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音乐通识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2020-12-05 23:52:20杨雪男
北方音乐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通识课外音乐

杨雪男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9)

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自身所带有的特性就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最好动力。在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识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发展地位。通识教育的合理利用不仅能有效提高素质教育的进展效率,与此同时,通过通识教育还能有效改善高校教学比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增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一、大学音乐通识教育的内涵

大学音乐通识教育的内涵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即大学音乐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性质

将通识教育应用于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究其本质来看就是继承、传扬了自由和人文传统。站在音乐通识教育的性质这一角度来看,和当前高校专业性课程教育所不同,音乐通识教育并没有太过死板地进行专业性教育,相比而言属于一种非专业性质的教育,即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需求以及音乐基础自行选择,丰富音乐知识,满足学习需求[1]。与此同时,将通识教育合理地应用于高校学生的音乐教学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让学生真真正正站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升应试能力。对于各大高校音乐教育而言,音乐通识教育并没有对教学对象进行硬性划分,因此,音乐通识教育对全体学生而言都是适用的。

(二)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目的

在高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将通识教育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发生偏科,且音乐通识教育因其自身特性适用于所有学生,所以,学生更能从中获取音乐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防止出现高分低能。在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会综合多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见解及音乐赏析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扩宽眼界、丰富学识,培养成为更有竞争性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三)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内容

就本质上来看,音乐通识教育是一种中国化的现代音乐教育。对于音乐通识教育本身而言,它的内容就是一些关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中所涉及到的各项知识、技能教育,从而将各种不同的音乐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教学课程。总而言之,音乐通识教育是广泛且双非性(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有关基础教育、技能及教育、教学态度一种教育。

二、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发展困难及对策

(一)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发展困难

高校音乐教育目标设定的不合理性。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目标的不合理性是严重阻碍当前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一大障碍。众所周知,目标的建立是为了能够确保后续相应环节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直接对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可见,必须正确设立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发展目标[2]。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一些综合性较高的学校都是将音乐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培养和提升学生创造性,从这一方面来看,相对于外国而言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则完全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目标的不合理性。到目前为止,在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的教育思想都是以美育为主,并没有予以音乐教育以足够的重视。高校音乐教育目标的不合理性会直接影响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无法明确保障学生能够深层次的对相关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其二是影响学生在音乐创作时的技能倾向。这两个影响因素互相交织在一起,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在大学音乐通识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校会将教学重点集中于传授音乐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表达,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高校音乐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教育人才主要都是来自于各大专业型音乐高校。这些音乐教师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教学能力,但在面对实际音乐教学的时候却往往会表现出教育理论研究不透彻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所拥有的教学知识及能力,导致课堂质量下滑。除此之外,在大学音乐通识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也存在着不能快速把握音乐通识内涵的问题,所以,学生也难以从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获得精炼的音乐知识,也就导致当前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的尴尬局面。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规范性[3]。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课外音乐课程都有着内容丰富、形式种类多样的特点,但就各项音乐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各类音乐课外活动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并没有同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相连,因此,学生们在进行音乐课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难将课堂上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合理运用于实践当中。从这方面来看,能够切实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外性音乐教学活动还是不够的。例如很多学校的学生艺术团在招募成员的时候,仅针对于特长生开放而忽略了大部分的普通学生。与此同时,部分学生虽然倾向于学习音乐技能,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也会限制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讲,虽然通识教育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由于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所以通识教育也并没有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

(二)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发展对策

第一,增加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性[4]。在高校音乐通识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多种音乐文化和音乐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更加全面且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所以,在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加音乐教育的多元性。虽然目前我国所开展的多元性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然成为了当前我国音乐通识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各大高校若想更好地提高音乐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就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及学生学习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校内师资实情,开展独具特色的音乐教学课程,不断增加高校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因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提升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5]。

第二,优化现有教师结构。专业的教学技能及丰富的教学知识是确保高校音乐教师教学效果的基础。在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定期组织专业知识讲座,鼓励教师参与学习。与此同时,高校应与校外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定期委派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增强教师的演奏技能。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本质,阐述作品内涵和情感,并通过全面分析向学生传递音乐作品的高深艺术。

第三,增加课外教学比例。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外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来看,必须适当提高音乐课外教学的比例,加大学生的实践机会,充分发挥音乐通识教育的优势。高校在不断增加音乐课外实践课程比例的过程中,要将音乐课外活动同日常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6]。此外,高校音乐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那些音乐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同时也要对普通同学予以肯定,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通识教育同高校音乐教育融合起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思维及心胸,强健音乐学习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在面对阻碍通识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这一状况时,各大高校应及时调整心态,理性看待各项问题,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积极引荐校外优秀人才到校任职,开发出更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音乐通识教育方式,如此才能不断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全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来。

猜你喜欢
通识课外音乐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音乐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