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伟 涂洪君
(1.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山东 日照 276800;2.山东省日照师范学校,山东 日照 276800)
教学语言研究一直都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发现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高中音乐教师发现,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存在规范化的问题。所谓的音乐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实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立足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学内容以及音乐学科的特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从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的内涵可以看出,其是高中音乐教学的载体。本人将以高中音乐规范化的课堂语言特征和规范化问题为切入点,就如何规范化地组织、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进行详细说明。
解释性语言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围绕课内的音乐知识点、课外的拓展知识点、课后的拓展知识内容做出的合理解释使用的语言。高中音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概念等基础知识。要想使学生们扎实地理解这些基础内容,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解释。
高中音乐课堂解释性语言包括书面解释和口头解释两部分内容,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生动性和逻辑性。
具体地,生动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将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们,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使学生们能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理解这些音乐概念,夯实音乐基础。逻辑性则是指,教师在丰富的知识储备的作用下,利用严密的语言,有条例地将音乐概念讲述给学生们,使学生们能由浅入深地建构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可以自主思维,锻炼思维能力。
但是,在当前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则觉得音乐内容抽象难懂,学生自主理解是存在困难的,于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但是缺乏逻辑性,出现东一句西一句的问题,而且,使用的解释语言也是以成人化语言为主的。如此应用的解释性语言,缺乏规范性,甚至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加重了学生们的理解负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产生了消极影响。
音乐课堂上使用的解释性语言,往往是以口头表述为主的。立足规范化解释语言的特征,在实施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接着在严密的逻辑思维的作用下,使用形象的、准确的且具有节奏性的语言,对知识内容进行解释。为了提升解释性语言的规范程度,我在组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还立足其特点,应用其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实现教学语言的统一性,便于学生加深理解。
以“旋律”为例,这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之一,在组织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首乐曲的旋律进行解释,使学生们通过掌握乐曲旋律,建构对乐曲的认知,提升音乐学习质量。旋律是较为抽象的内容,单纯地使用解释性语言,尽管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旋律,但是,有效地感知某一乐曲的旋律是困难重重的。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使用解释性语言的过程中,还会应用图形谱,联系具体的乐曲,将音高、强弱等以连贯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在学生们观看图形谱的时候,我会结合具体的内容,对乐曲的旋律进行解释,使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的作用下,轻松地掌握乐曲旋律。
组织性语言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教学语言,是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推动课堂教学有效实施而使用的语言形式。组织性语言,可以说是高中音乐教学的线索,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驱动学生们在语言的作用下,一步步思考、探究,掌握课堂所学,提升学习效果。高中音乐课堂中的组织性语言,主要包括引导性语言、指导性语言和任务性语言这三种内容。引导性语言,在高中音乐课堂上起着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作用。指导性语言,起着点拨学生,辅助学生探究所学的作用。任务性语言,起着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组织性语言的组织和应用,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启发性特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不是为了将教材中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立足学生的主体性,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要求,指导广大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利用规范化的语言,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从而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现知识的有效展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
方向性特征。明确的学习方向,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保障。规范化的课堂语言,具有方向性的特征,可以为学生们指出不同的学习方向,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
立足组织性语言的特征,我在组织高中音乐教学的时候,会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为学生们提出不同的问题,用问题为学生们指出学习方向,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背后的知识内容展开探究,通过获取基础知识,锻炼探究能力。
