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乐剧思想研究

2020-12-06 15:24张帆山西大同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22期
关键词:阿尔贝瓦格纳歌剧

◎ 张帆 (山西大同大学)

瓦格纳是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歌剧大师,同时也是作曲家、乐器发明家。在瓦格纳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剧目。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漂泊的荷兰人》、《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对于整个音乐事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术理论界将瓦格纳评定为是歌剧史上承前启后的巨人,其承前启后指的是继承了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开创了浪漫主义歌剧风格。瓦格纳是德国民族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也是开创者,更是将浪漫主义歌剧推向巅峰的重要人物。

一、瓦格纳的生平概述以及乐剧思想出现的原因

瓦格纳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出生于德国著名的城市莱比锡。在少年时期瓦格纳系统地学习了钢琴,了解了众多艺术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作品、古希腊悲剧作品等。少年时的瓦格纳十分热爱贝多芬的作品和韦伯的作品,深受他们的影响,在之后的个人作品中也加入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元素。瓦格纳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美学、哲学有关的课程,因此个人对于歌剧的理解也越发深入。随后,他曾在维尔茨堡等地区担任歌剧院的各项工作,给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瓦格纳创作的早期,其代表作品包括《漂泊的荷兰人》等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可以看作是少年成名的代表。

在瓦格纳30岁左右,欧洲革命的兴起以及哲学论潮的发生,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影响,使得瓦格纳的作品发生了很多的变革。在他的著作《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中,展现了明显地歌剧与戏剧结合的特征。随后瓦格纳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情绪蔓延的深受影响,在音乐作品中融入关于叔本华思想的内容,并且重构音乐结构。瓦格纳在艺术表现方融入众多相关的元素,其艺术创作内涵逐步得到丰富。

瓦格纳在自己的创作中指出,戏剧诗歌的特点是将人的感情结合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不能采取直白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要借助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比如语言媒介、理性感性转换媒介等。音乐是感情的直接表达,不过需要将其与诗歌做出完美的融合,将理性成分分别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完美的描绘出对象,将人物戏剧冲突等合理的刻画出来,使得其情感和本性得以展示,这类的创作可以看作是象征性的,也富含哲理性的。

瓦格纳的作品从感情出发,转入理性思考,最后直接反应现实世界,由此可以看出瓦格纳对于戏剧创作的理解之深刻。瓦格纳的代表作正如上文笔者所提到的是,《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作品是根据古典神话尼伯龙之歌所改编的,主要包括四部歌剧,也就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整体的创作先后历经了近20年,由此可以看出瓦格纳对于乐剧的坚持和仔细[1]。

二、瓦格纳乐剧思想研究

(一)整体性

瓦格纳的作品充满了艺术色彩,以第一部作品《莱茵的黄金》为例,该作品是主要围绕莱茵河的黄金所展开的,在德国的古典著作中很多都提到了和莱茵黄金有关的情节,在传说中如果有人可以将莱茵河底的黄金铸成指环,那么他就可以获得统治世界的力量,不过作为代价,拥有统治世界力量的人必须要抛弃爱情。在古典小说中[2],一天看护黄金的三位仙女在河边玩耍时,被尼伯龙人的首领阿尔贝里希看到,并对仙女产生了爱慕的情绪,当阿尔贝里希向仙女求爱时仙女们选择了断然拒绝,而且还嘲笑了他的外表,特别是他相对比较矮的身高。阿尔贝里希因此而产生了自卑的情绪。于是他对爱情彻底看透,不再追求。当阿尔贝里希在感情方面受到挫折之后,断然决定统治世界。于是,阿尔贝里希就潜入了河底偷走了黄金。在此之后,清澈的莱茵河突然变得浑浊。诸神之王沃坦知道了这件事后,和瓦尔哈拉神殿事件联系起来。瓦尔哈拉神殿是由巨人法索特和法夫纳所构建的,作为交换条件,沃坦需要赐予他们最美丽的女神弗蕾娅。可是沃坦不想失去弗蕾娅,也不想放弃宫殿的拥有权,于是他将阿尔贝里希所铸成的指环做了替代品。巨人同意这一交换条件,和阿尔贝里希之间产生了恩怨情仇,最终自相残杀。这就是该故事的概述,由此可以看出设计之精妙,和瓦格纳的艺术色彩。

结合第一部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瓦格纳在乐剧的创作过程中十分追求向古希腊戏剧那样,将诗词、音乐、表演、舞台等多类艺术融合起来,就像是打造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而不仅仅是结合着戏剧的创作模式,按部就班的创作,这也正是其乐剧的根本精髓和吸引人之处所在。

瓦格纳对于脚本的注意力并未全都集中在文学性的词汇上,而是十分重视由故事所引发的内在含义,特别是由乐剧本身所引发出来的引人思考的内在精神,进而充分突出音乐和戏剧的紧密联系。瓦格纳为了做到这个目标,自主采取了充足的音乐手段和文艺手段来实现。比如将传统歌剧的分曲结构做出分离处理,结合整体艺术的创作模式来制作。又如在他的另外一个代表作《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中,三幕结构之间的转场和情节设计相比于传统的歌剧存在着很多的不同。每一个场面的设计都贯穿始终,因此整体感十分强烈,对于传统歌剧中,对唱设计,瓦格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将独唱、对唱、合唱结合起来而,不是分割处理。在旋律设计方面采取了无旋律织体的设计原则,避免了传统声乐所带来的线条缺失性,此外还将歌唱融入了很多的管弦乐之中,避免段落终止所带来的尴尬,这就使得整体的调性始终被安排在一个维度之上,进而可以给观众从头到尾的整体直接感觉和直接体会[3]。

