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擂茶文化传播研究的问题与新思考

2020-12-06 03:55毛家武黄妙南
文化与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海陆丰习俗茶文化

毛家武 黄妙南

擂茶是我国湘、赣、闽、桂、粤、台等地区的传统饮食,因其制作工艺和配料而得名。在我国,擂茶一般以地域划分,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湖南擂茶和客家擂茶。

作为客家擂茶文化发展和演化的结果,海陆丰擂茶文化继承了客家擂茶的精髓部分,体现了海陆丰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擂茶文化独特的一支。

目前,较少学者关注到海陆丰擂茶的文化特性,关于海陆丰擂茶文化的专论也屈指可数。海陆丰擂茶作为一种饮食民俗文化,深入研究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能激发当地民众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意识,提高海陆丰擂茶文化的地位,能够以文化价值带动经济发展,让经济发展丰富文化内涵,带动当地的擂茶文化旅游、商业等一系列应用研究发展。

一、 擂茶文化研究现状

当前擂茶文化研究以湖南擂茶和客家擂茶为主,福建擂茶和台湾擂茶次之。代表学者有薛翘、刘劲峰、林更生、刘舜芬等,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擂茶的起源传说、擂茶的产生、发展与传播、擂茶的制作工具、擂茶民俗以及擂茶的价值与开发等。具体而言,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一)综合性研究

在民俗学热的浪潮下,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的客家擂茶文化也成为民俗学的研究热题。擂茶综合性研究多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展开,追溯其产生背景与历史流变,从民俗学的角度探究饮食背后的民俗文化,并以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分析文化价值。代表性文章有以下几篇:

《擂茶奇葩独秀》以江西黎川擂茶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记载来考究黎川擂茶的起源,同时阐述黎川擂茶的制作、习俗和功效。但作者未深入探讨黎川擂茶产生的朝代。[1]

《浅论赣南客家擂茶文化》结合客家先民南迁至赣南地区的史实以及擂茶起源的三个传说,分析出大致在唐末黄巢起义至北宋末年间,擂茶传入赣南等地并得到广泛传播。此外还简述了擂茶的制作工艺、习俗和功效,分析赣南擂茶能够保留和传承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经济生活的约束。[2]

《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擂茶》探讨了擂茶的起源、制作方法、工具和药理作用及其发展前景,但研究主体是广义上的擂茶,没有凸显出各地擂茶文化的独特之处。作者关于擂茶的现代产品如保健擂茶、速溶擂茶粉和擂茶饮料的设想对擂茶的现代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3]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以赣南地区为例》从起源传说、制作方法、以及赣南擂茶存在和保留的原因论述客家擂茶文化,认为客家擂茶体现了客家民系的特性,具有保健功能和文化传承价值。[4]

《客家擂茶的起源、价值与传承研究——以广西贺州客家为例》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客家擂茶文化,论述擂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追溯擂茶的产生、发展和演化过程,分析湖南擂茶与少数民族擂茶的异同、擂茶在客家地区保留下来的原因、客家擂茶的特征以及擂茶的经济、文化、养生价值,概述客家地区擂茶的保留和发展现状,分析擂茶习俗传承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5]这篇文章是研究客家擂茶文化中较为全面的文章,对探究海陆丰擂茶文化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二)擂茶起源传说研究

关于擂茶的起源,各地区有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以“马援说”、“张飞说”、“司马错说”为主要代表。陈希、王泰认为“马援说”是湖南擂茶的起源较为真实可信[6],陈龙则更倾向于“马援说”和“张飞说”,并以此来说明“至少在2000年前,源于长江中下游的擂茶已是汉族民间流传的一种饮茶习俗”[7]。

林更生在《客家擂茶探源》中谈到福建将乐的“伍道婆传说”、客家地区的“马援说”,认为客家擂茶起源于古代的茶粥,在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已有制作和饮食擂茶的习俗,只是在元末明初时各地擂茶逐渐消失而客家地区将其保留并传承下来,才形成今日的客家擂茶。[8]

(三)擂茶制作工艺和制作工具研究

擂茶有专门的制作工具——擂钵和擂棍,在部分客家地区,也有人使用笊篱过滤茶汤和茶渣,这三种工具都是用木材手工制作而成,通常被客家人称为“擂茶三宝”。在《客家擂茶传统制作工艺及制茶器皿设计探究》中,作者把客家擂茶茶具与现代茶具进行比较,认为“擂茶三宝”是客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在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擂茶茶具则具有更多的经济、文化价值,设计一套现代化家用擂茶茶具对擂茶的长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9]

擂茶在各地传播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产生了多样的擂茶口味,《擂茶的五种制作方法》详细介绍了江南一带的清凉擂茶、混沌擂茶、香料擂茶、乳汁、药性擂茶等五种类型的擂茶。[10]

(四)擂茶发展与演变研究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较多关于擂茶的记载。目前,研究擂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历史也大多从古籍记载中寻丝问迹,代表作品有以下几篇:

