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8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第一次。会议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开创“中国之治”的宣言书,释放“中国之治”的最强音。
会议闭幕后,省林草局党组第一时间进行了传达学习,我代表局党组做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题辅导报告,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了专题研讨交流,结合行业实际进行了全面传达贯彻,要求将全会精神特别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要求融入林草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时间已经过去将近10个月,我们具体落实得怎么样,做了哪些工作,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梳理总结,以便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厚植优势。今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即将胜利召开,将会对“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间里,局党组决定开展此次局系统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时间为期三天,培训对象主要是局机关及局直单位县处级以上干部,兰外的局直单位扩大到科级以上干部。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辅导、分组讨论、交流心得等环节,希望大家珍惜机会,积极主动,心无旁骛,学深悟透,切实做到以党的科学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和推动本职工作。根据培训活动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一个政党要带领国家和民族实现繁荣昌盛,必须抓住治国理政的根本。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说明依然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十九届四中全会所做的重大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里程碑。林草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要将重温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和不懈的个人追求,持续学,深入学,深刻领会掌握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一)深刻领会掌握全会召开的背景和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用简短精辟的话语,概述了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一,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第二,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第三,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就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需要全党思想高度统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运用制度威力应对新时代的各种风险挑战和冲击。
(二)深刻领会掌握全会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决定》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安排了13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具体工作部署。《决定》还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提出要求。全会将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求提高政治引领能力、法治保障能力、德治教化能力、自治强基能力、智治支撑能力等“五大能力”。要重点把握“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五个方面任务,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落实到国家治理各方面各环节。要立足林草行业实际,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通过深入学习,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近百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们要认识到,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一批批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全世界抗击疫情做出了表率,提供了中国方案,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林草系统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制度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生态文明建设倾注了巨大心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并多次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出重要部署,明确要求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近一年来,全省林草系统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持续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塑了新形象,开启了新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按照《决定》关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要求,我们全力推动林草一体融合保护与发展。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要求,我省将草原监督管理职责、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统一划转到林草部门,并加挂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的牌子,生态保护修复的职责更加集中统一,林草部门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省林草局承担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监管职责,包括林地1.57亿亩,草原2.68亿亩,荒漠化土地2.93亿亩,沙化土地1.82亿亩,湿地2540.85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左右。管理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4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3种,二级保护动物81种;管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机构改革一年多来,我们统筹林草融合发展,实现了森林与草原防火、林业与草原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林与草已经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我们完成了森林公安整体划转,森林武警改由省应急厅联系,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设在省应急厅,积极衔接推进连城、张掖黑河湿地、迭部多儿、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漳县珍稀水生动物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理顺工作。目前,省林草局管理省属事业单位2个,直属事业单位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6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9个,其他事业单位6个。全省14个市州全部单独设有林草管理机构,86个县(市、区)中,更名为林草局并保留独立机构32个,合并到自然资源局并加挂林草局牌子54个。各级林草主管部门以崭新的职责使命和工作定位,重塑了林草行业新形象。机构改革一年多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新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管理。我们精心组织实施《森林法》《草原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时修订甘肃省实施《森林法》的办法,完善林草行业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林长制,认真核实国家森林督查反馈我省的森林草原疑似图斑,严厉打击破坏林地、草原、湿地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提出和落实“四个管好、四个严禁”的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及时处置各地零散发生的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情况,确保全省未发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感染和传播等问题。全省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确保了林区草原的和谐、安宁、美丽。
按照《决定》关于“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求,我们持续加强林草生态建设,厚植发展底色。长期以来,全省各级林草工作者秉持“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价值追求,常年扎根偏远落后的林区草原沙区,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青春和汗水保护修复绿水青山,创造了无数将荒山变青山、把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涌现出了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集体、治沙英雄石述柱、当代愚公郭富山等一大批优秀的林草工作者,为我们推进林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榜样力量和精神动力。全省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2.6%提高至11.33%,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52.9%。2018年,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为全省国土绿化按下了“快进键”,助力造林绿化事业跑出了“加速度”。全省每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50万亩以上,截至目前已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2026.24万亩,占总任务的135%,提前完成原定2020年底造林1500万亩的大规模国土绿化任务;全省落实草原禁牧1亿亩,草畜平衡1.41亿亩,草原保护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每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季节,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等兰州地区党政军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全省创建开通了省级“全民义务植树网”,平凉、嘉峪关、金昌、武威等地相继开通市县两级网站。2019和2020年分别在平凉、金昌两市举办高标准、高规格启动仪式。