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12-04 07:03:30胡小亮聂存喜杨志维郝科兴胡广东
家畜生态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受胎率猪只断奶

王 帅,胡小亮,黄 涛,谢 彪,聂存喜,杨志维,郝科兴,王 静*,胡广东*

(1. 石河子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 新疆七色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整体基本具备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等现代化养猪特征,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新疆养猪业技术水平较低,从饲养管理、育种繁殖到疫病防控等方面均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化和智能化也逐步融入了生猪养殖过程中,但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信息化手段对猪场实施管理,可有效提升新疆养猪业生产管理水平。本研究利用基于云端的猪场管理系统,对新疆某种母猪场2017-2019年的繁殖数据进行收集,并与该猪场未使用此系统前2016年度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评估该系统对繁殖母猪生产数据精度的影响,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新疆种猪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场信息及数据收集

以新疆北疆某规模化800头种母猪场为试验猪场-试验R场,其采用全进全出的连续流水线生产工艺组织生产,执行批次化生产周转模式,该场母猪均为长白X大白二元杂交猪,去除不完整及作废的记录,选用数据完整、系谱档案清楚的母猪600~650头,本研究共收集四年度数据,其中第一年应用传统手记方式收集2016年母猪繁殖数据(对照组),后3年通过基于云端的猪场管理与分析系统收集2017-2019年繁殖数据(试验组)。

1.2 饲养管理

猪场按照集约化饲养标准,严格控制各阶段饲养流程,猪群各阶段所使用饲料均为同一公司提供全价日粮。猪场2016-2019年均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方式进行配种操作,其公猪精子均来自固定单位。对场区各岗位工作人员使用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进行生产操作实施绩效考核管理。

1.3 信息化生产软件

自主研发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系统基于groovy语言,grails框架,java环境开发完成[1],系统使用云端服务器运行,无需下载安装,通过网址http://z.xjy0.cn登录系统(图1)。使用手机微信关注“新疆种畜”公众号,申请养殖场管理员关联所管理的猪场,可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猪场远程监控、远程管理、远程提醒等功能,以此来达到对所管理猪场实时监控。一线工作人员通过移动手机客户端实时将试验猪场母猪各阶段繁殖数据按要求录入,数据云端保存,部分数据可直接进行比对分析(见图2)。

1.4 方法及测定指标

1.4.1 试验方法 利用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对试验猪场2017-2019年母猪繁殖数据进行收集,包括猪只个体信息、配种记录、妊检记录、分娩记录、断奶记录、流产记录等。上述数据与2016年度的纸质版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3 数据分组 将2016-2019年收集数据按季度分组, 1-3月为第一季度;4-6月为第二季度;7-9月为第三季度;10-12月为第四季度。

1.4.4 测定指标 配种受胎率=妊娠个数/配种个体数*100%;同期妊娠检查为阳性的猪只个体数和同期参与配种的猪只数目比值。

配种分娩率=分娩个数/同期妊娠个体数×100%;进行分娩的猪只个体数和同期妊娠检查为阳性的猪只个体数的比值。

分娩活仔率=分娩活仔数量/总产仔数×100%;分娩时所产生的活仔猪数量和同期分娩产总仔猪数的比值。

断奶仔猪死亡率=断奶结束淘汰死亡数量/活产仔数×100%。断奶期间死亡淘汰的仔猪数和同期分娩活仔数的比值。

1.5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对试验中所产生的生产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统计;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各年度各季度生产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以P<0.05 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使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图表制作。

2 结 果

2.1 配种受胎率统计分析结果

由图3可见,2016-2019年1-9月配种受胎率均在80%以上,10-12月略有下降。由图4可见,2017-2019年四季度分别与2016年相比较,配种受胎率无显著差异(P>0.05)。

2.2 受胎分娩率统计分析结果

由图5可见,各年度受胎分娩率呈规律性变化,各年度3-6月呈整体下降趋势,8-11月受胎分娩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各年度受胎分娩率在5-6月达到最低水平,其中2018年度在5月下降到最低点68.57%。2019年度全年受胎分娩率均在85%以上。由图6可见,结果表明,2019年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受胎分娩率与2016年相比较均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四季度与2016年相比较呈差异不显著。2017-2018年各季度受胎分娩率与2016年相比将均表现差异不显著(P>0.05)。

2.3 分娩活仔率统计分析结果

由图7所示,2017-2019年全年各月分娩活仔率均在92%以上,且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2016年分娩活仔率在2月和12月呈现较低水平分别为87.76%和86.22%。由图8可见,2017-2019年各季度除2017年第一季度与2016年第一季度分娩活仔率想不呈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均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

