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强
(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 溧阳 213300)
通过结合PLC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将提高双方的利用价值及效果。比如,以PLC技术为基础开发饲料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就有助于改善饲料生产效率及品质。
通过比较发现,PLC技术和计算机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基于外表分析,双方结构十分相似;基于功能分析,PLC技术又存在特殊性,它利用现场输入指定命令的方式实现控制,确保了生产工作可以按照程序规定进行,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研究显示,PLC技术自身运用过程、运转流程、构建等均会受到空气、温湿度等因素影响。所以,管理人员要合理控制相关要素,比如,PLC构件的周围环境必须将湿度控制在百分之九十以下才能保证固件的正常状况。还要注意远离高温地带,选择恒温干燥的地方,保证机器在60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运转。PLC构件往往会受到空气中杂质、灰尘、氧化物等的直接影响,若控制不当还会对机器造成腐蚀,严重影响了PLC构建运转速度,所以要杜绝氧化氢、硫化氢气体的运用[1]。
饲料配料系统设计时,应以自动化控制形式为主,利用电脑连接PLC技术,制作并下载显示器上的组态界面,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把饲料配比传递至PLC上,同时可将重量显示在显示器上,而自动控制系统能把显示器现实的饲料重量转化为信号传输至PLC,PLC则能结合生产线真实需求合理调度饲料生产过程。常见的饲料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涵盖上位机、PLC、显示器、螺旋配料等部分。上位机具备统计饲料生产数据及计算各阶段饲料生产成本的能力;显示器主要是在生产线的人工操作中使用;PLC和螺旋配料需要协调搭配,PLC技术可结合所有数据完成下料重量的精确计算,螺旋配料会根据获得的配比指示搅拌饲料,而PLC可通过控制螺旋配料,使饲料产品从闸门流出,并装袋封装[2]。
另外,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系统内配料能够从传统的单一设备操作转变成多设备同时操作,并由统一系统完成控制,该方式适合饲料的大规模生产,有助于节约生产时间。
配料属于饲料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饲料生产效率及质量等产生了直接影响。饲料生产期间的配料过程中,PLC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控制工作,如采取算法对饲料配比进行精准控制。通过将PLC技术引入饲料生产前期使用,使计算机自动配料变成了现实,与传统人工测量比较,在配料中引入计算机控制技术将降低配料误差、使饲料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现如今PC机、螺旋配料机等共同组成了计算机配料系统,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使用该模式,能降低前期生产成本,还可以及时更换相关设备,避免了生产时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停产问题,有助于饲料生产效率、品质的提升,且可靠性、安全性较高。饲料生产后期,可对饲料进行自动化打包,借助PLC数据传输,下位机可结合饲料配比按照顺序向下传递饲料,类似于生产线的输送、计算、打包等全过程。
打包操作期间,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手动或自动方式的选择,提高了操作系统的灵活性,有助于对饲料出闸门的速度进行调控,改善了打包精度;另外,配合电子秤进行实时称重,可降低生产计量误差。所以,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至打包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饲料生产称重形式属于饲料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部分的主要体现形式,国内饲料生产期间,主要以进料式称重与卸料式称重为主。而机械称重和人工装袋形式属于传统饲料称重方法,操作中计算误差过大,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饲料生产成本,弱化了市场竞争力[3]。
现如今,生产线采取的硬件设计摒弃了传统称重模式,通过引入PLC技术,采取自动称重形式,完成了连续生产、电子称重、自动包装的生产目标,将传统称重方式精度低、速度慢的问题彻底解决。实际操作时,可对闸门放料速度进行实时调整,利用PLC完成饲料占比精确计算,按部就班组织生产,这让各饲料生产环节均满足了配比需求。采取慢速配料形式,能降低配料误差,有助于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对硬件设备进行创新,有助于提高饲料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的产品生产品质及速度,比如,利用显示器将双速变径螺旋加料机应用方法、生产进度等直接展现而出,操作人员则可操控按钮,实现饲料自动化生产目标[4]。
饲料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部分涵盖主程序等内容,而系统主程序流程内部,PLC以结构化编程形式为主,原料以分层调配形式为主,然后输送至各生产环节,通过外部中断形式实施控制,若生产时发生设备故障,生产信号会立即中断,生产人员可结合信号提示对故障设备进行检修或更换,并启动原料清理程序,而配料及饲料的包装控制则需启动备用程序。更换、清理结束后,要初始化主程序,为设备重新运行做好准备工作,然后结合PLC算法,完成设备所显示的配料比,将设备归位[5]。
总之,充分结合PLC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实现基于PLC的饲料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运用,不仅可降低成本及资源的投入,更有助于企业获得良好收益、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