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民航局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以来民航整体安全、运输和通用航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以及9月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十三五”以来,民航在安全、规模、效率和服务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行业战略作用持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效,基本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
“十三五”期间,中国民航坚持“控总量、调结构”的战略定力,行业发展稳中有进。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乔以滨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实现运输飞行4742 万小时、1941 万架次,比“十二五”同期分别增长55.6%、43.1%;运输飞行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5年滚动平均值为0,好于安全目标及世界同期水平,未发生非法干扰造成的航空器重大事故及重大航空地面事故。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0年零1 个月、8669 万小时,并连续18年确保了空防安全。另外,民航治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深化改革成效显著、基础支撑更加有力。尤其是在今年以来,全行业坚持“三防”“四保”等工作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民航安全工作,确保了行业安全态势平稳可控。
“十三五”期间,我国民航运输和通用航空发展实现“两翼齐飞”。据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介绍,运输航空方面,截至2019年末,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93 亿吨公里,继续保持自2005年以来世界排名第二的位置,年均增长11%,逐年缩小与第一的差距;完成旅客运输量6.6 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53 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0.7%和4.6%,特别是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比重逐年增加,由“十二五”末的24.2%提升至33.1%。民航局以枢纽建设为牵引,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境内通航城市达234 个;以优化、量化国际航权资源配置为牵引,鼓励引导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航空运输市场,通航境外65 个国家的167个城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截至2019年末,我国航空公司已开通与47 个“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520 条国际航线,航线网络日趋完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理念,守牢“真情服务”底线,持续开展专项行动,运输服务品质稳步提升,2018年全国航班正常率突破2010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并连续两年超过80%;“无纸化”出行、购票环境、餐食质量、旅客投诉渠道、行李运输条件等各项便民服务举措取得实效,旅客满意度显著提升。通用航空在国家政策指引下,迎来发展新机遇,开创事业新局面,创新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分类管理和“放管服”改革收获全方位成效。
据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包毅介绍,“十三五”期间,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机遇、蹄疾步稳、成效显著,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民航局全面构建由3 大世界级机场群、10 大国际航空枢纽、29 个区域枢纽和非枢纽运输机场组成的,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大力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建设规模大、推进速度快、投资完成高、建设成效好。预计至“十三五”末,将完成新建、迁建机场43 个,其中包括去年建成投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即将建成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全国运输机场数量增加至241 个;颁证和备案通用机场数量达313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