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佳 章 君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近年来,以Facebook、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为代表的全球市场“领头羊”纷纷布局人工智能战略,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龙头”企业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6年3月10日,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宣布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随后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等会计师事务所纷纷推出各自的财务机器人产品……新技术如潮水一般,来势凶猛、锐不可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大智移云”新技术交融渗透、迅猛发展,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多维度的影响:大数据提升了财会工作的价值,人工智能颠覆了会计工作岗位,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会计工作流程和方式,云计算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区块链将避免会计账务舞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企业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大量低端重复性、机械性的简单劳动(如会计核算、出纳等财会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机器换人”已成为现实,以“价值创造”为代表的决策管理类岗位和智能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营岗位,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新职业、新技能、新岗位不断涌现。未来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在机器人产业的生产和应用岗位并非都是“高精尖”人才,大部分仍以职业院校人才为主。
新技术引领新变革,新变革造就新职业,新职业呼唤新技能,新技能倒逼新教育。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和促进社会创新创业的重要职责。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历史遗留的门槛低、入口松、发展难等问题,高职会计教育也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短期内很难达到对技术新人的塑造以及对新技术的攻关能力。在新技术的引领下,业财融合、财务共享、云会计、会计机器人、外包服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转型等会计新模式和新业态迅速发展,高职会计教育应融合“大智移云”等新技术,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
高职会计教育在培养中小企业一线财务会计人员、促进社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十分明显,是我国建设高水平财经类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但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依然面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校热企冷”,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需求发生改变,学生需求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等问题,以及2019年高职迅速“扩招100万人”的巨大压力,这些都是导致当前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何以难”的根源所在。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高职会计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难题。一直以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困扰全国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大难题。 “大智移云”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高职会计教育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革新上,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缺乏前瞻性或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等问题。二是职业领域(就业领域)与职业能力脱节,缺乏行业调研和充分论证,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缺乏企业参与。三是会计人才培养规格陈旧,未能全面深入贯彻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未能充分融入伦理、道德等职业情怀和素养。四是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而且将与“大智移云”新技术密切相关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五是教学方法革新难,当前高职会计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使有些教师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但未能考虑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惰性特征,使得翻转课堂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已成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不佳的重要症结之一,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长期存在。罗汝珍(2017)指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涉及政府、教育、行业等多重关系和多方面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多年的实践情况中仍面临外部支持环境不成熟、内部运作平台未建立、实施要素欠缺等现实困境。石伟平和郝天聪(2019)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随着教育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学校划归为教育部门管理,企业不再承担教育责任而成为完全的经济实体,最终造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失去了稳固的组织基础。因而校企合作成为一种完全的市场行为,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依靠政府牵线或私人关系等“拉郎配”方式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不能持久。阳杰等(2018)指出在会计实践教育领域,校企合作早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是“引企入校”的企业导师制在实施中面临导师定位单一、激励力度不足、优秀导师匮乏、导师安排随意、师生交流不够和缺乏考评机制等现实困境。在“大智移云”时代,刘君(2018)认为,“互联网+”促进了产教融合模式的变革,但仍面临政策支持、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机构和发展指导缺位,平台建设、机制模式不健全等困难。此外,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教师信息化能力与当前“互联网+”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导致企业在推进“互联网+”产教融合方面的动力不足。章君(2019)提出,高职院校开展会计专业教育必须顺应“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潮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方面资源整合,构建实用性“互动互生”大生态系统以培养高技术复合智能型会计人才。
3.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需求发生改变。在“大智移云”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领和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整合已成为潜在的制高点,智能制造成为主攻方向。企业转型升级必然引起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复合性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必备的技术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针对会计行业,潘上永(2016、2018)、秦荣生(2015)、李伟和李艳鹤(2017)等指出,随着“大智移云”新技术应用的普及和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迎来了移动支付、移动办税和移动做账等会计变革,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财务软件、财务机器人)逐步替代了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并提升了财务价值,区块链技术将改变会计结算方式,会计对账工作、内部审计将退出历史舞台……会计行业从目标管理向流程管理的“业财融合”方向转型升级,财务人员从核算型会计向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转型升级,进入大会计时代。由此可见,在“大智移云”时代,财会人员要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他们既是财务中的业务专家,又是业务中的财务专家。会计行业需要设置共享服务中心全端会计处理岗位、共享服务中心资金管理岗位以及共享服务中心数据处理和分析岗位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服务,还需要设置智能财务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等岗位。