以“俄罗斯风情”为例,本节课教学的实施以欣赏和试唱《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为主。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先利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述了格林卡以及他创作这首乐曲的故事。接着,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播放《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这首乐曲,驱动学生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这首乐曲的两个主题分别是什么?这两个主题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在和学生们一起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我继续播放乐曲,此时,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在聆听这首乐曲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呢?这首乐曲中的哪一部的旋律留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呢?最打动你的旋律是哪一部分呢?借助问题,驱动学生们进一步地对乐曲进行感知和体会。由此可以看出,以问题实现组织性语言的应用,不仅可以推动课堂教学一步步发展,还可以使学生们借由思考、探究,加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肢体语言是教师组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不能缺少的一种语言形式,主要是指用表情、神态、身体四肢等走出相关的动作,借此口头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辅助学生理解,同时表达情感的教学语言。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往往起到辅助口头语言表达的作用,可以使学生们直观的动作的辅助下,建构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肢体动作本身就包括着诸多的语言信息,便于学生们通过视觉作用,建构这些信息的认知。
优秀的高中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在应用解释性语言、组织性语言的同时,加上肢体动作,应用直观、形象的肢体语言,辅助学生理解。
形象性和直观性。肢体语言,是以肢体动作为主的一种语言形式,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等具体地展现出来,一目了然,使学生在视觉作用下,自主感知和理解。
易于理解。音乐基础知识是对音乐现象的高度概括,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和音乐认知水平不高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是难以理解的。利用肢体语言,可以借助形象的肢体动作,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们建立理解。具体地,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早已赋予不同的动作不同含义,而且,这些含义是人人共知的。比如,顿足表示生气,摊手表示无奈,垂头表示沮丧。利用肢体动作,可以使学生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辅助下,轻松地理解动作背后的含义。
但是,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将解释性语言和组织性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肢体语言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是站在讲台上,面无表情地,背着胳膊,机械地讲述乐曲内容。还有部分教师尽管意识到了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做的肢体动作过于夸张,用抡圆了胳膊,变化频繁。在应接不暇的动作中,学生们无法准确地观察到老师的指向性是什么,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
肢体语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往往教师与学生不经意间的一个对视,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们带回到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后的满足;教师一个暗示性的动作,可以点燃学生的探究兴趣,驱动学生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所以,在组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应用肢体语言。
以“独特的民族风”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们感受到藏族和维吾尔族音乐的特征,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牡丹汗》《宗巴朗松》这两首乐曲,要求学生们从民族、节奏、旋律、主要民族乐器、调式等方面,对乐曲进行对和总结。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无法从这些方面建构对乐曲的认知,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在发现如此情况之后,我用眼睛盯着这些学生。很快,这些学生感受到我的视线,不由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乐曲上。接着,我走到这些学生身边,蹲下身子,询问他们出现的问题,并就此给予点拨。如此利用肢体语言,不仅使学生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原来,老师是关注我的”,从而积极地体验课堂教学活动。
书面语言,包括板书语言和批改性语言,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板书语言是主要的书面语言。所谓的板书语言是指,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立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借助文字、图形、数字等形式,将所要讲授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辅助学生理解的教学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语言体系。这些语言形式的结合,便于实现有声与无声的结合,使学生们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获取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条理清晰性。板书是对课堂所讲授知识的高度概括,是为了使学生们条理清晰地掌握课堂所学,建构新知体系。所以,在组织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高度概括地,且条理清晰地将知识内容展现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在视觉的作用下,能充分地联系课堂所学,抓住关键词,实现对所学的理解。
书写美观。板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文字信息。板书讲求艺术性,字体美观是艺术性的具体表现。所以,板书是具有美观性的。
但是,从当前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也很少在黑板上写字,黑板是作为摆设存在的。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自己的洒脱,将字写得“翩翩飞舞”,毫无美感,学生们甚至根本看不懂写了什么。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想规范化地组织和应用板书语言,首先要树立板书意识,绝对不能因为音乐是副科,就不做板书;其次,教师要练就一笔好看的汉字,或者娟秀,或者洒脱地将汉字展现给学生们,使学生们能看懂写了什么;再次,教师要联系课堂教学不同环节,将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简要地写在黑板上,使学生们能借助板书,建构对所学的理解,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比如在组织“非洲歌曲音乐”教学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播放了《鼓舞》片段,要求学生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掌握乐曲中的两个基本的节奏型。为了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我在黑板上板书了|:xx x|xx x|xx xx|xx x:|和|:xx xx x:||:xx xx xx:|,引导学生们在视觉的辅助下,体验乐曲的速度、重音和强弱变化,完成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在实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应用多样的课堂教学语言,将解释性语言、组织性语言、肢体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实现无声与有声的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辅助学生理解所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