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子健(解放日报记者) 编辑/易可
到埃塞俄比亚旅游,有一种说法是:南部看人文,北部学历史。这次我们走访了南部的奥莫河谷,当然不会落下北部我最向往的目的地——埃塞俄比亚宗教圣城拉利贝拉。即便你作好了所有准备,但当你真的走近拉利贝拉这些处于深坑内的岩石教堂,第一眼看到它们时,还是会被震惊。这究竟是神的旨意,还是人的力量,造就了如此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拉利贝拉岩石教堂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上镜的当属圣乔治教堂(Bet Giyorgis)。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建于12世纪,共有11座教堂,至今保存完好。建造这些教堂并不是通常那样从地面往上砌垒,而是由地面向下挖掘。教堂建筑大多由整块红色火山岩凿成,不仅门窗齐全,还有厅堂内室以及雕花石刻等,因此有“非洲奇迹”之称,是12世纪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拉利贝拉岩石教堂于1978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拉利贝拉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北大约700千米处,可以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的国内航班去,直飞只要一个小时,一天有好几个航班。这些波音Q400小飞机有点像公共汽车,有直飞也有中间停靠站的,停一站上下客,然后再飞。不过埃航确实有点不靠谱,我们这次买的是直飞票,却变成“三停靠”,最后还弄丢了我们的行李。拉利贝拉坐落在山峦起伏的拉斯塔山脉,是个尘土飞扬的山区农村小镇。从机场到拉利贝拉约40分钟车程,车是那种很破旧的中巴车,而且严重超载,路全是山路,要绕过一个峡谷,小镇就在峡谷的另一头。当我们的车行驶在山路上,看到如此美妙的翠绿山谷时,我的心情也开始渐渐平复了下来。行李丢了,观赏美景还得继续。
参观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是收费的,一张套票包括了所有教堂和一个博物馆,可以用24小时。售票处挂的牌子是“拉利贝拉游客信息中心”,然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8年授予拉利贝拉为世界遗产地的证书石碑,以及一个蓝底白字的“游客须知”大铁皮牌子,上书大意为:“门票收入将用于800多名教会服务者和拉利贝拉贫民区;13岁以上来访者每人收费50美金……”
在向导的陪同下,我们最先参观的是“救世主教堂”,但在当地信徒之间,似乎更喜欢译成“救世主之家”。这个教堂是所有岩石教堂中最大的一座,长33.5米、宽23.5米、高11.5米,其规模和威严令人印象深刻。据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教堂。教堂外围34根巨大矩形石柱,有精雕细刻的飞檐,内部还有28根柱子支撑拱形屋顶。因此有专家认为,这座教堂的外形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希腊神庙的风格。现在整座教堂由一个巨大的金属伞遮盖起来,以起到保护作用。教堂内部有一个拱形中殿和四个回廊,是唯一有五个厅室的教堂。
有关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的起源众说纷纭。拉利贝拉最初的地名为罗哈(Roha),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出生时,有群蜂围着襁褓驱之不去,其母认为这是儿子未来王权的象征,便给他起名拉利贝拉,意为“蜂宣告王权”。为此,其哥哥起坏心设计用毒药想害死弟弟。然而拉利贝拉在天使的护佑下,幸免于难,只是昏迷了三天三夜。这期间他做了个梦,梦见天使带他到耶路撒冷朝圣,他得到了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耶路撒冷城,并要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北部海拔2 600米的高原上,动用5 000人工,花费30年(又有说24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为纪念这位国王,人们将此地改名为拉利贝拉。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宗教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人都要举行各种活动。
第二天凌晨,拉利贝拉峡谷内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笔者天不亮就起床,赶往Bet Maryam教堂,去赴一场盛大的礼拜天祈祷仪式。当我到达教堂时,庭院里已有了不少人,据说有的人昨夜就已经在这儿了。扩音器里响起祈祷的声音,几乎所有人都披着白袍,大多数人手里捧着经书,很多老人还带着祈祷杖,默默聆听或祈祷。天亮后,教堂的庭院里人越来越多,老人、妇女,还有可爱的小孩。
由于从拉利贝拉到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来回航班很少,机场到岩石教堂的交通也仅一辆破旧的小巴士,非常不方便,所以要想游览的得更全面,安排住两晚应该更合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