]在世界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全球的视野,认识整个世界不同的音乐与创作的人,了解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音乐舞蹈文化现象,打破了现今高校音乐教育中以西方文化代替全人类创造的文化,或以某一种音乐文化的审美观点标准来评价其他音乐文化的错误现象。这是一种片面性音乐教育观。我们以文化理解的角度,探索教学改革,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对“陌生”音乐文化宽容的态度和一种“海纳白川”的气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一种文化理解沟通意识。在专业上,还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听力基础,较宽广的音乐创作和音乐即兴的范围,引起学生更多的审美体验,以更好地从事民族音乐创作、研究、表演,教育等工作。最终加强了学生的通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猜你喜欢
印尼舞蹈音乐
印尼出手
学舞蹈的男孩子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舞蹈课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