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团结进步风帆 创建设小康大业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纪实

2020-12-06 09:05何庆良
民族大家庭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工作

文/何庆良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 年8 月,是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重要板块。全州辖2 市(恩施、利川)、6 县(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面积2.4 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05 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8个少数民族人口占54.68%。先后设立了侗族、白族等4 个少数民族乡和蒙古族、白族、羌族等3 个少数民族村。2019 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增幅连续8 年位居全省前三位,贫困发生率由2013 年底的30.61%下降至2019 年底的0.23%。

近年来,恩施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创建工作,通过高位推动,示范引领,机制创新,凝聚起推动州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磅礴精神力量,谱写了创建工作新篇章。

加强顶层设计 高位推动示范区建设

恩施州注重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维护民族团结、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战略之策、现实之需、政治之责,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强化顶层设计,形成指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综合政策体系。

坚持高起点谋划。2016 年12 月,恩施州第七次党代会作出建设“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战略部署(“一谷”即“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两基地”即全国知名的生态富硒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三示范区”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升为州级战略,确立了后创建时期的奋斗目标。

坚持全方位考评。建立健全“六纳入”“一建立”“一加强”机制体制,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十三五”规划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建设总体布局,确立“到2020 年全州8 县市全部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目标任务;将创建活动纳入政府年度工作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将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及州直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纳入州人大专题视察和州政协专题调研内容;将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党校、各基层组织学习重要内容。

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找差距,补短板,强措施,把“定期研究、统筹协调、领导包联、互观互检、问责问效”等机制固化,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体系,确保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65 号”“鄂办发15 号”文件精神,结合恩施州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召开恩施州第七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开启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征程。

突出示范引领 努力推进创建质效

通过打造示范群体,培育先进典型,重点单位全覆盖,引领带动各级各领域各行业整体联动,基本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实现了创建工作的提质增效。

以创建引领推动提质扩面。聚焦“十三五”末8县(市)全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恩施州政府每年都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州县乡各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和加强基层治理等作为重点任务,全面深入持久推进“七进”,保证了创建工作宽覆盖、广受益,得到了各族群众的真心拥护和踊跃参与,感召力有了新提升。截至目前,已有7 个县市被国家民委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

以创建示范推动纵深发展。持续巩固教育系统和电力系统全面创建成果。坚持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把创建的触角逐步由城镇向乡村、由中小向高职、由公立向民办延伸,建立健全“城帮乡”等机制,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民族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结合实际和青少年认知特点,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和“同心”教育,先后涌现施州民族小学、硒都民族小学等一大批示范学校。推动国网供电系统整体创建工作,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企业。县市公司、乡镇供电所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形成了“林丽工作室”“背篓电工”“绝壁取水”等创建工作品牌。

以健全机制推动条块融合。持续加强龙凤协作区建设,建立跨省协作、共建共享等机制,湖北来凤、湖南龙山两县融合发展,共同谱写了“龙凤呈祥”民族团结进步佳话。沿高速路、铁路、国省县道,打造乡村、社区、学校、景区、民俗等一线串珠式示范带,同步推进行政边界村融合,建立“联合宣传、信息互通、同治共保、共同发展”均等化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双边、多边、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合作,逐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创建群体。

以夯实基础推动全覆盖。坚持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等基层单位,推进创建工作“八个全覆盖”(即以增进民生福祉、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推进民族乡村全覆盖,以示范学校项目化为手段推进民族中小学全覆盖,以维护权益、尊重习俗、杜绝歧视、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为切入点推进基层服务窗口单位全覆盖,以乡村振兴为重点推进国家命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覆盖,以培养梯队传承人才为重点推进非遗传承基地全覆盖,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推进民族风情景区全覆盖,以红色教育为重点推进革命历史纪念园馆全覆盖,以巩固脱贫成效为重点推进精准扶贫50 户以上易迁点全覆盖),政策举措由此着眼,资源分配往此着力,力量投入给予倾斜,推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以培育典型打造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恩施州先后选树了张富清、王光国、林丽等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目前全州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示范基地突破100 家,17 家单位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达到54 人,有7 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荣获共和国建立70 周年勋章,树立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时代标杆,加大先进集体典型人物的培育力度,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以宣传教育建好精神家园。推行“定时、定点、定向、定调”四种宣传方式,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大力宣传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梦、繁荣发展梦,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利用州庆、女儿会、牛王节、摆手节等民族节庆,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精品,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做好结合文章 协同推进经济发展

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工作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做到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2019 年下沉州县干部2 万余名,组建2438 个“尖刀班”,带领全州各族群众“拔穷根、摘穷帽”,深入开展“八个到村到户”,扎实推进“六个清零”“六个全覆盖”,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等惠民政策,有效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同时,各级压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问题落实到位,补短板、强弱项。2020 年4 月,湖北省政府批准恩施州8 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全州108 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目前仅剩贫困人口7981人,贫困发生率由五年前30.61%下降至0.23%,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2019 年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四大工程(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硒品入杭”工程、旅游产业提升工程、“浙企入恩”工程),创新了工作力度,凝聚了两地合力。同时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活动,让旅游插上了文化的翅膀,助推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了州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2019 年,全州旅游业增加值占GDP15%, 全年共接待游客711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0 亿元。

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凝聚起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实施了101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2 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一大批昔日贫穷落后的民族村寨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美丽村庄。加快推进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自来水到农家,宽带信号全覆盖,加快了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与加强基层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自治优势,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加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深入推进律师进村、法律便民,提升了村、社区法治水平。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持续开展“最美系列”“感动恩施”评选,提升精神文明素养,不断强化德治约束教化作用。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州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一村一警”全覆盖,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建立四级矛盾层级化解机制,开展“开门接访、领导下访、书记陪访”活动,严格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格局。切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组织指挥、预案方案、监测预警、应急抢险体系,少数民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强化探索创新 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借智借力。2017 年12 月,承办了“新时代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高端智库建设座谈会”,组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高端智库专家名录》(第一批),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创建活动理论创新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与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州委党校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成立课题组,专项研究创建工作,并在“长效机制建设”“创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推动州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智力支撑。

互学互鉴。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先进理念和创建经验,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近年来,边境内地、海峡两岸等100 多批次党政领导、民族工作者和专家学者来恩施交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他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专业意见,促进了州的创建工作。2019 年7 月,自治州与新疆博州在跨区域开展创建活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两州的统战部门签订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建立共创共建机制,先后开展了业务研讨、创建工作互观互检、先进模范互学互访等交流合作活动,拓展了鄂博共建领域,促进了边疆和内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动态管理。建立各级各类示范区示范单位数据库,启动开展州级示范单位命名工作,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完善测评体系,规范评审流程,及时督办国家民委动态管理到期单位重新申报命名。探索推进“示范单位项目化”“先进典型一体化”。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为试点,对学校创建方向、途径、目标任务、主题内涵、手段措施等实行项目化管理,为推进学校创建全覆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样板。

兜底保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人口带来的困难,综合施策,筑牢兜底保障防线,强化“一对一”帮扶,对染疫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因户因人分类施策做好帮扶工作。注重强化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提高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染疫贫困人口实行临时救助,对残疾人发放生活物资补贴。同时,加大农业生产企业奖补力度,组织开展网上“春风行动”,对部分规费实行减免,降低企业能源使用成本,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培育经济动力,为扶贫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有力增强了创建后劲。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工作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民族团结之歌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不工作,爽飞了?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心里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