在《客家擂茶——中国茶文化的一朵奇葩》中,罗舜芬认为擂茶与擂茶粥是我国最早的饮茶方式,擂茶出现的时间较早,在三国张揖《广雅》就有关于姜盐茶的记载,《晋书》有关于擂茶粥的记载,但在两晋乃至隋唐以后逐渐消失,而姜盐茶的习俗仍保留着。北宋正式出现“擂茶”一词,可见于耐得翁《都城纪胜》等文献,此时姜盐茶不断丰富,衍生出多种口味并进入市场。元末明初,擂茶受到冲击而在大范围地区消失,仅在小部分地区保留下来。[11]

《客家擂茶源流考》的思路与上文一致。此外,薛翘、刘劲峰认为最迟到秦汉时期,茶粥擂茶已经产生,提出“唐宋时期在北方地区流行的姜盐茶是客家香料擂茶的始祖”、“以诸香入茶、宋代饮香茶的习俗以及宋代的分茶游戏都与后代客家香料擂茶有关系”的观点。作者还从客家先民迁徙史的角度来论证客家擂茶文化的传播和演变历程。[12]

杨海中在《擂茶与客家擂茶考论》提出“北方擂茶南传最早可能在晋代,但最迟不晚于北宋末年”[13]的观点。

(五)民俗学角度的擂茶研究

关于擂茶民俗的专论较少。《客家制请擂茶答谢乡亲茶俗》是擂茶民俗研究的代表,该文把擂茶与客家人文明好客的特点结合起来,论述客家的答谢茶俗,包括满月与做寿、上学与入仕、康复与虚惊、男婚与女嫁等。[14]

(六)擂茶价值与开发研究

《以擂茶文化为主导,深掘桃源茶叶潜值》一文发掘和整合桃源擂茶的文化资源,提出“用擂茶文化助推桃源茶业发展”的设想。[15]在《贺州“客家三茶”习俗及开发价值》中,刘道超认为贺州“客家三茶”习俗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当代的健康饮食追求十分吻合,具有较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创新。[16]

(七)海陆丰擂茶专论研究

目前,关于海陆丰擂茶文化的文献较少,代表性的有黄必增的《吃擂茶品人情》,文章重点介绍海丰捷胜擂茶的民俗文化。

其他可参考性的文献资料散见于广东民俗类的书中,如《广东民俗大观》、《广东民俗大典》、《广东旅游文化风情录》等,海陆丰民俗文化丛书与专著中也有部分记载,如《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卷八:民间风俗》、《海丰风情录》、《汕尾人文读本:管窥海陆丰》等,这些文献都只是简单介绍了海陆丰擂茶文化制作方法和习俗,还未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在文史资料中,多是介绍海陆丰擂茶的种类及习俗,如《汕尾文史第十四辑:民俗文化专辑》中的《中国茶道与海陆丰茶文化》就提到“油麻茶”、“炒米茶”、“菜茶”的做法以及“泡茶”习俗[17];《陆丰文史》中第四辑《客家擂茶》、第十六辑《海陆丰的咸茶》、《三甲地区特色民俗》则具体叙述了陆丰客家地区的几种擂茶做法。在陆丰文化宣传网中也有部分关于海陆丰擂茶的资料记载。

在上述的七大类研究主题中,前六类都属于客家擂茶的研究内容。海陆丰擂茶是客家擂茶的一支,两者的渊源一致,客家擂茶文献对海陆丰擂茶文化的研究能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其中,起源传说研究和传播发展研究能直接作为海陆丰擂茶文化渊源的研究基础,民俗学研究部分则可作为海陆丰擂茶民俗文化的参考性文献。

二、 擂茶文化研究现存问题

目前,大多学者关注的是擂茶整体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主体仍倾向客家擂茶,多从文献记载和客家迁徙史的角度探讨客家擂茶的起源年代、产生原因和传播路线。但目前这几个研究内容仍存在争议。

(一)起源年代及传说

我国擂茶以湖南擂茶和客家擂茶为两大分支,因此擂茶的发祥地有“湖南说”和“中原说”两大说法。持“湖南说”的学者认为湖南桃源是中国擂茶的发祥地,李俊在《常德擂茶文化的价值与传承》中直接提出“擂茶起源于湖南”[18],持“中原说”的学者则普遍认为饮食擂茶是客家民系的茶俗。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擂茶虽起源于中原地区,但“并不是客家人的专利”[18]。

擂茶最早出现的年代具有较大的争议,目前主要有“两晋说”,刘道超认为“客家擂茶最晚在两晋时期已成风俗”[20],依据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苦羹”推断的“秦汉说”[21]以及结合宋代文献记载和唐代考古材料的“唐代说”。[22]

随着擂茶习俗在各地的流传和发展,各地也产生不同的擂茶起源传说,湖南桃源有“马援说”,福建将乐流行“伍道婆与擂茶”传说,而在汕尾陆河则有河婆擂茶故事。另外各地还流传有“司马错说”和“张飞说”等。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学术界大多对擂茶的起源年代以及起源传说莫衷一是,它们仍然是擂茶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二)传播路线

