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远
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于2019年10月16日至11月18日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举行。这次艺术节参演的剧目,本人观看、学习了京剧《思·凡》《草芥》《小吏之死》《再见阿炳》、梨园戏《刘智远》(残本)、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粤剧《文广探谷》、黄梅戏《薛郎归》、京昆《痴梦》、绍剧《灿烂八戒》、豫剧《南华经》等11个剧目。在观看这些剧目演出的过程中,我就在不断地想,小剧场戏曲创作时间虽然不长,对其历史熟稔者都称是从2000年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开始的。不过,小剧场戏曲却有着很好的基础:一则它可以借鉴在创作理念、演出形式、文宣推广等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小剧场话剧,这为其直接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小剧场话剧的创作理念可以直接指导小剧场戏曲创作,其所表现出来的先锋、前卫、实验、另类与叛逆等理念都可以用作小剧场戏曲的创作原则;一则它有着悠久而丰厚的戏曲传统为其提供不竭的源泉,近千年戏曲艺术发展的历史,不仅为小剧场戏曲积累了甚为丰富的剧目宝库和表演技艺,更有着随时吸纳新艺术、表现新审美、创造新形式的自我革新精神,从宋南戏、金院本、元杂剧、明代诸腔竞胜、清代花雅相争到徽汉合流而自成一体的京剧、各有特色的地方戏等等,无不昭示着戏曲艺术从未定于一尊、固步自封。有着这两个优渥基础的小剧场戏曲,理应有着不俗的表现,在当代的舞台艺术创作中理应成为一股清流,挣脱世俗的桎梏、屏蔽尘世的喧嚣、静慰内心的焦躁、描摹未来的景象……
这次艺术节观看的小剧场戏曲作品,让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小剧场戏曲正在借助既有“小剧场”的创作理念和戏曲固有的创新精神在创作的道路迅速奔跑,而且还鲜明地表现出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可以并行不悖、完美交融。
如果说首部小剧场戏曲《马前泼水》就是对传统经典剧目的再思考,那它这一创作思维方式几乎成了小剧场戏曲的经典模式──对经典戏曲作品解构之后进行重新结构,内蕴有创作者对同一事件的新思考、新认识、新指向。如甚为熟悉的朱买臣与崔氏的故事,不断成为各种戏曲创作青睐的对象,无论是小剧场还是大戏,无论是昆曲、京剧还是各种地方戏,但都融进了主创们自己的理解。今年参加演出的由常秋月主演的小剧场京昆《痴梦》,亦给出了对“马前泼水”的重新审视:夫妻二人都有了独立的人格追求,也有着对朱买臣和崔氏二人表现出来的共通人性的批判。不过,对朱买臣拒绝再次接纳崔氏并惠赐重金的情况下,崔氏的自尽不知是自尊心的觉醒,还是如当初逼夫休妻一样的决绝,可谓是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阐释空间。还有,常秋月扮演的崔氏,借助荀派塑造女性人物的特点技艺,把舞台上那个崔氏塑造的甚为丰满而立体。《思·凡》《薛郎归》《南华经》三部剧作也都是把传统经典剧目故事运以新意进行重新创作。比较有意思的是,四部剧作所选择的故事都是基于男女、夫妻关系的再思考。由白爱莲导演的小剧场京剧《思·凡》,通过把看似没有相关联性的《双下山》《小上坟》《活捉》三出传统戏巧妙“剪辑”、无缝串联,描绘出一幅谐趣横生而不乏人生启示意味的动态画卷。