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胧尹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音乐作为一个艺术学科,是美存在的重要领域,艺术的学科特点客观上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美学为核心,要求在教学中始终把握“音乐美”的特点,选择高品质的作品。深入探挖掘音乐作品本身的美学因素,以建立更高的标准,贯彻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使音乐教学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小学生共同感受、体验、享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美的过程。
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一些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经典曲目,这些音乐的教学目的性比较强。但由于缺乏新颖性、大众性,一些学生对这些音乐赏析课不重视、不投入,无法融入气氛;他们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无法体会音乐中的情绪,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学习兴趣淡薄。
在现代社会中,流行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在众多的音乐类型中,流行音乐无疑是最流行、传播最广、最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同样,流行音乐在中小学生群体也受到广泛认可和喜爱。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流行音乐的表现力,再加上符合中小学生的审美特点和需求。将流行音乐元素引入中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引入符合社会喜好和欣赏程度的流行音乐,不仅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中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这一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本的教学。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小学音乐赏析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从长远来看,音乐赏析教学是学生艺术素养形成的初期,对中小学生未来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短期内,流行音乐的引入有效地实现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全方位渗透,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的氛围,使他们既能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又能感受到音乐的潮流趋势,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不仅对中小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使他们领略到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流行音乐是指人们喜闻乐见、引领时代潮流的一种音乐类型。任何时代都有百姓可以接受的、贴合生活、娱乐大众的流行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朝代逐渐有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流行音乐,生活和劳动成为了人们创作的灵感源泉。现代的流行音乐包含了大众性、娱乐性、创新性、时尚性等特性。
在中小学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流行音乐元素不仅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理解各类音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类型音乐之间的不同点,将其与有难度的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等进行比较,加深学生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我国当前流行音乐创作的一大主要灵感与来源是来自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中,也涌现出很多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的歌曲,使更多中小学生通过这些歌曲对中华诗词文化产生喜爱之情和想要继续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欲望。例如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的古风歌曲以及在西洋大小调的基础上添加中国风格的中国风歌曲。中央电视总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文化保护与传承和创新上高度结合,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唤起人民大众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实现“让经典从流传走向流行”;另外,还有饱含着爱国之情的歌曲,例如孙楠的《红旗飘飘》、王力宏的《龙的传人》等歌曲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爱国热忱。所以,赏析这些健康向上、具有正能量的歌曲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加其文化内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斥着流行音乐文化,同时科技的发达使中小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流行音乐,中小学生思想较为活跃,难以投入地欣赏古典音乐或民族音乐作品,对流行音乐较为感兴趣。因此,在中小学音乐赏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关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鉴赏的内容,还应该适当融合符合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的流行音乐进行授课,进而提升中小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增强中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课堂,勇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喜欢上音乐课。
随着时代的变迁,师生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只有使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和教学任务的中心,学生才能通过主动积极的学习感受到音乐的真谛。许多流行音乐已经脱离了时代的现实背景,因此,运用古今对比的方法也可以使人们对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有着更直观的理解,让学生更有兴趣地了解音乐创作背景,这样的学习方式避免了音乐教师的填鸭式的创作背景介绍,让学生主动进入音乐当中;教师不应该把个人对曲目的情感认知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情绪,从个人角度挖掘音乐的意义,能够充分转化和吸收知识,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不断学习和积累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课堂。当他们专心致志地投身于音乐课堂中时,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教学,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因此,将流行音乐融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增强中小学生对学习音乐、赏析音乐的兴趣,还能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教师引入的流行音乐作品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提升对各类音乐赏析的能力,进而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在中小学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引入流行音乐,这对于音乐教师将教材中枯燥乏味、死板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活跃生动,同时降低课程内容,尤其是中小学生难以理解并且不感兴趣的古典曲目等问题是非常有利的。借助这一手段,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要点,不断发散音乐思维解决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发展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音乐素质,促进各年龄段学生的实践性,实现全面发展。
流行音乐的种类数不胜数、丰富多彩,但同时在众多作品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歌曲表达的内容有好有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些歌曲则过度地表达情爱或过度地渲染不良情绪,不宜引入中小学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之中。中小学音乐鉴赏课程在选用流行歌曲时,应分析其主题和内容,选择内容健康、充满正能量的主题和内容作为鉴赏课例。
相比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经历过历史和沉淀的经典之声,流行音乐则具有较强的大众性时代性等,有着易传唱、流传广的特点。相比之下,传统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座上的明珠,代表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应利用音乐教育来弘扬。将传统音乐中融合内容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升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活跃教学氛围。因此,在中小学音乐赏析课程中应适度适量引入流行音乐。
在教学中,可以将古典、民族音乐等传统音乐,在艺术表现形式、旋律、伴奏乐器等方面与流行音乐相融合,一来使得流行音乐内涵得到升华,二来也降低古典、民族音乐的理解难度,使其更具有活力,符合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可以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从多角度理解传统音乐所表达的寓意,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
流行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已经成为音乐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在音乐赏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充分发挥其优势,帮助教师对中小学生进行更高质量的音乐赏析教育,使学生在古典、民族音乐等传统音乐中找到乐趣,同时更加正确地理解流行文化,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