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菁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文字和声音是人际交往与沟通过程中的重要媒介,作为高职类教育院校,我校注重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我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化的艺术普及,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音乐虽无形,但其中的奥妙需细细品味和鉴赏才能知道。音乐联系着生活和社会,创作音乐的人会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它联系着生活,因此,欣赏音乐也代表了品味生活。以本校为例,我校的声乐教学主要以音乐鉴赏为主,以此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文化。
世界各国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的载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艺术文化的过程中更应该综合、全面地去了解各种类型的艺术文化。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源源不断的,音乐的创作是人类对艺术美的一种追求形式。音乐追求美的表现是高层次的,它具有升华人类精神和心灵的作用。一首名曲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调整人的心态,最终充实人的生活。音乐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语言,它通过冲击人的耳膜展示自己的魅力,艺术创作往往是带有情感的。学校开设相关的文化艺术类通识课程,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具体的通识课程中探寻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声乐教学模式结合音乐鉴赏,具有艺术入门级的特征,更能使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堂堂生动形象的课,在音乐鉴赏中了解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体会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教育意义,为学校提高学生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多变的,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会发现,在教室内,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作为文化艺术美学的鉴赏者和课程的接受者,没有在课堂中享受到文化艺术带来的乐趣,就会自然而然地对文化艺术不会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类情况是,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对文化艺术类通识课程产生不屑的态度,嗤之以鼻,非常不利于自身学习知识文化,更不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氛围。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也是个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信息更新速度在有些情况下出现比教师还快的状况,因此,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更需要教师联系实际,贴近实际,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1]
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形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学生获取全新的文化艺术相关知识内容的唯一途径。学生在手机、电脑面前每天接收的娱乐信息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因此,学生处理信息的方式可能不够成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很多学生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不低,某些学生从小就在相对比较系统的艺术培训机构上课,如发声训练班,在入门级的声乐课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对所学内容热情度不高的问题。
可以知道,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兴趣是驱动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也是人坚持理想并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那么,在传统的课堂上出现学生对艺术文化课程失去兴趣,就说明该通识课程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整个课堂学生昏昏欲睡,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整体的学习氛围不佳。教师在课堂中作为引领者和指导者,有责任对学生进行规范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整体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对课堂所学的知识,通常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然而,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水平,提高文化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效率,传统的应用试卷考核方式显得过于死板,严重限制了学生真正学习文化艺术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不具人性化。从中可以发现,缺乏创新驱动的考核方式违背了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风格,学生因此不够了解声乐课程的精髓,教师也无法从中获取真正的教学成果。[2]
针对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转变教学模式作为一个解决方案,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由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缺乏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从而被动学习的问题。教师需要以一个课堂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身份观察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应该积极主动地探寻文化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团队建设,让学生在一个团队中互相讨论,弥补各自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不足。还应该多多采取课堂活动的形式,作为学生的陪伴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主动探寻知识内容的一分子。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在每个课题中挑选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模块,并收集相关的信息内容,作为课后内容,在课堂上发表意见。这样,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3]
声乐课程包含丰富的情感,是多元化的体系的核心,其中的内容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日后的作业当中都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因此,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涉及到欧洲的音乐,人们总会想起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在欧洲的音乐史上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贝多芬有着高尚傲骨的人格和异于常人的顽强意志,他内心充满着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在音乐鉴赏中,教师通过对他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进行分析和讲解,可以让学生们获取强大的感染力。[4]
针对问题,还可以通过着重渲染教学气氛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系统化地精心备课以外,还要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一个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要素。教师除了通过安排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有自己的队伍以外,更应当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文化艺术作业设计成功之后,还需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需要对团队进行检查,对自我进行评估,教师也会对产品进行评价总结。与此同时,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设计方案还可以应用到实际当中。
通过小组互相之间的分工合作,学生之间产生了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崭露头角,在潜意识里,挖掘自己的潜力,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发掘其中的人才,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创意思维,具有非常好的效果。通过教与学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更加体现了通识课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5]
文化艺术是一个有关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的存在,具有长期性,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的思维模式的空间。声乐课程不应该只存在于固定的标准试验当中,也不应该只通过试卷的书面形式进行考核,如此一来,只会极大地限制学生思考创新的空间,把文化艺术的范围缩减成书面上的内容。
譬如,中西方生产方式不同,同时也会产生看待事物的不同。中国人民是按照经验来处理问题的,而西方人民则是通过观察来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生活模式决定了人类的不同思维,东方人民对于事物本身并不会过于关注,他们多数是感性地对待,我们在音乐作品当中即可看出其中的因素。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西方人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事物的本质上,这些特点也体现在了音乐表现上。中国的音乐比较注重旋律,作曲家通常更愿意把个人的感情加在音乐中,那么就会使音乐的旋律表现得更加抽象;而西方的音乐通常是非旋律性的进行,西方作曲家把个人的感情夹杂在音符中,然后再进行排列,以此来完成一首美好的音乐旋律。学生搜寻资料,撰写相应的文化艺术类的内容的文案,在一系列的环节里认真地进行学习思考,获取有用的资料,最终达到理想的成果。教师通过这几个环节,初步考验学生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文化艺术创造能力强弱与否,学生是否有一定的思维创造能力;文化艺术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是否存在团队的领导者和最忠实的团队负责人都是考核的范围,具有重要的考核意义。[6]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中,声乐课程的教学成果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学生综合完整地把握客观外在因素带来的有利条件,找出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不难看出,本文提出的几点都是相辅相成的,想要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将文化艺术传播得更好,就需要结合音乐鉴赏,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学校及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艺术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