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方昊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钱瘦铁(1897—1967),名厓,字叔厓,号瘦铁,江苏无锡鸿山人,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主等,晚年自号淞滨病叟。斋名有瘦铁宧、翦松阁、芋香宧、峰青馆、磅礴轩、契石堂、一席吾庐、梅花书屋、天池泷泓砚斋、临江观日楼、宝董室等,钱瘦铁是现代著名的爱国书画篆刻大家,是中国画会创始人之一。与吴昌硕(苦铁)、王大炘(冰铁)合称“江南三铁”。
钱瘦铁的篆刻初学何雪渔、吴昌硕,之后精研汉印与《天发神谶碑》等,章法险绝跌宕,刀法老辣。钱瘦铁的山水画取法石涛、石谿等,笔墨苍深;花鸟画取法沈周、徐渭,设色古雅、典丽;书法擅篆隶,兼擅行草,用笔深沉、俊逸。书画篆刻作品结集成《钱瘦铁画集》《瘦铁印存》等出版。
钱瘦铁的书法造诣很高,篆隶楷行都各有格调。书法根植汉魏,古拙雅致,重趣味轻点画。钱瘦铁的书法作品,方拙朴茂,典雅古气,其中以篆书最为称赞。钱瘦铁篆书取法石鼓文和钟鼎铭文,融入草书笔意,笔画飘扬而不失凝重,妙趣自然;隶书宗法汉简、《张迁碑》和《石门铭》,不失矩度,洒脱自然;楷书学习钟繇及《曹娥碑》,高古质朴,温文尔雅;草书则以孙过庭为主,参差变化,风神洒落,独具匠心。
吴昌硕《石鼓文》对钱瘦铁的篆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字体势上。钱瘦铁的篆书用笔丰富,变化多端,既轻松灵活,去除了钟鼎碑版的严整之气,任势而为,又增加了活泼生动的意蕴,并且掺入许多画意。钱瘦铁将画意入笔意,丰富的墨色凸显了线条的层次,从心所欲,更见肌理效果,别开生面,打破了传统意味的《石鼓文》苍翠茂盛之感,趣味横生。钱瘦铁曾在《书苑》杂志发表过《中华民国习字法》一文,分别运用了甲骨文、汉隶、行草的书体,极见功底。从“龟甲兽骨”四字中我们似乎可以闻到篆籀气息和汉简帛书的味道,从“文字”“叔厓”等字结构的左右伸展、中紧边阔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石门颂》的特色,从“尊彝”“门前无马”等字可以体会到《张迁碑》的方正、刚健。钱瘦铁的隶书正是以《张迁碑》《石门颂》为主,兼顾汉简,书写风格朴质浑厚,冷敛洒脱,运笔老辣,能自成一家。钱瘦铁在隶书上的造诣比之篆书要高很多,并且钱瘦铁的用笔,结字、节奏控制也更适于隶书的创作。他的隶书行笔敏捷,不优柔寡断,飘洒肆意,强调中锋用笔,行笔中笔在手中时有转动,以正笔锋。线条滋润婉转,寓动于静。
钟繇书法瘦劲、天然、古雅,历代书家对其好评如潮。钱瘦铁的楷书也是从取法钟繇开始,参以《曹娥碑》,他认为初学书法者必定要好好学习小楷作为基本功的训练,可见其对钟繇的赞誉。同时他也很欣赏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钱瘦铁所书小楷作品《前赤壁赋》,深得魏晋文人雅韵,用笔细腻,结构多变,散漫洒脱,深得古人清秀意蕴,颇为难得。除钟繇外,钱瘦铁对王羲之的研究也很深刻。尤其是王羲之的《十七帖》,他在出狱前的一封家书中提道:“近学王羲之《十七帖》,自觉颇有是处!盖罹患中之获益,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他植根于古代先贤的书法作品中,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怀素的小草、孙过庭《书谱序》、李北海的行楷他都有学习,而且用工颇深。钱瘦铁的行草书,笔法信手拈来,随陈布势,随思而成,笔不失法,书不逾矩,自得一片书卷清风。
钱瘦铁的篆刻也是闻名遐迩、影响深远。篆刻方面钱瘦铁师承吴昌硕,后来渐渐有所脱离,得其风采,大胆创造,造型恣肆,笔意十足。而对于金石文字研究,使其入印文字资源广泛,印风奇趣。无论刀法之单双,皆能达到运之有物、细而强劲。所作线条峻厚险辣,气度非凡。沙孟海先生评其篆刻:“真力弥满,妙造自然。”《咬得菜根,百事可为》是钱瘦铁众多印章中较为知名的一方。印章以刀为笔,小中见大,印章的章法布局缜密,穿插自然,线条硬朗,刀笔合一。书法篆刻大家韩天衡评价钱瘦铁的印章“运刀是钱瘦铁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先天多于后天趣味的自然流写”。可以感受得到,钱瘦铁对篆刻的用心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近代书画史上不可多得的“多面手”,钱瘦铁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钱瘦铁的山水画气韵取法石涛,用笔灵活多变粗细兼而有之,以行草书的用笔之法入画,墨色变化丰富浓淡并施,干湿并用。花卉蔬果设色沉着,枝干遒劲,行笔以中锋、侧锋结合而就,逸笔草草,朴拙清雅,苍劲老辣,聊写胸臆,世人为之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