4.学生需求呈现个性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并不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存在门槛低、入口松、发展难等问题,职业教育虽然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 “多而不强” “广而不精” “虚而不实”。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其来源主要有高考统招、单独招生、中职“3+2”升入等途径,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等特征。其中,高考统招录取的大部分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能选择读高职,对高职院校及专业认识不足,心理上存在失落感和自卑感,但“专升本”的愿望较强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因而他们将“专升本”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单独招生入学的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业规划不清晰,对学习不感兴趣,大多学生存在“混文凭”的现象;通过中职“3+2”升入高职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目标较为明确,适应能力较强,但因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中职多有重复,学生新鲜感差,存在厌学现象。生源性质多样、文化背景多元、入学基础不一、学习能力有别、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个性化需求千差万别,这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在“大智移云”时代,会计教育要兼顾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出彩,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5.高职扩招带来的现实压力。为了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规模扩招涵盖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在内的100万人的招生计划。高职扩招后,学生的生源结构、年龄结构、知识能力基础、文化素养基础、需求意向等都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大智移云”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球化成为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层出不穷,社会生产方式和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一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如何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全新需求,将是其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
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大智移云”技术虽然颠覆了传统的会计行业,推进会计行业转型升级,使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要将这种机遇转化为现实,必须从根本上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从关注到改变,从适应到引领,让会计教育与“大智移云”新技术实现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在政策层面上,要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会计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接“大智移云”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培养更多具备 “大智移云”新技术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董红杰(2018)探索了“大智移云”时代“三元共育、四环紧扣、五阶递进”的协调育人模式,总结出财会类专业以课堂为中心、以实习实训为载体、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承接的“一主线五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会计是环境和时代的产物,会随着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大智移云”时代,为给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会计职业人才,赵克辉(2017)提出高职会计专业应根据社会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从创新驱动下创新型人才、智能环境下智慧型人才、绿色条件下生态型人才、“双重”模式下现代会计职业人格培养、品牌文化下卓越型人才磨练等基本要求出发,从专业定位、财会专业群和课程体系、会计职业人格、会计工匠、创新型会计人才等方面探讨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苑泽明等(2018)认为数据驱动所涌现的复杂业务大大调动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会计人才需求与供给的错配是迫使会计教育改革的关键动因,应从专业型、创新型、战略型人才角度对培养目标进行重构,从信息化课程体系、体验式教学模块和市场化供给模式角度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并对考核机制和师资队伍进行优化。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指导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对会计教育改革发展同样具有引领作用。在“大智移云”时代,会计工作朝着创新化、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开放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会计教育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新的路径和视角。崇尚创新,让高职会计教育充满活力;注重协调,让高职会计领域产教融合更深入;倡导绿色,让高职会计教育充满幸福感;厚植开放,让高职会计教育畅游世界;推进共享,让高职会计学生都能出彩。在“大智移云”时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
“大智移云”视域下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是一个各有侧重而又彼此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创新是引领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动力,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活力;协调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增强高职会计教育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开放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必然选择;共享是实现高职会计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要求。因此,在“大智移云”时代,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核心,以共享为目标,以协调、绿色、开放为实现目标的关键。
创新是引领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只有创新才能破解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瓶颈,崇尚创新,能够让高职会计教育充满活力。“大智移云”视域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明确以下要义:一是能力层面的创新,应将立德树人作为高职会计的育人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政治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职会计教育全过程,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贯彻落实会计教育理论课程思政化,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姜志坚等(2017)指出,“大智移云”新技术需要“人性”的掌控,从而有助于会计职业教育回归教育关注生命、心灵和精神等方面的本质,这是“大智移云”时代会计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职业教育应对新技术的核心要素之一。王开田(2018)认为在“大智移云”时代,会计类专业人才还需具备综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具备“三商、五能、七识”,能够知战略、懂业务、精财务、会分析、善沟通。二是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大智移云”时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日益扁平化、会计工作方式、方法和内容等富有弹性,会计职业教育要适应“大智移云”时代的各类变革,就应加快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教师、教材、教法的有机融合,会计专业教材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和调整。适应“互联网+会计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推动“大智移云”技术在会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建设智能化的会计教学支持环境,推进会计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创新高职会计服务供给模式。三是创新会计人才,应培养视野开阔的创新型人才。“大智移云”时代,经济社会对于能够利用“大智移云”技术为企业提供实时决策信息的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持续学习和创新,具备前瞻性思维和开阔视野是“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
