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华 通化师范学院
“立德树人”是当今幼儿培养重中之重的核心目标,关注幼儿发展,离不开合理与符合幼儿发展的科学课程的制定。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未来将呈现出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既生动又要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无处不体会到艺术带来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可能是来自熟悉的家乡地域,所以地域资源真的对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组成意义。
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作为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美术教师,更有责任探索艺术教育与本土地域资源有效结合的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内容。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的发源地,高句丽在集安设都425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及墓地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处独立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鸭绿江国际经济合作带的核心区。通化拥有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品种丰富多样。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发生了改变,“父子相传、口口相授”的传统民间文化,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化背景逐渐消亡而日渐萎缩,正面临着时代的严峻考验,对地方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迫在眉睫。
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地域文化缺失、西方文化侵入明显的特征。要改善这一状况,就需要构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幼儿课程,并着力提升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启迪的作用,环境创设的意义就是利用环境进行教育。环境的作用促使幼儿发挥主动性,参与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向期望的方向发展。例如,具有地域特色的绘画、手工作品(轻黏土民族饰品装饰画、轻黏土满族图腾等),其可触摸、可把玩、可欣赏讲解。环境在教育中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课程的设计、实施以及幼儿主体性等方面发展。因此创设一些幼儿喜爱的、积极互动的情境,并能创建幼儿开展主题活动的区域是我们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设置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课程时,充分考虑本地地域的文化性,针对幼儿喜闻乐见的内容来进行设置,足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其更易于接受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1)旅游文化主题:通化地区是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地域,下辖两区、三县,代管两个县级市,是高句丽古都与萨满文化发源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秀丽的自然景观,都值得去欣赏与了解。运用这些资源,创设课程“我的家乡——通化”“集安高句丽风貌——将军坟”让幼儿全面了解通化地区的风景名胜,并通过幼儿大带小活动“我当小导游”、幼儿摄影展“好玩的通化”等,将美术主题活动与当地地域文化相融合,对地域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不仅完成了原活动的预设目标,相比于原来的活动设计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
(2)民间艺术主题:“满族剪纸”“满族烙画”“麦秆画”“朝族服饰”“满族服饰”等民间工艺品制作活动,让幼儿跃跃欲试,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为他们的美术活动增添了乐趣。我们可以在活动中请当地的民间手艺传承人来进行现场演示,提炼内容,便于幼儿理解与接纳。
(3)地方美术主题:民以食为天,幼儿接触与认知事物最初就是从嘴巴的舔、手的触摸开始的。对可塑造的材料进行捏制,如轻黏土朝鲜族打糕、轻黏土朝鲜族高丽菜等造型形象、生动的美食,可提高幼儿的辨识与认知。再通过活动展示成果,请家长参与认知,提升活动效果,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地方特色文化。
在节假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美术拓展活动,走向户外。例如,到通化靖宇陵园扫墓,追思先辈的英雄事迹,可增进幼儿对于地域历史背景了理解,了解来之不易的生活背后的故事。总之,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本土地域文化。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感受艺术的魅力,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让家乡地域文化走进幼儿的心里,从而自觉地保护它、宣传它、传承它,为未来的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