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南方的秋天总是姗姗来迟,白露一过,才感到些许秋意。秋风一起,食欲不振悄然退去,蹿上心头第一好,竟不是栗子、菱角、鸡头米这些“文艺好物”,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俗物”——肥肠。
不食肥肉,口味清淡的我,唯独钟情于肥肠。文火慢炖的肥肠一入口,咸鲜肉汁迸射而出,丰腴油脂陡然满溢,香浓软糯的风味,似入口即化又略带韧性的矛盾,似其貌不扬却内里丰盈的反差,让人欲罢不能。
一口一口肥肠落肚时,什么“人间有味是清欢”“佛祖心中留”早已被抛之脑后,味蕾刺激着全身的细胞痛痛快快地享受着“酒肉穿肠过”的欢愉盛宴。此时手边若是有一碗简单不过的白米饭,肥肠的油脂与大米的香糯完美融合,实为快哉!
内脏常被视为饮食的分水岭,有人待之如恋人,有人却嗤之以鼻。爱吃内脏的人,往往口味更杂一些,宽一些,包容一些。我常暗暗地以这道分水岭来识别身边朋友,那些爱吃内脏的朋友,是可以一起下苍蝇馆子逛小摊小贩的人,毕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吃肥肠、猪腰此类边角内脏的癖好,大概是我们对这烟火人间,大千世界抱有的大深情。
而说起内脏界的重要代表肥肠,最为响亮的当数江油肥肠。相传它让诗仙李白上头,题诗云:“李白读书匡山上,忽然一阵肥肠香。读书台高千千尺,不及老妪送肥肠。”也让陈晓卿给予最不吝啬的评价:“江油是全世界肥肠的故乡,中国最好吃的肥肠在江油。”未品尝过江油肥肠的我,尚不敢追风评价,但江油肥肠的来历,却赋予了肥肠命中注定般的市井烟火气,朴素平民心。
四川江油北部多高山,重湿寒。以上山砍柴伐木为生计的村民需要食肉来补充体力,但肉价高,囊中羞涩的村民就买来猪肠、猪肺、猪肾等“猪下水”,用蜀人惯有的“尚滋味”“好辛香”的方法红烧烹调,一来补充重体力劳动所需的蛋白质和脂肪,二来抵御山中浓重的寒湿之气。在物质匮乏、生活艰辛的年代,一碗平价又肉香四溢、热气腾腾的红烧肥肠,慰藉过多少为生计碌碌的劳动者,抚平过他们生活的褶皱。
直到今天,红烧肥肠佐以米饭、葱花醋汤,依旧是江油人早餐的“标配”。肥肠也在各大菜系的烹调中变幻出万千风味,鲁菜九转大肠的精细隆重,杭帮菜卤大肠的清俊逸秀,四川麻辣肥肠的热烈畅快,广式脆皮大肠的酥脆香甜,北京卤煮火烧的软糯入味……掀起四方食客心中的波澜阵阵。
食物如同人,有不同的个性。有的性情寡淡,出场时宜低声细语,轻装素裹,像一碗酒酿圆子汤,一块桂花糯米糕,清清爽爽,保留原初的味道。有的生性热烈,自带一股“飒”气,宜浓墨重彩,浓描重写,惊动繁复工序裹挟多种味道而来,肥肠便是其中之一。
肥肠的清洗工序堪称烦琐。吵嚷着要吃肥肠时,妈妈每每抱怨我只知食肥肠的丰美,不知洗肥肠的麻烦。清早从菜市场里拎回来的一副新鲜肥肠,各家有各家的清理方法。妈妈的方法是用一根筷子,从肠子开口处把外皮往里推,直到把整个肠的内部外翻,放入大瓷盆中加食盐和面粉,反复搓洗直至产生大量黏液后,在流动水中冲洗。而后焯水冲洗,切成小段后再一次清洗。
如此耗时费力的三次清洗,按理都快把肥肠洗秃噜皮了,妈妈则告诉我不可洗得太干净。要好吃,须保留肠道上的适量油脂,这是肥肠丰腴饱满、肥而不腻的秘诀。清洗中这一分寸的拿捏,凭的是口口相传的经验,和一次次实践累积成的妙不可言的手感。
更关键的是通过烹调激发出肥肠最深处的浑厚醇香。家常肥肠的烹饪须下料狠,用料全。切成三厘米左右的肥肠,状如蝴蝶结,又形似剥开的半粒核桃。入锅,加八角、桂皮、草果、三萘、香叶、干辣椒、葱蒜、姜片等天然香料,辅之以料酒、生抽、老抽、盐,猛火煮沸,小火慢炖。两小时后,香气飘了一屋,出锅!
吃肥肠是颇具乐趣的一件事。肥肠分大肠、小肠和肠头,三段油脂含量不同,小肠油脂最少,有韧劲却少了一股丰腴的油香,肠头富集油脂,容易腻且不甚健康。而大肠的肥瘦配比恰如其分,如同端午时节腌得正正好的具有金黄沙粒感,沁出一股子油的咸鸭蛋蛋黄,肥而不腻,鲜香四溢,是肥肠中的口感之王。因此,一碗肥肠,我喜欢按照一口小肠,两口大肠,再一口肠头的顺序循环着吃,是对肥瘦配比的调节,更像是玩一场一个人的餐桌游戏,乐此不疲。即使同为大肠,碗里每一节的形状、肥瘦也都有着细微的差异,造就了每一节大肠独一无二的口感。于是夹起的每一筷子,都暗暗地抱有期待,这一筷,会是什么味道呢?
最好吃的肥肠是妈妈做的。
这是我在外生活后发现的秘密。外出就餐满心期待地点一碗肥肠面,端上桌却是漂浮在面汤上的寥寥几节,味硬且寡淡,钟爱的肥肠被店家草草了事般对待。聚餐时怀着私心点一份爆炒肥肠,原本是响当当主角的肥肠,却成了大量洋葱、青椒的配菜,总是吃得不过瘾。而卤煮店里的肥肠,虽入味软糯,但价格不似早前寻常百姓家才买的“猪下水”般平民,买时隐隐心疼荷包。
而妈妈做的肥肠,完完整整一副买来,花长时间费大功夫细细做慢慢煮,满满当当一碗的肥肠端上桌时,心比胃先一步嗅到家的踏实感。味道虽不惊艳,但熟悉、妥帖、落胃,扎扎实实地吃上一顿,身心皆得以安顿。日本作家水上勉说的“味觉是潜藏于人生中的精神史”不是骗人的。一大副肥肠一次自然吃不完,绍兴人家惯有的做法是吃下一顿时,再蒸上一遍,每蒸一次,就会更入味一些,更软糯一些,更香醇一些,如同黄酒越陈越香,前天昨天吃剩的肥肠哪里是剩菜,它在一次次回炉中焕发出新的味觉体验,餐餐自带主角的C位光芒。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已很少有人愿意費时费力买来新鲜的肥肠清理烹调,因而一碗妈妈牌肥肠,显得尤为珍贵,吃肥肠这种大俗之物也竟有了些仪式感。秋风起,不妨畅快地吃上一碗肥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