协调是新时代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大智移云”时代,高职会计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要着力推进会计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和深化产教融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企业是重要的办学主体,要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在“大智移云”时代,高职会计教育应根据自身特征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大数据、智能化行业以及拥有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机器人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广泛开展深度合作。学校要积极为企业提供“大智移云”时代所需的财会类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自身的雄厚资本、丰富的会计知识、先进的智能化设施设备、领先的信息化技术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会计人力资源开发。学校可以选派优秀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企业也可以选派能工巧匠到学校讲学培训,促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双元育人、互通有无、协调发展、协同共进。
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提升教育的幸福品质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明确提出要规范课程设置,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科学素养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并组织开展相关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在“大智移云”时代,高职会计教育也应倡导绿色,让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快乐,让会计专业教师从教幸福,让学生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一方面,“大智移云”时代倡导绿色会计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教师事业获得感。在“大智移云”时代,课堂教学形式要充分融入信息化技术,形成满足会计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翻转课堂、体验式课堂、开放式在线课堂等智慧课堂模式,不再拘泥于固定上课时间和固定上课地点的传统时空模式。会计实训课通过电子仿真实训室进行,账证表都是无纸化形式,同时学生的作业形式也将是无纸化、电子化和网络化,这样就节约了大量时间,学生可以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用于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的养成。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得到改善,教师拥有较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和教学,安心从教,增强职业获得感。另一方面,“大智移云”时代倡导绿色教育的重点是强化生态价值观教育,倡导绿色健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高职会计教育领域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在课程设置和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标准等方面应充分融入绿色教育内容如绿色会计、环境审计、绿色税收等,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念。倡导健康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和沙龙,正面引导学生把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避免游戏和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打造健康高效的优质课堂。
开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大智移云”时代,高职会计教育应厚植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构建会计开放生态系统,促进高职会计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走出去”。高职院校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鼓励会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大数据智能化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专业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定期选派职业院校会计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学习国外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和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等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会计实训基地运营模式。鼓励会计专业学生假期参与企业实习实践,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信息化技能竞赛,如基于云平台的财务会计技能大赛和基于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技能大赛等,与全国其他高职院校学生同台竞技。二是要坚持“引进来”。高职院校要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健全自主招聘办法,推动技术人才和职业教师双向流动,建立健全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留住机制和队伍建设;要柔性引进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高端国际化会计人才来校讲学和兼职授课;要在学校建设产教融合型大数据智能化财会实训基地或“会计工厂”,把企业“搬进”学校。三是要积极与国外高职院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留学互认、学分互认等合作办学,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参与全球化教育治理和多边互动,奋力将“大智移云”背景下中国高职会计教育推向世界,形成“国际品牌”,为全球会计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会计职业教育公平公正。充分利用“大智移云”时代的新技术手段,加快会计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会计教育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将优质会计教育资源平台化、网络化和便捷化,扩大优质高职会计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创建精准扶贫支持平台、信息化支持平台、高职会计终身教育体系,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质量的会计教育,让高职会计学生都能出彩,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一是基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农村高职会计教育和会计培训,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创建会计教育精准扶贫支持平台,对农村贫困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进行差异化的精准跟踪、指导、评估和反馈。二是探索会计教育信息化支持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扩大优质会计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提升会计教育信息化支持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能力。三是构建高职会计终身教育体系。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计划,在结构层构建去中心化终身会计职业教育体系;在数据层构建终身会计职业教育学信大数据库,实现会计学生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和可转换;在交易层构建智能化学习资料和服务交易平台,促进会计终身职业教育革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