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玺
《百家讲坛——今古话苏州》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节目通过讲述优秀传统文化的“苏州故事”,弘扬文化自信,是一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的鲜活、生动的文化节目创新之作。
2019年8月14日到8月20日,该节目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共7集,每集40分钟。以《锦瑟华年谁与度》开篇,《浪系天涯纽带长》收尾,遥遥呼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贯穿古今的思考深度阐述苏州的城市精神,涵盖了“富足”“家风”“崇文重教”“崇德尚廉”“工匠精神”“包容”“开放”等思想内容。
《百家讲坛——今古话苏州》每集分为“讲古”“鉴古”“说今”“论今”四个板块。这一模式突破了以往《百家讲坛》一人从头讲到尾的“单口”讲述形式,变成了既有演播室讲述又有现场实景讲述的“群口”讲述形式。这四个板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由古至今、一以贯之的思想逻辑体系。其中“讲古”“鉴古”分别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古老器物诠释城市精神;“说今”体现了古老文化与城市精神在当代的延续;“论今”则将苏州的城市精神放大到全国的视野,点染主题,达到可看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总体来说,前三个板块互为承接、彼此呼应、风趣精悍、节奏明快,强化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可视性;而“论今”环节,则通过升华解读,提升了节目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该节目在央视科教频道、央视网、苏州台等全媒体端多轮次播出后,1个月内节目覆盖人数超过1亿人次。这给地方电视台竖起了立意高、内容好、模式新的文化节目新范式。而该节目的成功要素之一是其在文化传播中充分运用故事化的思维来编排内容。
《今古话苏州》通过总串词抛出问题与故事的悬念,勾起观众的收看欲。开篇后,每一集的内容紧紧围绕在主题之下,以故事的推进来呈现历史的推进,以故事的场景来演绎精神的内核。第一集《锦瑟华年谁与度》讲述开创吴国的故事,有温文礼让,也有惊心动魄。
从殷商时代形成的吴地雏形到伍子胥建苏州城,再到东汉末年的三国孙吴政权,最后到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使苏州逐渐成为风景佳盛之地。短短20分钟的讲述,就纵连起历史上极为重要和精彩的四个故事,这既是“讲坛”的优势,也是编导思路的优势体现。
苏州历史文化悠久,2500多年的深厚积淀使得苏州成为一座文化的富矿。《今古话苏州》坚持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的创作理念。
文化的传播、思想的传播、理论的传递,最忌讳的是灌输式、填鸭式,文化资源的富矿如何变成节目资源的优势?这需要媒体人的二次创造。《今古话苏州》坚持了《百家讲坛》“以故事传播思想”的理念,把故事化的创作方式,通过大量视频的演绎拍摄、分类组织、贯穿始终,使其有意思、有意义。
节目中的故事纵横2500多年,包括了:泰伯奔吴的礼让故事、子胥建城的治国故事、白公治水的民生故事、妙手神雕的工匠故事、创新办学的崇文故事……在层层推进的发展进步中,所有故事里传统文化是根基、家国情怀是底色、百姓安康是动力。
比如,第二集《汝曹切勿坠家风》中著名画家顾恺之率兵与叛兵激战,英勇击退敌军,被苏州当地百姓封为“河泾侯”,世代供奉。在这个故事中,观众不仅收获了惊喜,一改对顾恺之文弱书生的刻板印象,而且也会因他的故事有感而发,产生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更令观众惊喜的是,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亭林先生”顾炎武,正是顾恺之的后人。因此,看完故事之后,观众自然会产生这样的感慨:正是有了顾氏这样的家风传承,江南文化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点出发,坚持以故事传播思想,在故事的选材、组合、讲述、传播上,下足创新的功夫,这是《百家讲坛——今古话苏州》使人眼前一亮的要诀之一。
《今古话苏州》用一种特有的“时间意识”,将苏州的古韵和今风都置于“今古”的时间维度加以考量,将交相辉映的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展现得淋漓尽致。“古”,显示的是苏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今”,凸显的是苏州不断创新发展的现代进取精神。古今对照,主题鲜明突出,线索有条不紊,全面展现了“双面绣”的苏州风采。
模块化的制作方式,对于文化电视节目而言,是经常使用的手法,不仅让节目产生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提升了观众收看的约会意识和期待感,更有效地保证了节目具有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严谨逻辑。但往往难的是逻辑勾连,如何使四个模块,清晰明了,以地方文化为切入点,展现地方特色,形成“古与今、艺与理、知与行、雅与俗”相统一的节目形态,这是考验。《今古话苏州》因为故事之间关键词的一脉相承,使之结构清晰,令人纵横古今,有耳目一新之感,也让更多人的看到,讲故事原来可以大开大合,不用从头到尾。
节目组拜访了很多位苏州本地专家学者,邀请专家们一起来出谋划策、撰稿编排。2019年3月、4月,本土专家学者与央视导演、“更苏州”团队反复磨合文稿,经过试讲、试镜、试装、后期剪辑、包装、短片解说词、鉴古部分的拍摄采访等,环环相扣,2019年8月14日节目在央视科教频道正式播出,十几位专家共同打磨的同一主题的《今古话苏州》才真正意义上完成了模块组装与整合。
《今古话苏州》运用了大量视频短片,极大丰富了专家学者的现场讲述空间,为观众呈现多元、多角度的苏州。其中,新增的“鉴古”板块,关于苏州的故事文本与叙事内容的视频故事,依托某一古物或者古迹为对象,将内场的讲述转移至外场的空间,就像一篇议论文的论据,有声有色。
在主讲人的讲述中,插入大量的视频,也源于地方台的素材积累。在最后一集《浪系天涯纽带长》中,为了表现苏州与世界的主题,节目组将苏州文化的“融汇开放”,放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港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人对外界的了解,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昆山人费信作为郑和的随行人员,将沿途所见所闻翔实地记录下来,写成了《星槎胜览》,体现出苏州具有主动置身世界的大格局。观众在古与今的对照下,看到历史上的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在苏州起锚远航,与世界文化“美美与共”。视频的一个镜头往往可以给观众思考与想象,这也恰是电视的魅力。
《百家讲坛——今古话苏州》的成功离不开央媒和地方台两个层面多年的传播力积累。
《百家讲坛》栏目是以鲜明的文化品位、教育品格在国际国内独树一帜、屡获赞誉的文化节目。不仅推出过康震、蒙曼、王立群等知名文化学者,也制作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坛》《平语近人》等思想理论重大题材的节目。央视科教频道和《百家讲坛》栏目近20年来积累的文化影响力和电视艺术功底,是《百家讲坛——今古话苏州》能够创新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苏州台多年来坚持内容立台,其收视份额和影响力在全国城市电视台中始终名列前茅。2018年7月,中国记协、中广联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在苏州召开“苏州广电总台融合创新现场研讨会”,认为苏州广电总台的媒体融合走在全国前列,具有示范意义;苏州台连续三年被授予“TV地标年度最具综合实力城市台”称号,从2009年至2019年,十年期间十二度折桂中国新闻奖,自筹资金建设三大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多元文化产业格局。秉持创新的理念和践行“四力”的实干,是苏州台此次能够积极对接央媒,执行贯彻《今古话苏州》的保障。央媒和地方媒体联手,对经典的文化IP做出了新形势下的品牌塑形,取得了苏州台文化节目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