2.4 断奶仔猪死亡率统计分析结果

由图9可见,2016年断奶仔猪死亡率全年呈现较高水平,维持在20%~25%之间。2017-2019年整体呈现规律性变化,每年1月、5月、10月及12月断奶仔猪死亡率表现较高水平,其中2019年7月断奶仔猪死亡率达到最低值12.86%。由图10可见,2017年断奶仔猪死亡率与2016年各季度相比较均表现差异不显著(P>0.05),2018年和2019年断奶仔猪死亡率与2016年各季度相比较均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配种受胎率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关键指标之一, 达到80%属较高水平[2]。配种受胎率主要受种公猪精液品质、种母猪营养健康、母猪体况、适时输精操作等因素影响[3]。本试验猪场自2016年至今,通过加强种公猪选育和精液品质检查,改善种母猪饲喂水平,改善日粮,定时输精技术等技术手段提升配种受胎率。应用猪场管理系统后, 数据显示2018-2019年两年度猪场配种受胎率总体较2016年度有一定提升,但差异不显著。研究人员通过对本猪场生产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影响配种受胎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精液品质检查过程不够严谨,结果判定不够准确;第二,定时输精技术掌握程度不够,操作不严谨,甚至导致部分母猪产道损伤,进而影响品种受胎率。尽管信息化管理方式并非配种受胎率的决定因素,但通过对猪场配种受胎率数据进行精准收集和实时分析,针对出现问题改善配种技术体系,提升猪场管理和生产效率。此外,配种受胎率每年10-12月与其他月份相比有下降趋势,推测可能是由于新疆北疆冬季气温过低而使配种受胎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由于差异不显著,因而对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受胎分娩率是评价种猪场经济效益的另一项重要生产指标[4],我国养猪业受胎分娩率平均水平为85%[5],保证母猪胎儿正常发育,防止出现流产等情况对养猪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试验R场的受胎分娩率出现一定的提升,且在每年的前三季度有显著性影响,2019年度最为明显。利用猪场管理系统对对妊娠的母猪状态进行科学预判,对妊娠状态的母猪加强管护力度,预产期前七天进行系统上产提示,对到达预产期的猪只进行分娩预警。从受胎分娩率趋势变化中显示,每年的4-8月以及11月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主要受新疆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每年4-5月早晚温差较大,6-8月处于高温季节,而每年的11月逐渐进行供暖,对猪群应激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猪受精卵形成的胚胎在最初的12 d内是在子宫中漂浮的,在受精2 8 d完成着床。若配种时和妊娠早期环境温度超过30 ℃,会增加早期胚胎死亡的概率,从而降低分娩率[6]。因此,温度可能是影响母猪受胎分娩率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对母猪的受胎分娩率均不利影响,这与曾新福等[7]研究相似。

母猪分娩活仔率及断奶仔猪死亡率是猪场运营的重要的生产指标,直接决定猪场的盈利水平,也是母猪的年生产力的主要评价指标。活仔猪数量越多则仔猪生产的间接成本就越低,经济效益越高[8]。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的三年各季度活仔率均与2016年相比显著上升。通过对猪场各年度生产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发现,2016年母猪生产档案均为手记笔录模式,与使用信息化管理方式相比,数据误差较大。此外,自2017年使用信息化管理后发现断奶仔猪死亡率较高,通过畜牧专家研判和指导,加强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保证哺乳仔猪生长温度、固定乳头、早期补饲、补水、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做好猪只保健等措施。同时,加大母猪产后护理,加强一线管理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母猪分娩活仔率和断奶仔猪死亡率得到显著改善并趋于稳定。

数据是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关注猪价的数据,还是关注猪场的生产过程及生产结果数据,都是一种对过去经验主义思维模式的颠覆。依靠数据来进行生产决策是一种新的模式,数据使用的深度由使用者的思想及思维方式决定[9]。只有关注数据、运用数据,才能真正实现数据化管理。本研究所使用猪场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和运算均基于云端,操作界面具有PC端和手机移动端两种形式,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技术人员可利用手机微信对猪生产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实时进行采集和上传,管理人员可利用PC端登录网页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相对于传统手记笔录的方式,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保障。

本研究表明,母猪繁殖性能受温度变化影响明显。6月至9月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控温设施无法完全将圈舍内温度控制在适宜温度范围从而导致母猪初情期延后、不发情或者发情不明显[10],进而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白耀国等[11]研究表明,夏季高温制定防止热应激,冬季加温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母猪受胎率,降低返情率[12]。为应对环境影响,猪场完善了全自动的化环境控制设备,基本保证了猪场各季节舍内环境一致,加强了冬季供温设备以应对新疆冬季寒冷的情况。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通过客观真实数据对猪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养殖趋势进行科学预判,为养殖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可有效提升猪场管理效率。

4 结 论

使用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可提升所采集种猪场繁殖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研判而调整猪场生产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效率。此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客观反映了猪场生产状况,规范了猪场运营,为智能化养猪提供了前提。

猜你喜欢
受胎率猪只断奶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业科学(2022年11期)2022-12-17 08:43:54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提高肉牛冻精冷配受胎率的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18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饲料(2016年4期)2016-12-01 03:43:18
提高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方法措施
中国乳业(2016年4期)2016-11-07 09: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