客家擂茶的传播路线多与客家民系的迁徙路线联系起来讨论。客家学是较为复杂的研究领域,就客家迁徙次数和路线而言,“三次说”、“五次说”和“六次说”的争论不相上下,迁徙年代和具体的迁徙路线也没有统一的观点。因此,若要从客家民系形成的角度来定义客家擂茶文化,那么在研究客家擂茶文化之前就要先明确界定客家民系的源流及其形成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客家擂茶文化的研究任重道远。

(三)海陆丰擂茶文化专论

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客家擂茶衍化出海陆丰擂茶、台湾擂茶等地域特色擂茶。台湾擂茶因其特殊的地域和文化,有较多学者关注和研究客家擂茶文化是如何“飘洋过海”并在台湾省发展壮大的,如黄智绢的《远渡重洋的美食——台湾客家擂茶的流变》一文。同样是客家擂茶的一个分支,海陆丰擂茶是如何从客家擂茶演变成具有海陆丰地域特色的饮食,又具有哪些地域文化特色,则未有学者关注,这一部分的文献则较为空缺。

海陆丰擂茶多作为当地居民的三餐饮食,仅在当地流传和发展,还未转向商业化模式,在岭南地区的知名度不高。而关于海陆丰擂茶文化的论述仅存于广东民俗的概述性文献、海陆丰文史以及陆丰文化宣传网中。擂茶种类、制作方法和饮食习俗是海陆丰擂茶文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且多数一概而过,擂茶习俗背后的文化与历史却鲜有人深入探讨。

鉴于海陆丰擂茶文化的文献资料较为空缺,则可从客家擂茶切入,在此基础上结合海陆丰文史等文献资料,探究海陆丰擂茶文化的演变以及文化特点,就更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三、对海陆丰擂茶文化发展研究的新思考

擂茶习俗能够在历代迁徙中不断传承和发展,必定有其中的价值与内涵。擂茶文化不仅蕴含着先民的大智大慧,更体现着先民的生存之道。客家擂茶习俗传入海陆丰地区,并经过与当地长期的融合逐渐演变成具有海陆丰地域文化特色的擂茶。海陆丰文化落后,地域封闭,尽管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孕育和保留条件,但却缺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资源,亟需一个新动力和突破口来完成文化蜕变。

(一)挖掘海陆丰擂茶的文化底蕴

海陆丰擂茶习俗不仅代表着当地的乡风民俗,更折射出当地的人口迁徙历史。让擂茶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充分挖掘擂茶的文化内涵,展现海陆丰擂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擂茶产业能够依托文化资源,形成特色茶文化产业。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在研究思路和方法方面,可从两条线索梳理海陆丰擂茶的历史发展脉络,一是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结合古籍记载和海陆丰文史资料考究擂茶的早期形态以及发展变化过程;二是从客家民系的迁徙史入手,探究客家擂茶在传入海陆丰后是如何演变成具有海陆丰地域特色的擂茶文化,进而探究海陆丰擂茶的习俗与文化特点。

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从萌芽、发展和衰落三个阶段探讨海陆丰擂茶的演变过程;可从客家民系的迁入、客家擂茶文化的传播与融合的视角来追溯海陆丰擂茶的渊源;至于海陆丰擂茶文化的特点,则主要体现为无“茶”之茶、食材与口味的地方化、制作技巧在家族女性中传授、寄寓情愫的礼俗文化四个方面。此外,还可从族群认同感、宗教民俗观、文化内向性等角度挖掘海陆丰擂茶的地域文化内涵。

挖掘和丰富海陆丰擂茶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对海陆丰擂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带动擂茶文化的相关产业发展

通过良好的宣传和经营,海陆丰擂茶的文化价值和养生价值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一碗擂茶需要精工细作,除专门的制作工具外,制作方法、配料和手艺也会影响擂茶的口感。发展当地擂茶店铺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更无法通过擂茶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工擂茶,延长擂茶产业链,让擂茶产业推动海陆丰的经济发展亟待解决。

传统擂茶一般是现做现吃,无法长期保存,让热乎可口的现做擂茶走遍天下各地几乎是一种奢想。而速溶擂茶粉[23]、擂茶饮料[24]、液态擂茶发酵饮料[25]的研制正好解决了当前最大的问题,海陆丰当地居民可利用现代新型擂茶产品在网络销售平台进行销售,摆脱当前局限,走向市场。

海陆丰旅游资源丰富,除不断创新现代新型擂茶产品,打造擂茶食品品牌外,还可以将擂茶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更大程度地吸引外来游客。湖南桃源以擂茶文化为主导,深入挖掘桃源茶叶潜值,有“天下擂茶桃源正宗”之誉[26],福建将乐利用铜雕擂钵弘扬将乐擂茶文化,积极打造世界客家擂茶文化交流基地。[27]海陆丰可以参考和借鉴其他地区的擂茶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标志性文化建设项目,利用当地生态旅游资源推出特色旅游项目,如擂茶茶馆、擂茶体验馆、擂茶博物馆等,加大对海陆丰擂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发挥擂茶文化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海陆丰习俗茶文化
公共管理视角下海陆丰红色文化的经济效益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政治与艺术交融:中共在海陆丰的革命音乐活动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东江红军失败探因
东江红军失败探因
东源县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