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出品的小剧场黄梅戏《薛郎归》,是对薛平贵和王宝钏这一戏曲经典题材的再创作,探寻夫妻双方中关于爱情之理解、付出与错位的尴尬、窘境、迷茫,亦似在嘲讽纯真少女追求物质而非爱情的玻璃心在世俗面前的脆弱不堪,也似在贬斥男性对爱情排他与离俗的无知。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出品、吴素真主演的小剧场豫剧《南华经》,取材于传统剧作经典《大劈棺》和《劈棺惊梦》,这一以庄子得道欲休妻、试妻、悔悟、夫妻情灭为主线的创作,不仅透露出男性对情感与追求游移不定的批判,亦对庄子之妻素心劈棺这一向被嘲讽的行为寻找到合情合理的因由——遵守先生死前要其改嫁的遗命、拯救正濒临死亡边缘的知己。总体来看,这四部作品都是对传统戏曲故事进行重新解读、呈现,并把故事发展置于具有穿越时空、亘古难变的男女夫妻关系中,表现出对传统戏曲经典所带有的男权思想的质疑、驳斥、批判,对女性意识、女性主权予以肯定、张扬,令剧作在创作主题上拥有了鲜明的现代性和现代意识。
如果说对戏曲传统经典进行改编创作的小剧场作品表现不俗的话,那基于外国文学作品的小剧场作品亦显现出创作能力的成熟。上海京剧院带来的两部小剧场戏曲作品都改编自外国文学名著:《草芥》改编自美国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小吏之死》改编自俄国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国戏曲学院与南京市越剧团合作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中篇小说。这三部作品皆是借用外国文学经典的故事内核,采用戏曲艺术固有的叙述与表现方式,创作出别有趣味的舞台作品。《草芥》基于原作而创设为公差与秀才的对手戏,这一叙述模式是戏曲舞台上再熟悉不过的,但其呈现方式却有独到之处,如表现秀才追着公差到妓院后的那段,借用灯光聚焦于探出幕布偷窥的头,表现人物的行动情境和内心情感,巧妙地借用傀儡戏表演技法──用一个女帔来呈现公差与妓女的交欢,避免了真实呈现的庸俗化,丰富了舞台语汇,增强了视觉冲击,活化了虚拟性与程式性的戏曲创作原则。《小吏之死》以丑角独角戏的形式呈现,在突出丑角滑稽可笑的同时,把社会对卑微者的人格碾压和小人物困境中寻求生存的无奈揭示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思索社会之中难道不是人人尽是“小吏”吗?面对“狮吼”与“长官”,有多少人能不活得战战兢兢、魂不守舍?这可能不是喷嚏的事,是艰难的生活现实制造的心魔在始终纠缠、困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个没有戏剧冲突的作品,本没有多少看点,但以越剧剧种那特有的唯美而略带忧伤的气质来讲述这个单相思的爱情故事,不得不说在美学上甚为得当,再加上“一而三”的舞台设计,让舞台呈现不仅不单调,而且借助越剧女小生特点的、据剧情的发展实现人物身份的任意切换,还有不拘戏曲身段常规的形体表演,都令作品具有了较强的观赏性。此剧作就戏曲舞台呈现而言,可谓是充分体现出小剧场戏曲的探索性。可以说,此三部作品,将会在小剧场戏曲改编外国文学名著之路上,留存有自己的位置。
借助已有经典故事形态进行创作似为本届小剧场戏曲作品的主流特点,香港西九文化管理局出品的小剧场粤剧《文广探谷》和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出品的小剧场绍剧《灿烂八戒》亦表现出此种特点。《文广探谷》以人们所熟知的杨家将的故事为内核,用意识流的手法让杨文广在战场上与其祖父、父亲对话,探讨优秀传统如何进行传承。《灿烂八戒》是取材于大家更为熟悉的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的故事,这里的八戒塑造得更为可爱、善良、勇敢和用情,高翠兰也被设定为具有鲜明个性、敢爱敢拒、心地善良的“野蛮女友”形象,是为推动故事发展和衬托八戒形象的重要元素──如八戒在被绑缚于屋内,是高翠兰主动去解绑释放、并最终接受八戒,并要挟父亲亦要接受八戒;在八戒与悟空交战时,她处处护着八戒;在八戒不愿去西天取经时,是她的死亡让八戒感化,自愿接受使命西行。