据初步统计,“十三五”以来,全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人数6896万人次,义务植树4.61亿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3310个。全省完成城市绿化113万亩,乡村绿化384万亩。平凉市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宁县盘克镇等19个乡镇创建为省级森林小镇,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等159个行政村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全国森林乡村。落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关于“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要求,经报请省政府同意,及时调整充实省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人员组成,以协调小组文件印发《甘肃省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指导意见》。加大腾格里、毛乌素沙漠和石羊河等重点区域防沙治沙力度,启动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累计完成治沙916.65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462.84万亩,实施精准治沙造林4万亩,全省土地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翠绿了青山,诗意了生活,用绿色改变了世人的眼光,广大城乡居民实现了推窗见青山、出门有绿色。眼下的立秋时节,全省各地木欣欣以向荣,泉娟娟而始流,“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诗意画卷正在陇原各地渐次呈现。
按照《决定》关于“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要求,我们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已经建立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态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和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33处,其中国家公园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5处、森林公园91处、湿地公园13处、沙漠公园11处、风景名胜区24处、地质公园36处。特别是自国家启动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加快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破环问题整改,集中整治涉及全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不严格、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大熊猫、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体制试点工作,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整合优化工作。今年6月,省林草局起草并报请省委、省政府两办正式印发了《甘肃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全省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自然保护地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18%以上,全面建成符合省情实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我省已组建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下设张掖分局、酒泉分局、白水江分局和裕河分局,成立了甘肃省国家公园监测中心,并依托省森林公安局盐池湾分局、祁连山分局、白水江分局组建了3个综合执法局。编制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相关制度方案等48项,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相关制度方案等40项。省政府安排的祁连山国家公园44项体制试点任务、大熊猫国家公园39项体制试点任务已接近完成,预计将于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按照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要求,全省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做到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整合优化工作。目前,各市州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全面完成,省级预案修订完善工作接近尾声,将于近期上报国家审核。各级林草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已成为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放松心情的首选之所,成为广大群众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心灵归处。
按照《决定》关于“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我们全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加强自身履职能力建设,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我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60%以上的水来自兰州以上的河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省林草局全面履行林草行业职责,加大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力度。目前,全省林草部门每年争取落实各类中央和省级财政林草建设项目9大类33项,今年截至目前已落实到位项目资金超过80亿元,占去年全年争取项目资金68.26亿元的118%以上。经深入实地调研,撰写《关于提升黄河流域甘肃段水源涵养能力的整体构想、措施和建议》,并向省政府主管领导做了汇报。参加省政协和省委统战部组织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和工作会议,及时提报相关调研材料,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涉林草方面的成熟项目,及时提报政策库、理论库、技术库和项目库等“四库”资料,积极充实到省级项目库,为推进全省林草生态建设争取项目支撑。争取国家林草局项目资金,开展全省首次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为加强泥炭沼泽资源保护和做好甘南黄河上游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经请示省政府同意,联合省财政厅修订印发《甘肃省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增加省级统筹支配比例,扩大资金使用范围,为全省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大规模国土绿化等中央和省级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的重点工作给予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结合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注重培育形成梯级配备、结构合理的林草干部队伍,大力培养选拔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一批年轻优秀的干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为实现林草事业的长远发展和薪火传承提供了干部支撑保障。当前,林草系统凝心聚力、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全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光辉前景值得我们期待和神往。
我省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茫茫草原,荒漠戈壁,洁白冰川,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省普遍面临林草植被覆盖少、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修复难度大、生态建设历史欠账多等现实困难,生态差距已经成为我省与东部省区的最重要差距之一。总体来看,尽管经过多年的持续保护和修复治理,全省林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春节视察我省时明确要求,“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我省考察调研,在肯定我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整改“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同时,要求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好山丹马场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切实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9年12月,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我国林草治理体系的经验和优势,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草行业需要完善和发展的13个方面制度,为我们推进林草事业发展提供了详细的工作手册。全省各级林草干部要以此次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按照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强化责任担当,突出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将初心和使命落实到行动中,将青春和梦想实践在护绿增绿中,守护好绿水青山、一草一木,守护好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梦里老家”。
