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_廖巧玲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职工可以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职业身份认证。然而,并非所有职业都有证可考,考证的前提是该职业存在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针对原有职业资格设置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过多过滥,以及市场上一度存在的培训热、考证热等乱象,自2013年底开始,人社部按照国务院要求,决定分批次清减职业资格。
此举给求职、从业市场带来的震荡,尤其是对劳动者中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造成的影响,本刊2014年12期策划栏目《职业资格认定何去何从》已作过报道与探讨。
几年过去,人社部分7批共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削减比例达70%以上。“七连清”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于2017年9月正式下发,并沿用至今。现行目录仅涵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81项,共计140项。
那么,我们也换一个“截面”,追寻此举的意与惑。
大面积取消职业资格种类,是规范管理、降低就业门槛、增进创业活力的举措。同时也出现了一段时期内无法完全适应社会分工细化趋势、无法完全跟上新职业不断被催生涌现等问题。客观结果是,不少从业者因职业资格被取消,失去了获得职业身份的权利或相应的职业待遇。
如何让《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之外的职工,走出或规避上述困境?这是企业和社会各界包括工会组织需要关注并切实解决的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今年此领域又有什么最新政策?作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