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等院校中扬琴教学研究
——以滁州学院为例

2020-12-05 23:52:20郭雪燕
北方音乐 2020年13期
关键词:扬琴滁州乐曲

郭雪燕

(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扬琴自第十六世纪中叶从波斯传入中国后,因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扬琴这项乐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乐器形态或是演奏技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扬琴教学研究上也从最开始“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往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教学方式演变。在诸多的教育环节中,高等院校的专业扬琴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开设扬琴专业的高等院校约有两百多所,除少量音乐学院以外,多数为综合性大学,现就以滁州学院为例,谈谈应用型高等院校中扬琴专业的教学研究。

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等院校的音乐院系中开设了扬琴专业,滁州学院的扬琴专业开设于2015年,相比其他院校来说起步较晚。就滁州学院的扬琴学生而言,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是扬琴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扬琴教学,遵循传统的基本练习、练习曲、独奏曲教学为主,以个别课,小组课两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还增加了近些年在其他学校扬琴教学改革中颇为成功的扬琴重奏课、伴奏课等教学方式。

个别课。即一对一扬琴教学,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在扬琴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在一对一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演奏习惯的不同,学习难度的不同,学习时期的不同有侧重的选用不同的练习及教材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也是传统的扬琴教学模式。同时,在一对一教学中,师生之间无论从学术上还是思想上最容易沟通交流,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

小组课。即一对多扬琴教学,这种方式拓宽了扬琴教学的途径,与传统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不同,一对多的教学可以作为扬琴理论课教学模式,从扬琴史、优秀扬琴音乐会视频观摩,到扬琴学习经验交流都可以在扬琴小组课的课堂上完成,弥补了一些学生在扬琴学习的过程中只重视技巧性练习而忽略了理论知识学习等一系列问题。

扬琴重奏课。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扬琴演奏者采用扬琴重奏及合奏的演出形式,在扬琴教学中增加重奏及合奏的训练变得不可或缺。利用扬琴音域宽、音色变化多样、舞台表现能力强、织体变化丰富等特点,本校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扬琴组合,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理解欣赏能力,又可以培养演奏的默契,对提高学生相互合作能力、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团队意识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扬琴伴奏课。基于扬琴自身音域较为宽广、音色多样变化的特点,在民乐中的伴奏地位一直无可撼动,所以扬琴伴奏方面的教学因列入应用型高校扬琴教学的大纲之中。在扬琴伴奏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正谱伴奏还是即兴伴奏,教师都应注意实践的重要性,大量的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快地提高伴奏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应选用不同风格,有代表性的曲目,如二胡作品《二泉印月》《秦腔主题随想曲》、竹笛作品《牧民新歌》《幽兰逢春》等优秀的乐曲,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各种风格、各类地区的作品,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伴奏能力。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力求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基本功以及对乐曲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把扬琴这一优秀的民族乐器演奏得更完美。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每个学生由于个人的成长环境的不同,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及审美倾向的不同,使每个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辨才识才,分辨出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在因人而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与扬琴演奏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院扬琴专业的学生根据其入学前的专业大体可以分为有基础与无基础两类。对于有扬琴演奏基础的学生,在着手教学之前,应从演奏坐姿、持竹、击弦动作、乐曲表现力等各个方面找出学生演奏中所出现的问题,从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练习曲进行训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有一定演奏基础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乐曲中比较有针对性的乐段进行训练,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乐曲的旋律性较强,可以提升学生的练琴兴趣,从而到达预期的目的;对于没有扬琴演奏基础的学生,在教学方面应从扬琴历史、演变过程以及丰富多彩的演奏视频入手,提高学生对学习扬琴这一优秀民族乐器的兴趣。在了解了扬琴发展的历史及构造以后,就可以从坐姿、持竹、识别音位等准备工作开始,系统性地学习扬琴。音阶练习是扬琴初学者非常重要的一个练习阶段,通过音阶练习可以使无基础的学生快速区分扬琴各个调性的音位,为接下来的练习曲及乐曲演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滁州学院是一所应用型的高等院校,应用型高等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在应用型的前提下来培养学生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增加实用性和实践性,强化能力训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提高职业技能,与时代、社会接轨。在这种大环境下,我校扬琴专业学生大体分为就业型和研究型两类。对于就业型的学生而言,应着重去培养其实践能力,侧重于基础演奏与教学,不要拔苗助长,培养即兴伴奏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外出参加演出和比赛,累积实践经验,让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而研究型的学生多数是毕业后想要继续深造的,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应当并重,在讲授乐曲的过程中适当融入乐理、和声及曲式分析等知识,既避免了单纯讲解技巧的枯燥性,也能从乐曲分析的角度让学生对这首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无论是对后期的乐曲演奏,还是对其他理论课程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在扬琴教学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值得每位扬琴教师深思的问题。扬琴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学科,应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提升扬琴演奏水平。对于应用型的高等院校来说,学生的演奏水平相较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普遍较低,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也不佳。对于这些问题,作为一名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来说,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到畏惧,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用一系列诱导性的问题代替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练琴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和习惯。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予鼓励赞扬和积极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上课下对学生适当的关心、交流、帮助和督促都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扬琴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温暖,有所收获,提高学生学习扬琴的积极主动性,把被动性的学习转化成主动、积极的学习。

总的来说,应用型高等院校中的扬琴教学目前仍处于起步状态,要想真正的实现应用型高等院校扬琴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教学方式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作为扬琴教学中的引导者、组织者,我们的责任与压力并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刻不容缓,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应用型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中普及对扬琴的传承,使扬琴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当代高度审美情趣相结合,从最本质、最基础的角度对其加以传承、发展和保护,从基础音乐教育工作中加以重视。让扬琴事业的发展薪火相传,为把扬琴推向世界音乐的大舞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扬琴滁州乐曲
始乱
读者(2023年1期)2023-03-06 15:58:19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乐器(2022年9期)2022-09-26 08:20:44
《滁州西涧》(草书)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心声歌刊(2018年1期)2018-04-17 07:23:00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23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阳光(2016年11期)2016-11-03 17: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