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艳群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艺曾经面临着记载、传播与传承的窘境,而随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共识的形成,传统手艺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纪录片作为一种视听媒介,以超越文字、语言的优势姿态,在传统手艺的抢救性记录、跨媒介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因,也因此得以在新媒体时代被日益关注、重视和使用。从新媒体传播语境的大背景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提高纪录片的创作水准推动传统手艺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具有时代价值的研究内容。
(3)除了对涉密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和所有文件的新建、删除、修改、打印等操作记录进行监控外,还要对使用者、用户、计算机、权限进行审计。
纪录片以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直被认为是保护优秀传统手艺、歌颂或引导民族优良精神的助推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手艺特色价值的记录、保护与传播都带来了新的活力。在这种条件下,手艺类纪录片也被寄予以更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弘扬传统手艺的重任。
第一,新媒体时代即时性与交互性的媒介传播语境,使观众与手艺类纪录片的关系模式已经悄然革新,远距离、被动观看不再是唯一模式,人们更期待可以同步实现观看、议论、社交与体验等多种网络文化交际。像“弹幕”发言成为观众进行观看点评的常规表达方式,“网络众筹”让人人都可以给大导演做投资人,互动纪录片中观众甚至可以投票决定影片拍摄的计划、虚拟现实纪录片更革命性地改为主要依靠计算机特效技术制作完成等等。新媒体技术对手艺类纪录片产生的影响是变革性的。
媒介途径、传播语境以及创作主体等因素的影响,都使得新媒体语境下手艺类纪录片发展充满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任何艺术的衍变都不是偶然孤立的,借助科技与网络的力量,与传统的精英式纪录片相比,新价值体系下的手艺类纪录片在创作的视角、内容、技法等方面衍变出强大的创新力。最明显的艺术创作变化有以下四个方面:
另外,高校学院派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创作分支,比如云南艺术学院、河北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都曾有师生团队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手艺类纪录片。这些微纪录片重视导演自己心声的表达,往往重视艺术性,关注人物命运和细节,以小巧的篇幅呈现通俗易懂、短时明快的内容,成为中国进行“线上”手艺传播的重要分支。
其次,新媒体时代手艺类纪录片“传承”的公共广播价值不变。在国家塑造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新媒体时代手艺类纪录片的公共广播价值是指它提升公众知识文化水平的目的,以及对中华古老传统技艺、人文精神的关注与表现。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歌颂或引导民族优良精神,既是新媒体与传统手艺联系的纽带,也是新媒体时代手艺类纪录片创作的意义所在。虽然作品表现的重点不同,但追溯历史、记录手艺与传承匠心是手艺类纪录片不变的宗旨与使命。这些作品都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一次追寻,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一次探索与保护,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一次关注。因此,纪录片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基础上,保持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才能成为观众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推介力量。
从整体来看,手艺类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全民参与的多样化的片源、全媒体融合媒介的联动传播、巨大的观众和市场空间,都从经济和社会角度为其发展给予了持续性赋能。在多样、丰富的新媒体手艺类纪录片中,划分出类目形态与面貌特征的规律,显然并非易事。下文尝试以创作主体为维度,分析新媒体手艺类纪录片的传播平台、表现形式与艺术特性上的特点。
第一,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的转变,电视纪录片不得不“放下身段”。在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时代,纪录片主要以电视为传播途径,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的全媒体传播成了新的传播途径。像2016年纪录片《传家》第一季就别出心裁,同时推出了通过电视播放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和主要借助网络平台推送的每集5分钟的“微纪录片”。有人将这种做法比喻成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一鱼双吃”,取得了很好的全媒体传播效果。
第二,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的过渡,纪录片用更多“善变迎合”增加竞争力。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沟通了电视与网络的传播。电视媒体一方面开始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新媒体增加自己的平台宽度与渠道广度,如央视纪录频道就从2018年开始调整了纪录片节目的生产模式,在50、25分钟两种片长基础上,增推了每集5分钟的系列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另一方面在制播模式上融入新媒体元素,希望形成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联互通。
第三,从传统媒体到移动自媒体的演变,“求流量”成为基础指标。当今的传媒环境最大的变化就是移动媒体已经成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传播方式,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都有纪录片频道,纪录类电视台也有自己的客户端,方便人们利用手机等移动端随时随地接受和共享信息。同时,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也成为手艺类“微纪录片”传播的重要途径,更私人化、自主化、平民视角的手艺类纪录片被不断创造和关注。
