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以“树品牌、补基础、强组织”为目标,以“覆盖检修大提质、示范打造大提升、作用发挥大提效、队伍建设大提能”四大引擎为重要抓手,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整体跃升、全面提质。
规范化引擎驱动覆盖检修大提质。以“双覆盖集中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以“询、查、联”为工作法,全方位、立体式寻找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排摸117家两新组织,排摸出3名党员、27名入党积极分子。围绕“亿元以上企业全覆盖、规上企业应建尽建”要求,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等“十个一批”方式推进新组建两新党组织15家,其中实体组建14家。
品牌化引擎驱动示范打造大提升。建立两新工委联系点等制度,全力帮助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示范点13家。积极开展一企(社)一品创建,及时总结务实管用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目前已经创成党建品牌11家。通过打造党建示范点、创建两新党建示范带,以示范带推进全线建强。
抱团化引擎驱动作用发挥大提效。按照“抱团建盟、团队合作、开放互联、整体提升”的思路,推进党建联盟建设,共建成党建联盟12个。按照“党建引领、区域统筹、协同高效、全面推进”的要求,在2家小微企业园中建立覆盖园区所有党组织和小微企业的区域型党建共同体。在27家封闭小区和生态大搬迁小区中,全覆盖建成“红色管家”,推进抱团化两新党建工作。
专业化引擎驱动队伍建设大提能。实施传承能力提速计划。推行“业主请缨法”“定向培养法”等“实践十法”,推动党组织书记进入管理层序列。目前,全县两新组织单建党组织书记进入管理层比例达到73%。创新开展企业家、支部书记师徒结对制度,建立46对师徒关系,建立“红领津贴”与星级考评挂钩制度;同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实施“红领人才”培育计划。目前,已在党员队伍中培养了67名书记。
邹平市聚焦非公企业党员先锋作用实质发挥,根据党员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分类明确党员先锋标准,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作表率,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同与企业应对复杂经济形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分类制定标准,注重专长发挥。对节能岗、生产岗、研发岗、销售岗、管理岗等5类不同岗位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培训。节能岗党员突出安全生产,抓好节能降耗;生产岗党员突出熟练掌握技能,产量提升;研发岗党员突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强;销售岗党员突出开拓市场、营销业绩好;管理岗党员突出抓好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开展“三亮三树”活动,6163名非公企业党员亮出姓名、照片、岗位、责任,增强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感。
精心设计载体,促进生产经营。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坚持小型、业务、分散、多样的原则,精心设计党建活动载体,把党的工作融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结合企业实际,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关组,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使党员由“无职”变“有责”,由“无位”变“有为”,引导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突出建章立制,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培训学习制度,每年组织重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高校进行专题培训,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培训班,强化管理岗党员素质提升。依托共产党员“淬火工程”,对生产、研发、销售、节能、管理岗党员进行轮训,已开展培训36期、培训党员5300余人。建立评先树优制度,采取公司党组织初评、基层党委推荐、市委组织部考察程序,按照不低于全市表彰总数10%的比例予以评选,2019年17名非公企业党员和11名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被授予“邹平市优秀共产党员”和“邹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株洲市委结合产业优势,创新党建方法,在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和服务发展作用,不断推进株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链制宜抓组建。年初,市委成立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17条产业链,均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在每条产业链上组建联合党委。17条产业链涉及到3886家企业和单位,点多、线长、面广,构成比较复杂,规模不一,基础不同。坚持实事求是、因链施策、分类组建原则,在联合党委班子配备上,各联合党委书记及成员有在职干部、央企高管、民企负责人、协会会长等,充分体现代表性、地域性、行业性和先进性。每条链配备1~2名党建专干。便于跨区域协调,组建党群联组159个。
赋权定责立机制。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产业链联合党委作用的通知》《产业链联合党委工作规则》《考评细则》,在组织设置、主要职责、运行保障、议事决策、工作考核等方面作出规定,对联合党委工作开展进行规范。提出了以“五共”(政策理论共学、大事要事共商、党建活动共办、资源信息共享和产业发展共赢)为主的工作内容,确保谋事有方向、做事有目标、成事有路径。明确了联合党委组织学习培训、提升“两个覆盖”质量、开展结对共建等10项主要职责。同时,做到权责匹配,规定在使用干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评选优秀企业家和项目资金申报中,先听取联合党委的意见建议。
“两个覆盖”提质量。各联合党委对产业链上3886家企业“两个覆盖”情况重新梳理摸排,克服了原来条块分散的弊端,形成了“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共管共建、整体提升”的新模式,有效破解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难、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5个月以来,新组建党组织121个,选派党建指导员635名,建立工、青、妇群团组织194个,有效提升了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看到党建带来的显著成果,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纷纷向党组织靠拢。
服务产业辟新径。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人才聚在链上、示范岗设在链上,让地域相近、产业和行业相同的党组织联合起来,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通过开展企业结对、党支部结对、研发人员结对、购销人员结对,促进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1+1>2”的效果。中车株机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党支部与兴华轨道公司党支部结对,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技术人员指导兴华公司改进了生产工艺,提升了产品质量,增加了订单量。