(二)理念性

瓦格纳乐剧的第二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思想的理念性上,在瓦格纳所做出的诸多改革中,其理念是最重要的。这类理念使得它自己的作品和传统的法国意大利歌剧存在着很多的差别,也正是其作品的代表特点所在。瓦格纳十分喜欢在自己的乐剧中加入像古典希腊作品那样的艺术综合性,进而提升其完整性。瓦格纳十分注重脚本创作,每个都几乎是亲笔来完成的,在音乐特别是歌词方面要着力表达其内涵。

此外,在题材方面他更喜欢采用德国本土的一些神话故事和史诗,这和其他作品相互之间就存在很多的不同。在表现手段方面其理念的体现也是很直接的。对于传统歌剧中所多见的宣叙调、咏叹调等分曲结构。瓦格纳是不太认同的,他喜欢采取一贯、整体的旋,也就是音乐没有出现明确的终止。实际观众不会体会到终止的感受,只会在结尾处感受到乐剧的终止。因此作品的整体性表现十分直接,主导机制发挥到了极致,主题元素也可以得到最完美的展示。在理念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引入了很多音乐交响性思维,特别是声乐以及乐队的之间的完美融合也提升了其声部地位,这是过去传统模式中所没有的重要环节因素所在。

(三)改革性

在其乐剧思想的改革性方面,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具体的细节。第一,结构模式的改变。瓦格纳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合唱、朗诵调、咏叹调这类的分曲结构做出了衔接处理,像普通戏剧演出那样场景的结构模式设计和重塑了整个乐曲章节。这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的连贯性。

第二,在分区结构模式上做出了废除,取消了传统的朗诵调、咏叹调、合唱等声乐模式,以一贯的叙述故事的方法来取代上述的各类模式。将整体的乐剧部分转变为了说话和演唱之间的曲调。瓦格纳根据戏剧实际创作的内容需求来做出具体设计和研究,特别是在理智内容的表达上,要接近语言叙述的方法,使得演员个人在舞台上能够表现出真实情感,将旋律性凸显其中,这就是自由模式设计的好处所在。

第三,由于歌唱和说话之间的接近而使得整体的发展趋于单纯方向。瓦格纳因此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管弦乐加入其中,使得其重要性得到了真正的赋予,解决了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设计了新的亮点和特色。瓦格纳十分喜欢管弦乐,他认为管弦乐不能仅仅做简单的伴奏,而是应当负责其更加重要的职责,比如在剧中人物思想的感情表现,可以充分结合管弦乐的演出来做出相应的展示。此外,戏剧场景的描绘以及整体的转场处理也可以结合着管弦乐来做出设计。因此在瓦格纳的作品中,往往会采取相对比较大规模的乐队编制,除了增加管弦乐器的数量之外还会加入很多的人员,使得各类的乐器加入其中,直接提升了乐器的丰富性和戏剧表现的趣味性。比如低音大号、低音小号的加入就是颇具代表性的设计。此外瓦格纳还将弦乐器、铜管、木管分成了三个独立组,在各个乐曲设计了不同的演奏环节。此外还有相互之间的和声处理,在三管编制的影响下,整体上的管弦色彩得到了真正的突出,使得其复杂性和交响特征表现得到了真正的展示,这对于其戏剧中人物外在模式的表现和场景的描写都有很好的戏剧效果。

第四,瓦格纳在自己的乐剧中采取了主导机制的原则,这里所提到的主导机制原则是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动戏剧场景等简单旋律片段所组成的机制,在设计中得到了更加进步的精炼,使其十分的精细。此外,这类主导机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戏剧中可以强烈地表现出概括的要素,也可以使其整体性得到真正的丰富,就像交响曲那样得到运用。在微妙的情绪变化中凸显出艺术的外在模式。结合主导动机,瓦格纳将艺术的最高结合力和高度做出了充分融合。除此之外,瓦格纳的乐剧创作还将半音阶和声提升到了新的阶段。半音阶和声法对于接下来业务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声乐史上一个里程碑,瓦格纳的和声运用很丰富变换很多也充分展示出了浪漫主义色彩的特征。

结 语

整体来看新时期瓦格纳乐剧思想的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于整个的歌剧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实际的从业者应当充分结合时代和理论研究角度,对此做出实际探索,在深入了解瓦格纳乐剧思想之后,使其可以在新时期发扬继承下来。

猜你喜欢
阿尔贝瓦格纳歌剧
霍 金
比公主终与父亲团聚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加缪《来客》中自我与他者的人道主义和解及其局限
局内人·局外人·反抗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聆赏乐剧歌剧22 年全记录之七——瓦格纳其他乐剧简介(下)
聆赏乐剧歌剧22 年全记录之三——瓦格纳的“《指环》系列”(上)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