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是指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设备为终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的媒体形态。新技术发展提供的传媒语境驱动了人们思维进程的改变,也决定了手艺类纪录片在手段、传播与视听等方面呈现出新的面貌。比如打破了纪录片原有的制播门槛,甚至直接改变了手艺类纪录片的内容生产方式,并已培养出求短、喜快的视听习惯以及互动体验式的观影情境等等。
中国优秀的传统手艺不只是人类劳动的手段与方式,也体现着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的创造技能与智慧。伴随着工业文明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会文化急剧转型,无数珍贵的传统技艺正在逐渐消失,很多优秀的传统手艺正面临“人亡技亡”的深刻危机。借助新媒体之力,以纪录片的形式生动、客观、真实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手艺,就成为纪录片今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承担的一个重要使命。
第二,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与海量化的内容衍生语境,已经改变了纪录片的产出数量和质量要求标准。海量选择机会使观众变得更“挑剔”,他们的心理需求和习惯被空前的重视。观众不再花费很长时间关注一部作品,而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观看,产生了对纪录片“微”的要求,五分钟甚至两三分钟成为更受欢迎的片长,作品向“短、平、快”艺术风格演变。但同时,我们虽然期待“量足”基础上的“质高”,但海量化又难以避免地使手艺类纪录片出现了良莠不齐、道德监控难度大等问题,高品质作品的高效产出成为新的难题。
第三,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群体追求个性化与社群化,作品更加注重大众喜好,重视观众的审美诉求。新媒体的主要观众群体年轻人对个性化的追求,使得手艺类纪录片作品的定位更加细分,而社群化也使得“网红”元素、粉丝经济、IP热潮的打造成为常用的营销策略。像号称亚洲首部治愈系匠心微纪录片的《了不起的匠人》,就围绕主持人林志玲进行了明星粉丝群的宣传;而纪录片《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100》《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也作为“故宫”系列,持续性地创新,打造出了纪录片界的“故宫”IP,吸引了大批相对固定的“故宫”粉丝观众。
手艺类纪录片一方面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手艺的重任,另一方面,在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与影响的时候,又不自觉地、被动地做出了形式上的重构。如同整个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技术一直深刻影响着艺术传播的媒介与方式一样,自带互联网基因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纪录片的传播生态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新传播生态下的媒体情景和观众审美情趣,以及网络经济与传媒产业的双重裹挟,都逼迫手艺类纪录片开始走上了求变、求新之路,逐渐产生出异于传统纪录片的内容形式、传播形态与价值诉求。与电视传播时代相比,网络技术下新的媒介途径与传播语境给手艺类纪录片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矿区地表出露主要为早白垩世新县二长花岗岩及花岗斑岩。桐柏—商城断裂次级构造之白洼韧性剪切带位于矿区的北部外侧,该剪切带总体走向北西西—南东东向,沿断裂带发育的构造岩呈宽度不等的带状。沿该带两侧发育许多大小不等的花岗斑岩体(脉)、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从而有利于该区钼及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图1)。
第一类是由传统电视媒体制播的大型系列作品。这类作品常辅助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如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手艺》《大国工匠》《留住手艺》《百年百匠》《传承》等百集、五十集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这些作品重点对传统手艺的历史脉络、发展演进、制作技艺等方面加以介绍,注重表现传统手艺的步骤与环节,强调唤醒对传统技艺的责任与使命。
第二类是由专业影视机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与电视台合作等)制作的、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微纪录片”。比如《指尖上的传承》《了不起的匠人》、跨媒体合作的《百心百匠》等。微纪录片与传统电视纪录片的最大区别在“微”上,以短小精炼取代了鸿篇巨制,片长短、制作快、投资少。这类作品在拓展题材内容的同时,也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手法对传统手艺进行表现,比如三维技术复原历史等。这些作品一般画面精良,重点表现手艺人个体的生活、命运和情感,更加关注网民对于作品的关注和喜好,会引入或培植“网红”元素。
第三类是由独立纪录片个人、团队或机构制作,以新媒体、专业大赛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作品。比如2017年大火的行走式纪录片《寻找手艺》就是独立纪录片人创作的优秀代表作品;独立机构指传统电视台、网站媒体之外,以传承传统手艺为目标的机构,像各级非遗保护中心。2019年3月发布的超高清8K微纪录片《海派百工》就是由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策划制作,用120部的系列作品,以“传承日志”的方式展现了上海地区工艺匠人的生活故事、精湛技艺及独特匠心。
新媒体时代手艺类纪录片的传承大幕已经打开。面对传统手艺的传承、发展的危机与窘境,习近平在十九大会议上将优秀传统文化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振兴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在一系列文化引导、政策、技术和资源的多重保障下,传统手艺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振兴发展的勃勃生机。纪录片领域也出现了题材上“民族文化热”“民间手艺热”的现象。手艺题材纪录片更是量质并长,像中央电视台自2011年至2018年推出八季、长达二百多集的《探索发现·手艺》系列以及《大国工匠》《留住手艺》《中国木作》等系列作品均受到了大众好评。另外,新媒体的发展大大拓展了纪录片传播的途径,各大视频网站也相继推出纪录片频道,像哔哩哔哩网站2017年播放的纪录片《寻找手艺》,点击量就轻松破百万、火遍全网;同时,各大短视频平台、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手艺类纪录片也日益丰富,从表现题材、传播范围、影响效果等方面,新媒体时代的手艺类纪录片都已经直接、深度参与了传统手艺的传承与保护,并推动着传统手艺的产业化发展。