嘉善县委深化“三服务”,落实浙江省委组织部“助企八条”要求,聚焦党建引领企业发展问题,选取姚庄镇试点探索实施产业链党建工作,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到产业链上,发挥党组织互联互动、资源共享等优势,助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发展。目前,已建立镇级产业链党建联盟3个,覆盖链上企业103家。
突出优势覆盖,推动产业链党建“建”起来。按照“1+X+N”组织框架,即由1个机关部门、商会协会或1家龙头企业牵头,X家链上企业党组织参与,N家未建党组织的链上企业加盟的形式,分类组建联盟,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推动共同发展。发布产业链党建联盟运行规则,明确建立党建指导员、联席会议、红色直通等5项机制,落实产业链党建联盟9项工作职责。成立链上的微网格党小组,在重点区域、关键生产线设置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和责任岗,党员带头承担防控和复工“双任务”,精准助力企业、园区快速发展。
突出上下互动,推动服务企业“用”起来。建立健全党建联盟联席会议、活动轮值承办等制度,定期组织链上企业高管、党组织负责人等召开宣讲会、学习会、协调会等,组建联盟微信交流群,共商共议生产经营难点问题,形成协作集群效应。目前,线上线下开展联席会议30余场次,协商解决问题100多个。推行“店小二”式服务模式,即由“1名领导干部+1名党建指导员+若干名扶企干部”组成服务队,一对一挂钩联系产业链党建联盟,对链上企业提交的问题,第一时间介入协调、全程跟踪解决。
突出融合共享,推动产业发展“强”起来。发挥党建联盟内人才集聚、技术集成的优势,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银企对接、外出学习等活动,搭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推动资源共享。针对链上企业服务资源不足问题,联盟邀请与产业发展相关的部门、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构建形成多方参与、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
钱塘新区以打造10横8纵产业党建联盟为载体,发挥行业系统党建引领作用,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穿、智慧互联、上下协同”格局,推动两新组织和行业系统党建融合发展。
坚持横向联动,强化产业合作共赢发展。依托主导行业和产业平台牵头,横向建立汽车、生物医药、芯智造、新材料等党建联盟,实现产业链集聚效应。一是管理经验共商。通过“联盟例会+红盟例会”双循环、“我们的早餐会”、研讨会、组团会议等形式,聚多方经验,推动发展跑出“加速度”。二是行业发展共助。红盟做实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精准对接企业难点做好服务。三是外贸蓝海共育。红盟发挥云上销售优势,推动外贸企业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坚持纵向贯穿,强化资源整合精准服务。实现“企业吹哨、红盟报到”,推动党建责任与行政职能有效融合,将党建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一是建立“红盟助企”服务队,向企业解读惠企稳企政策。二是打通“银企互动”新渠道,将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与贷款额度、利率优惠直接挂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三是推广“红色管家”工作室,组建党员工作室提供“管家式”代办服务,通过“一项目一档案”机制,助推项目尽快形成产能、产值。
坚持智慧互联,强化云端共享数字赋能。运用“智慧党建”思维理念和方法技术,发挥“互联网+”最大效能,拓宽行业系统党建工作领域。一是“亲清在线”一键直达,把服务窗口和政策兑现搬到线上。二是“线上课堂”全面提质,举办领菁学堂、异业红盟“1+N”云端授课、高端人才云享会等,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开辟新路径。三是“云端招聘”招贤纳士,人力资源党建联盟组织“云”聘会,帮助企业走出“人才难求”困境。
坚持上下协同,强化运行机制保障。探索建立“1+365+8”产业红盟运行模式,形成纵横交织、协同互动的格局。一是建立“1”个红盟钉信息系统,实现各联盟各领域党组织联系零距离、资源对接无障碍、线上办事一站通。二是落实红盟“365”运行机制,立足3个维度,落实6项保障,实施5项机制,形成联盟互动、多方联动助推产业发展“一盘棋”。三是赋能“红盟8条”活动载体,实施红盟聚力“八大工程”。
神木市着力于党支部这个工作支点,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支点党建”递进工作法,推进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全面提升党支部工作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对联合支部组成单位数大于规定数目5个以上的7个支部,优化调整组织设置,解决了因党员分散、人数少而活动困难的问题;对于党建资源缺乏,活动经费不足的4个支部,给予3万元党建经费;对支部书记没有精力开展好党务工作的1个支部调配了支部书记。此外,还指导了全市79家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换届工作,选优配强“领头雁”。
强化能力提升。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并与所在单位的业务工作相结合,以便获得业主或法人代表的更大支持。修订《神木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操作规程》并发放2000册。举办“党建+业务”专题培训班,民营企业主、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建指导员、中层管理人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参加学习。
因需选派书记。把党建作为支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途径。6月,神木市委印发《神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选派实施方案》,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备干部队伍中选出20名派往两新组织担任书记,优化了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架起培养、锻炼、发现优秀干部的又一桥梁。
创新共建模式。通过“党建联盟”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发挥好“两个作用”,促进“两个健康”发展。以资源互补为重点,由社会组织党委牵头,128个社会组织与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区、事业单位建立23个“党建联盟”,解决18处、共计116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实现了两新组织党建无阵地“清零”。以先进带后进为重点,以四个“五星级党组织”为龙头,建立起“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方法的长效机制,把党的组织延伸到没有党支部,特别是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以增强上下游产业关联为重点,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建立“党建联盟”,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构建以工促农长效机制为重点,通过城乡“党建联盟”使“以工促农、以城促乡”从扶贫攻坚延伸向乡村振兴,由原来的“发展产业,助农增收”,转变为“工农融合,共创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