应该说,这些基于经典剧目、小说或故事再创作的作品,总体呈现出较高的水准,对于外国名著基本上能够在内容上较好地把握并表现原作的主旨,而舞台创作手法在不脱离戏曲艺术美学原则的前提又有所创新。如《思·凡》一剧,通过三位旦角模式而又似乎富有象征意义的上下场,用近乎意识流的结构方式把真与幻、实与虚无缝连接,既显得有些荒诞,又别具意味,似乎用三个穿插而交融的故事讲述了人的“三生三世”;特别是在舞台上用鲜艳的花瓣“布局”出来的“花海欲河”,既让演员可以充分运用戏曲虚拟性表演的优势,又把人生总是穿梭往返于欲望、贪恋与奢求的心理揭露得如此淋漓、讽刺得如此痛快。《小吏之死》可谓是奉行了戏曲舞台创作的极简原则,如果不算置于后场的乐队,整个舞台就只有一个演员,连基本的一桌二椅都减去了,单纯地运用戏曲的程式性和虚拟性手法讲述了生动的故事,塑造出一位可怜、可悲而又可爱的卑微人物。《薛郎归》则在舞台创作上有着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利用一个“非剧中人”的剧中人对剧作进展“穿针引线”,既增加了剧作的谐谑、幽默,又交待了故事发生发展和点出剧作意趣之所在;二是巧妙运用安徽特有的文化代表——宣纸布置出半圆的内外表演空间,在划分出的表演内区是为演员的主表演区,而表演外区则是把宣纸化作了投影的载体,令投影出的人物形象可以充分配合剧作需要,如把王宝钏做女红的情形通过剪影的形式投射到宣纸之上,无疑增强了剧作的可感与温情;同时,这些宣纸在剧情发展到王宝钏爱情之心破碎之时被相继粗暴撕破,无疑外化着王宝钏纯真之心的撕裂、破碎、死亡,令剧作的感染力得到极度强化;三是把打鼓佬置于右边台口,且一人负责多种乐器和提示剧中场景,令剧作无疑又多了一个看点,似不亚于观看梨园戏的压脚鼓。
无论是忠实于文学经典主旨的改编,还是对经典剧作和故事主题的解构、再结构,都是借助经典进行的创作,但是否创作出来的这些小剧场戏曲作品也会成为优秀的、经典的作品,可能还需要观众和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不过这些基于已有艺术经典的创作,无疑都暗蕴有主创们意欲创作出更为优秀作品的主动追求。
小剧场戏曲必然有其不同于大剧场戏曲的内在特质之所在,无论是舞台创作时长还是主题表达、创作手法甚至伴奏配器,都会有着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创作时长上,它应该表现出“短”、“小”的特点,而不能等同或接近于大戏。就这些方面而言,有些剧目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提升。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创作的梨园戏《刘智远》,宣传手册上称“该剧采取回归传统的手法,向广大观众再现千百年前古南戏的原始风貌”,不过因其意在复原传统戏曲的原貌,致使演出时间有些过长,且在创作手法与主题意蕴方面都显得较为传统,如此的作品虽然是优秀的戏曲作品,但放在小剧场戏曲之内,显得在内在特质上不甚相符。另外,小剧场戏曲最为明显的特点是空间的相对狭小,这对器乐声音的需求显然就不同于大剧场或广场演出,必然就需要对小剧场内器乐相应地进行一些调节,特别是铙、钹、锣、鼓等打击乐器,如果在狭小的空间打击乐声音过大,显然会造成听觉上的不适,无形当中会影响到作品的观赏性。这可能是小剧场戏曲不同于小剧场话剧的特别之处。为了能够创作出更多更为优秀的小剧场戏曲作品,也需要在保持戏曲剧种特色的前提下,对其配器及音乐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