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江立世 刘伟进 孙清芳
(青岛市即墨区广播电视台 山东 青岛 266200)
如今,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快速发展,为使工程的运行和维护都得以顺利完成,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重视和做好接地技术应用。在实际应用接地技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方面要点,保证实际的接地质量。
①媒体融合性。实际情况下,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社会新闻编辑和传播方式较为传统,较少使用媒介融合技术。但实际上社会新闻传播从来都是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是社会新闻传播的基础技术,为社会新闻传播提供技术保障。而媒介融合,主要通过音频、图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现,相对于传统社会新闻传播媒介,具有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时效性更强等优势;②系统性。社会新闻传播是各媒体平台的基本工作,社会新闻社会背景固定,但是题材仍然较为多样。传统的媒体平台在媒介融合的影响下,不断挖掘自身处理社会新闻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缺陷,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系统性和时效性特点开始展现,社会新闻的传播也更加注重细节,这是未来社会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媒介融合下的媒体传播平台不仅可以弥补传统传播媒体的缺陷,还可以显著提高媒体平台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水平[1]。
播控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总控管理系统、分控管理系统和远程数据监控管理系统。总控管理系统是整个播控系统的核心之一,总控系统主要是将各种电视信号资源加以整理汇集的重要枢纽。自动分控控制系统由自动播控系统软件、切换台和视音频播出服务器构成。视音频播出服务器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播控系统实现长时间不间断高质量自动播出的核心[2]。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保护接地技术主要是应用在机柜与操作台的管理过程中,是将机柜与操作台与地面进行连接的技术,以此避免在导电连接的过程中出现机械设备漏电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应用保护接地技术时,可以使用110kV强电类型、220kV强电类型以及380kV强电类型的系统进行接地处理,因为一旦设备主机的电源或其他部分出现故障问题时,供电线路的火线以及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就会出现带电体结构,如果在该区域设置的接地保护系统不符合要求,就会导致带电体结构与地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电位差,而人体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就会形成通电路径,从而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因此,在这类区域设置接地系统时,必须将机械设备与大地连接在一起,构建符合工作要求的接地系统,这样才能在设置导电系统的情况下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3]。
对广播电视系统而言,工作接地可分成以下两种:其一,电源系统工作接地;其二,弱电系统工作接地。其中,电源系统工作接地指的是设备的中心点和大地之间直接连接,这些设备包括UPS(不间断电源)、变压器和发电机。从电源系统角度讲,采用中性点接地的方式能避免零序电压发生偏移,使三相对地电压始终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使单相电源的使用更加灵活和方便。另外,对于单相电源系统,通过对其中一相进行的工作接地,能大幅减少系统成本。在对中性点进行直接接地时,如果单相对地短路,会使短路电流明显增加,此时保护装置将立即动作,迅速将故障点切断。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提出的要求,交流工作接地的电阻值不能超过4Ω。对于弱电系统工作接地,在整个接地系统当中属于要求和复杂度最高的一项,包括所有视音频和网络设备。按照相关规范提出的要求,该接地的电阻值应控制在1Ω以内[4]。
在广播电视系统施工中,防雷接地技术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接地技术,对于整个广播电视系统来说,防雷接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众所周知,广播电视系统中有很多电力机械,这些电力机械设备大都是低压设备,在运行期间,如果遭遇雷击事故,雷电产生的巨大电流会对这些电力机械产生毁灭性的损害。而在这些机械设备上安装避雷装置,在雷雨天气期间,将雷电产生的电流直接导入大地内,以此避免建筑物及广播电视系统机械设备损坏,同时能有效预防人员出现人身安全问题。因此,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必须重视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合理安装防雷接地系统,以提升广播电视系统整体的防雷效果[5]。
对于广播电视系统,接地技术的作用与意义都十分显著,对系统进行设计施工与运行维护时都应对接地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广播电视技术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对现有的接地技术进行创新;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接地技术;对现有接地技术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方法;另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接地技术的未来发展,旨在为广播电视工程的高质量和安全快速发展奠定可靠基础,创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