第四类是由非专业普通“拍客”制作,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作品。目前,“两微一端”(微信、微博、视频客户端)是他们最火爆的传播阵地。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使得手艺类纪录片数量激增,但也出现了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一些编导策略不明确,无法展现手艺特有的地域、精神和艺术气质;一些作品叙事方式技巧缺乏,拍摄制作水平有限,不能有很好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五类是新技术促生的“全新”手艺类纪录片作品。目前主要有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互动式手艺纪录片等形式。虽然目前这些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这类纪录片大多处于实验阶段,真正成熟优秀的作品并不多见,但可以预见这种在叙事、体验感上都完全有别于传统艺术形态的新类型,将给整个纪录片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在试铺碾压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施工工艺:其一,采用和普通沥青混合料完全相同的碾压施工工艺;其二,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2遍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先进行1遍微振压,再进行1~2遍强振压,最后进行1遍微振压;采用钢轮压路机进行1~2遍静压,到消除所有轮迹为止。经试铺后,决定采用第二种施工工艺。
常爱兰嫁到我们岭北周村的第二年,麻糍就死了。麻糍死的第二年,常爱兰又嫁了。常爱兰嫁给驮子时,周小羽十岁。
创作视角之变——多元的创作主体产生了多样化的创作视角。在新媒体时代制播分离的趋势下,纪录片的制作模式开始多样发展,话语权由精英改为平民。新媒体时代的观众更加注重在娱乐中获取知识,而不再是以官方语言的宣教为主,宏大深沉的话题变成了对人物生活和情感的关注。原因一方面是新媒体需要更多的外力介入提供纪录片的大量供给,以满足增加的纪录片观看需求;另一方面是制作门槛的降低。新媒体将手艺类纪录片从“官方记录”推到了“全民记录”的时代,人们纷纷参与历史的书写,创作着自己关注的手艺类“草根影像”,作品多到让人应接不暇。
创作内容之变——创作内容被拓宽,没有了文化追求与市场效益顾虑,娱乐化与私人化的题材被更多关注。观众更加关注的是纪录片中的“人”,手艺人的精神信仰、文化记忆和深刻的对于民间手艺的热爱成为更能打动观众的卖点。比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的纪录片《沂蒙小棉袄》就关注了山东沂蒙山老革命区一群坚持手工缝制棉衣的老奶奶。片子围绕着一件老百姓生活必需品手工制作的红棉袄展开,既表现了这项传统街头民间手艺的技法,更寄托了三代人深厚真挚的情感。这种通俗易懂、质朴气息饱满感人的作品,也感动了观众,先后获得2018年泰山设计杯和2019年北京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的金奖。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性与技术性较高的工程,其不仅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其涉及到的各项技术操作也比较多,因此为保障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水平,在进行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操作前,需要做好电气安装前的各项审查操作。具体而言,对于不同施工要求、施工环境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必须要采用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且施工方案需要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治理与改造模式,构建了“家园模型”,以期在改造泰煤家园的同时对全国其他城市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创作思维之变——叙事观念从理性说教到情感共鸣,创作姿态从高高在上到深度互动,叙事内容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叙事,语态从传统的精英式向大众式转变,萌点、卖点、爆点成为新媒体平台更受欢迎的因素。《如果国宝会说话》就是视角转换的一个成功案例。放下中央电视台传统的宏大叙事模式,改为轻松活泼、贴近时代、讲述故事的方式,而广受年轻观众喜欢。其充满趣味性的“呆萌”解说词还一度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语。
表达,是思维的闪现;迁移,为智慧的火花。我们要释放文本价值,统筹规划,设计有梯度的、系统化的表达训练,由易到难促进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中学生熟练迁移,口语表达不拘一格、精彩纷呈,语言素养随之得以培养。
创作手法之变——新技术更新了艺术手法,“故事化”成为重要的叙事手法。为了完成短时拍摄的“剧情”效果,不违背真实性原则的摆拍成为常见的拍摄手段。从表现角度看,“全方位”成为细节叙事的常态,高清摄制技术的成熟,使得表现更大空间、更多层次、更多细节成为可能。从视听语言看,后期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可以选择更多的表现手法生动有趣地呈现手艺内容。从叙事手段看,从崇尚长镜头到快节奏叙事,灵活多变的剪辑风格常被使用。从创作风格看,重视内容再现与重视艺术表现并存,宏大、完美的艺术美感和质朴、真诚的市井真实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
综上,新媒体时代手艺类纪录片一方面继续担负了追溯历史、记录手艺与传承匠心的任务,参与和推动传统手艺的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面对新的传播途径、方式和新的受众。新媒体时代手艺类纪录片适应了我国目前政治、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在创作视角、内容、思维、手法上都形成了新的鲜明特征。手艺类纪录片正借力新媒体走向更好更大的市场与未来,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手艺的创造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