一要围绕大局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当前要全面落实今年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妥善应对疫情防控这个最大变量、有效化解经济下行这个最大压力、坚决担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最大使命、扎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这个最大责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林草系统党员干部既要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做文章,也要在助力全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求突破、见实效。要按照国家林草局统一部署,着力完善和发展国土绿化、森林资源保护、国有林管理、集体林权、草原保护修复、湿地保护修复、荒漠化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国家公园保护、资源利用监管、林草法治保障、林草支持政策、科技和人才支撑等13项制度,以制度力量推进全省林草事业发展。要紧盯今年底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精心组织推动生态扶贫和秦安县帮扶工作。要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确保生态扶贫政策措施的连续性,确保在秦安县全面脱贫摘帽后,继续保持帮扶队伍的相对稳定。要严格对照脱贫普查标准和各级巡视督查反馈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确保省林草局承担的各项扶贫工作经得起组织评判和群众检验。要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精神,切实加强野生动物管控,做好禁食野生动物后的“下半篇”文章。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林草行业复工复产,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要围绕护绿抓落实。对我省而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然是重头戏。要立足林草行业在推进黄河流域保护发展中的重要职责定位,认真履行承担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督管理职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加快推进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衔接,配合解决好林草“一地两证”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全省森林资源补充调查,加快编制国有林经营单位森林经营方案,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稳步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使公益林形成高效、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认真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加快建立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组织实施好退牧还草、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等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市(州)领导班子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考核,强化以草原植被盖度为主的绩效考核评价,推动各地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要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建设,提高火灾综合防控和早期处置能力,强化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要保持高压态势,靠实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的违法行为,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各类自然保护地、违建别墅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林草资源安全。要加强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能力建设,树立保护“样板”,同时抢救性的建立一批保护小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要结合新修订的《森林法》正式实施,尽快修订并提交省人大审议我省落实《森林法》的办法,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的意识。
三要围绕增绿抓落实。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是首选途径和必由之路。要在今年底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大规模国土绿化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及早谋划“十四五”期间大规模国土绿化的主攻方向和发力重点。要围绕构建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布局,依托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为陇原大地增绿。要着力推进城乡绿化、铁路、公路及河湖库区、旅游景区绿化,工矿园区及陵园墓地绿化。组织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创建活动,提升全省城乡林草植被覆盖率。持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指导各地创建和开通市、县两级“全民义务植树网”,提升义务植树尽责率,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要健全完善林草资源管护机制,按照“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靠实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重造轻管现象,确保“造一片、管一片、成一片、绿一片”。提倡专业队伍造林绿化,组建专业营造林管护队伍,开展跨区域大规模造林护林,巩固国土绿化成果。突出重点县区和重点区域防沙治沙,打好全省防沙治沙阵地战。要注重发挥林草系统科研单位和机构的作用,加强林业和草原科学技术研究,为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等林草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要紧盯进度抓落实。在年初召开的全省林业草原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今年必须确保完成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等工作任务。截至目前,时间已经过去8个多月,但尚未有一项工作圆满完成,特别是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的上报时间一拖再拖,各地林草项目资金支出进度明显滞后,等等。可以说,今年剩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林草行业各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必须紧盯时间节点,把握形势要求,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不拖全省和全国的后腿。要对标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求,确保按期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精心组织接受国家验收有关事宜。要抓紧修订完善我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尽快提交省政府审议通过后上报国家。同时也要充分征求吸收各地和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确保提出的整合优化预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督促指导,按进度推进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扭转通报指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不严不实等负面形象。要争取尽快印发实施我省《关于建立和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加快“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编制进度,组织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年森林采伐限额等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精心谋划好“十四五”林草事业发展。要利用制作“十三五”林草工作总结、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天保工程二期总结、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4个宣传片等时机,宣传林草行业新职责新使命,体现新担当新作为,展示新形象新气象。
五要创新机制抓落实。长期以来,我们顺应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需要,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初步建立起了与现代林业草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林草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在全省86个县市区中,保留单独林草管理机构的县仅32个,与林草部门承担的森林草原资源监管、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森林草原防火、林草生态建设项目实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职责任务不相适应,难以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保质保量落到实处。相关处室要积极配合省委编办等部门抓紧组织开展调研,掌握基层情况,提供有质量、有见地、可操作的加强县级林草管理机构建设的调研报告。对今年正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多儿、连城、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漳县珍稀水生动物、张掖黑河湿地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继续衔接做好张掖黑河湿地和连城保护局上划事宜,争取将达成上划共识的其他3个保护局尽快理顺机构编制和财政关系。对有差额编制和自收自支人员、职工工资无法保障的保护区管理局,相关处室要全面摸清掌握情况,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管护人员工资保障问题,力争取得实效。
六要转变作风抓落实。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针对今年一些处室和单位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作风不扎实,抓落实的劲头不足,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质量不高等不严、不实、不紧、不细的作风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切实转变作风,坚决纠正工作不严不实”专项整治行动。从目前来看,有的处室和单位很重视,在办文、办会、办事和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有的处室和单位仍然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都不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处室也好,作风建设抓与不抓不一样,真抓与假抓不一样,轻描淡写抓与动真碰硬抓更不一样,大家对此次林草行业作风整治行动,不能有应付了事的想法,也不要认为可以蒙混过关,局人事处等相关处室要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之中。林草行业既是一个高尚的行业,也是一个艰苦的行业。面对艰巨繁重的林草改革发展任务,大家要以石述柱、郭富山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发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时代楷模、当代愚公精神,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狠抓工作落实。对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成,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坚定决心,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同志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全省林草一体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崭新局面已经形成,全省林草行业的崭新形象正在重塑,全省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新的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立足构筑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牢记初心使命,不负青春韶华,体现责任担当,坚持久久用力,在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中书写林草行业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建设美丽甘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