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性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6 年12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作为高校通识教育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课程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和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新路径。
201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它不同于“思政课程”,是以课程为载体,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育人资源,增强对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思想价值的引领,从而达到育人的目标。这是高校各类课程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使命。
每一门课程都有“课程思政”的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课程思政”的职责。医学让学生学会“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物理让学生懂得“平衡和工匠精神”,而外语类课程就是要发挥“人文性+ 工具性+ 思辨性”的作用,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们明白“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
因此,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必须要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去思考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去接受中国元素的熏陶。只有学生具备了扎实的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有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广大的外语教师才能真正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大学英语作为语言课程,承载着更多的是文化的内容,必然会涉及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中西文化的交融。在2017 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里,“思想性”被反复提及和强调,这恰恰印证了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在“课程思政”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第一,教材中西方文化内容较多,导致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涉猎在增加,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更不用说用英文表达了。第二,缺乏文化素养的教育。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不足,导致教学中照搬西方文化知识的内容,缺乏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发生价值观扭曲,助长了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贯式思维。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思想的载体,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脱节,缺乏内涵,缺乏对学生“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培养。第四,学生缺乏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更缺乏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传播出去的能力和见识;此外,学生运用英语深入探讨和交流复杂问题和学术问题的能力欠缺,整体批判性讨论能力不足,思维能力亟待提升。
因此,在“大思政”格局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大学英语,必须要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中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传递给学生更多的“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除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之外,教师亦要不断参与政治学习,学习和领会党的大政方针和国家的发展走向,关注国家教育形势,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大局观念。只有自身真正领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只有对党和国家有高度认同感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是“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保证。
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崇高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师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思想的启迪者和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将专业能力、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三者有机统一,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才能做好“大先生”,充分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因此,大学英语教研室可以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和陈宝生在201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加强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设置课程,落实集体备课等,以此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申报“课程思政”相关课题,把教学实践转化为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西方文化的内容,学生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在所难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课程的内涵,把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梳理,将西方的思想价值与中国思政元素进行对比,告诉学生做事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教材中话题紧跟时代脉搏、人文资源丰富。大学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话题与思政内容结合起来。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三版)中的UNIT 4 的主题是“Heroes of our time”。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当下疫情,引导学生去思考“Who is hero?”,引导学生去学习钟南山、李兰娟、李文亮同志的英勇事迹,去学习无数支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身上的“医者仁心”的高贵品质;去学习默默无闻做好本职工作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人民警察、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进而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才能和力量。此外,《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三版)中的UNIT 5 的主题是“The Money Game”。课文中提到了“Traditional American Values”,教师可以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之对比,结合当前美国政府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种种行为表现,用事实告诉学生我们的制度优势、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国担当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思辨能力。
与此同时,在翻译训练环节,教师们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习近平治国理政金句”“中国特色文化”“新疆地域文化”等翻译练习材料,在提高翻译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时事政治,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场景性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批判性讨论能力,并要把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其中,以此来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性、时效性和思想性,最终实现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人人都有微信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大学英语课堂更好地延伸到“第三课堂”,推送优质的“课程思政”资源。引导学生们去关注“China Daily”“学习强国”里的英语新闻、外研社Unipus 平台上的“中国文化之旅”数字课程、“21 世纪英文报”等英语微信公众号,了解当今社会的新闻热点和时代发展脉络,利用好这些语言学习素材和“课程思政”资源,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学习之中,激励学生们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们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
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学部(教研室)还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把独立人格和奋斗精神,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内容合理的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大学英语教师还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好MOOC 或微课来翻转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去讲、去体验“课程思政”的学习过程。
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应做到润物无声,二者应同向同行,协同互补。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合理自然地融入中国文化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政课程的适用度。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传承好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