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梅 田国祥 邢转勤 张璟琪 陈昆迪(通讯作者)
(1 定西市人民医院传染科 甘肃 定西 743000)
(2 通渭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甘肃 通渭 743300)
(3 兰州大学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风疹是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大部分人群临床表现相对轻微,主要危害为孕产妇,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风疹综合症[2]。上对风疹主要以预防为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3]。血清学诊断是对风疹诊断及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相鉴别的重要手段,为更好的对疾病进行控制及预防,减少对大中小学生等易感人群及孕产妇的感染,现对280 例患者临床病例分析如下。
2019 年4 月—2019 年6 月在通渭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280 例风疹患者,其中确诊病例102 例(42.7),临床诊断病例160例(57.3),临床表现不典型但风疹抗体Ig-M(+)8例(2.5%),出血性皮疹1 例(0.3%),重型病例2 例(0.6%),无危重症及死亡病例。
在这些患者中男136 例(48.5%),女144 例(51.5%),年龄在8 岁~56 岁,主要年龄集中在16 岁~21 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均治愈,无死亡及留有后遗症病例,无孕产妇感染病例,大部分基本来次同一班级或学校,以高级中学段孩子为主,成人感染者为与患病孩子接触过的家属。
从合并基础性疾病来看,患有扁桃体肿大、肾综合征、肺结核、单纯甲状腺功能肿大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0.7%、0.09%、0.36%、0.04%。
从并发症来看,并发有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结膜炎、病毒性心肌损害、肺炎及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关节肿痛、腹痛腹泻、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0.2%、90.1%、61.3%、30.6%、33.5%、33.1%、14.2%、3.5%。
发病季节为初夏之交,患者中99%并没有明确风疹疫苗接种史,当时周边各地区均有散发病例。
2.1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感染,以皮疹为主要表现,伴发热、乏力、咳嗽、咽痛、流涕、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症状多轻,并发症少,但随基础疾病的不同、免疫力高低,临床表现各异,且并发症不同,病情轻症相差大[4]。
2.2 由于我国计划免疫由麻疹疫苗到麻风疫苗再到麻腮风疫苗接种,且逐渐完善及规范,使16 岁~21 岁之间的大部分儿童没有接种到风疹疫苗,均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5]。
2.3 近10 年左右,当地有散在麻疹病例,但风疹病例相对很少见,在开始发病初期,对麻疹的姊妹病,号称(三日麻疹)的风疹,家长、老师、患者甚至包括医务人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认识不足,错过了早期隔离,故在学校等聚集人群中传播开来。
2.4 发病季节在春夏之交,也是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高发季节,早期临床表现均为发热、乏力、咳嗽、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已经在此阶段有很强的传染性,包括无任何临床表现的潜伏期[6]。在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
2.5 对麻疹、风疹抗体Ig-M 检查阳性率,因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对低,给临床确诊诊断无非增加了难度。
2.6 发病时期为开学期,尤其高三同学高考前备考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加上预防疫苗接种的缺失,促进该传染病在学校这个集体的学生之间无声息的传播,感染人数多[7]。
2.7 由于短时间内众多患者,使得我们现有的疫苗供不应求,而且有一部分人群在接种疫苗时,已经感染了风疹病毒,处于潜伏期,故后期表现为临床病例增多。
2.8 虽然在同一地区的短时间内发病人数多,但该病自然病程相对短,临床表现轻微,若无特殊并发症及合并症,一般3 ~4 天痊愈,且出疹1 周后基本再无传染性。同时风疹病毒体外的生活力弱,对紫外线、乙醚、氯消毒剂、去氧胆酸等均敏感。pH<3.0 可将其灭活。本病毒不耐热,56℃30 分,37℃1.5 小时均可将其杀死。故未形成大范围流行,未对人群造成太大的威胁。
2.9 风疹对孕产妇的危害非同小可,尤其对胎儿、婴幼儿,它可直接致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先天风疹综合症。尽管在本次住院患者中未见孕产妇病例,但不排除此类易感人群的感染,故尽可能的呼吁此期的孕产妇应尽早行风疹抗体Ig-M 的筛查,做到防患于未燃,且在此期之后出生的新生化做到至少3 ~4 年的随访,或者若此期出生的新生儿出现先心病、视网膜病变、畸形、先天耳聋、语言障碍等,应当考虑到是否宫内感染风疹病毒有关,致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症表现[8]。
2.10 风疹最可靠的预防手段是接种含有预防风疹成分的疫苗,尽管目前关于风疹疫苗病毒株对人体、胎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确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宜接受此类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