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为小檗科小檗属多枝灌木。幼枝紫红色,老枝灰褐色,枝多刺。叶倒卵形,簇生,红色、紫红色。花单生或2~5朵成短总状花序,黄色。浆果,红色。叶、花、果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红叶小檗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萌蘖力强,耐修剪,是西北干旱区园林绿化造景的优良彩叶地被材料。2019年12月从河南鄢陵引进种子,在温室内进行了播种繁育试验。
试验地设在张掖市甘州区九龙江林场温室内,土壤PH8左右。采用地下水灌溉。
红叶小檗:(种子5公斤,引自河南鄢陵)
生长调节剂:ABT6号生根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
4%的赤霉素乳油(江西核工业瑞丰生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将沙藏后的种子取出,筛沙清洗,取4等份,每份500克,分别用0.02%赤霉素、0.05%赤霉素、50ppmABT6号生根粉液浸种4小时,用清水冲洗后播种,以沙藏种子用清水冲洗后播种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
整地:播种前亩施腐熟有机肥4立方米,磷二铵25公斤。喷洒55%敌克松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深翻30厘米,细致整地。
播种:浅沟条播,行距25厘米,播幅10厘米,播深1厘米,亩播种量10公斤左右,播种后先覆沙0.5厘米,然后覆土,灌透水。
田间管理:幼苗出土前,视土壤墒情及时灌水或洒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幼苗出土。出苗后加强管理,适当遮荫。苗高3~5厘米时,每周叶面喷施一次0.3%磷酸二氢钾。4月下旬~7月上旬每半月用1000倍多菌灵、800倍代森锰锌液交替喷洒,预防根腐病、立枯病等病害。
数据调查与处理: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各处理按整行(行长5米)调查出苗量,5月上旬开始各处理取50株代表株每半月调查苗木生长量,取其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及新复极差检验。
赤霉素2种处理出苗期提前2天。0.02%赤霉素、0.05%赤霉素、50ppmABT6号生根粉处理与对照相比,出苗量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1%水平上0.02%赤霉素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见表一)。
与对照相比,处理对红叶小檗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见表二)。50ppmABT6号生根粉浸种处理在5%、1%水平上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其它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表1 不同处理红叶小檗出苗量调查表
表2 不同处理红叶小檗幼苗高生长调查表
红叶小檗温室当年播种苗高生长期集中在5~9月,平均苗高月净增长量6、7、8月份逐月明显增加,8月中旬以后逐步减小,9月份显著下降,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净增长量最大。处理平均苗高月净增长量明显高于对照,50ppmABT6号生根粉处理平均苗高月净增长量大于0.02%赤霉素、0.05%赤霉素 2个处理(表 3)。
表3 不同处理红叶小檗平均苗高月净增长量(厘米)调查表
(一)采用0.02%赤霉素液、0.05%赤霉素液、50ppmABT6号生根粉液浸种4小时后在温室内浅沟条播,可显著提高红叶小檗出苗率。赤霉素处理提前2天出苗。
(二)采用50ppmABT6号生根粉液、0.05%赤霉素液、0.02%赤霉素液浸种后播种能有效促进幼苗高生长。
(三)本试验前期只对出苗率、幼苗高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苗木根系、粗生长、抗性等指标未作分析。
(四)红叶小檗温室播种苗7~8月为年生长高峰期,此期应加强土、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