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鲲
“盘古”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梁任昉在其撰写的《述异记》里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在这个远古故事里,“盘古”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祖先,他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在他的传说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个人成长内涵,盘古诞生、成长、作为、贡献和生命转化的内容,展现出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中国传统故事具有先天的艺术属性,其讲述方式和表现形式是中国艺术独有的。为儿童设计“盘古”绘本,将文字描述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能够让儿童可读、可观、可触、可感这个故事,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故事的精神养分。设计绘本是一个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图画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由“内”向“外”表达故事内涵和故事精神的过程。低龄儿童在不认识字的时候已经有了读图的能力,绘本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一起看图读文字,儿童会在欣赏图画听故事中理解文学,并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
儿童绘本是19世纪才出现的一种新的图书样式,是“画出来的书”,只附少量文字,是文学和绘画交织在一起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视觉导向为主。绘本里的图画是画家根据故事内容用心创作出来的,技法讲究,细节精美,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认知力和沟通力很有帮助。随着图像时代的来临,绘本设计更加追求现代形式要素,并且与流行文化有很多交集。健康的流行设计元素在儿童绘本中延展,不仅为儿童阅读者带来崭新的视觉美感体验,也为儿童带来愉快的阅读情致。因此绘本设计特别关注意象设计和感性元素的运用,期望通过情感化的形式表现来感染儿童。意象传达指的是人们希望借由生活风格将自己所持有的生活哲学与理念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所谓美学体验指的则是,这些由生活风格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哲学与理念具有强烈的生活美学色彩。[1]绘本设计师一般采用形状和色彩作为视觉基本元素建构和强化插图作品的独特性,以便把故事的内容和传达的理念更准确丰富地表达出来。
关于“盘古”故事主体形象。现在能看到的“盘古”绘画造型,大部分是一个巨人,中年人形象居多,而且从诞生起自始至终没有变化。这与现实中的人物外形变化不相符,与普通人一致的形象更能传递给儿童真实的信息。给儿童看的绘本书,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寻找、观察、确认事物,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重要意义。绘本不仅仅是哄孩子消磨时光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儿童探究事物的本质,即使是儿童,也期待认识这个世界。
重新设计“盘古”形象,应该结合人的普遍发展规律,表现人的生命过程。通过一个人的外形变化,让儿童知道人在各个年龄的外形特征,由此能够反观到自己,给儿童一个科学的认知条件。现在的年龄阶段划分为:0(初生)-6岁为婴幼儿;7-12岁为少儿;13-17岁为青少年;18-45岁为青年;46-69岁为中年;>69岁为老年。根据“盘古”的传说故事,“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是“盘古”的胎儿期;“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可依时间顺序设定为“盘古”的儿童期,包括婴幼儿和少儿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可设计成“盘古”从青少年期到中老年期的外形变化。
绘本是由多幅画组成的“图画书”,是“书”,所以绘本设计是从书的角度,通过翻页的连续性叙事和以图像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按照年龄设计,无疑是一条合乎逻辑的时间线,一幅画是叙事的一个点,几幅画连在一起是线,加之图文相互呼应补充即建立起一个有想象空间的叙事形式。想象力是人们的独特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帮助人们用“心”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绘本设计的立体叙事形式能够在儿童阅读时与之产生互动关系。丰富的想象力主要由直接和间接的切身体验而来,绘本能够给儿童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激发培养儿童的思维,让他们的想象力更丰富。
关于“盘古”绘本的色彩设计。色彩作为视觉表达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人们通用的视觉语言。色彩本身只是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却能够唤起人们自然的、无尽的遐想,这是由于人们将各种色彩与多种多样的经验联系起来。一旦经验与外来的色彩发生一定的呼应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2]随着人类生命的代代延续,色彩作为人内在的感知本能而存在着。人们将色彩与各种生存经验相联系,一旦色彩与经验发生呼应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起波动。“盘古”的故事里包括多个场景的转换,环境变了,色彩渲染也是要变的。我们知道,当看到黑色时会联想到深邃、凝结、结束、优雅、神秘等;见到蓝色会想到蓝天、宇宙会联想到清澈、寒凉、冷静;而红色却相反,会让人觉得热烈、喜悦,同时也有被警示的感觉;中国古代先贤则在环境探索中做出论断,将黄色定位为五行的中心色,象征大地的颜色。
在“天地混沌如鸡子”时期,宇宙是黑暗、深邃、冰冷与火热并存的,色彩宜选明度低的色彩渲染;“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有了天地之分,也就有了对比色的设计,高明度高纯度的蓝色系表现天空,低明度低纯度的黄色系表现大地。亨利·戴维·梭罗曾说:“大部分自然现象……是我们毕生无法见到的。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之美,是我们愿意欣赏的那一部分,分毫不差……人们只能看到自己关心的事物。”[3]色彩的视觉引导也在于此。“……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拢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盘古”化身为自然万物,一派恢宏富饶的风貌,色彩也是多样而且斑斓。根据对“盘古”的描述,自然环境在不断变化。绘本图画的色彩也应该根据故事情节的描述而不同,设计师运用艺术技巧辅助叙事,用人物表情动作的变化和色彩渲染营造多因素表现的情景,以提供多样的视觉美感形式,创造出绘本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引导儿童对绘本诉诸的内容产生心理共鸣。
在“盘古”的故事里,关于人的情绪情感描写,如“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气成风云,声为雷霆”,有文学作品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把这些内容演绎成“天地间只有盘古一人,天地会随着他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盘古高兴时,天空晴朗;盘古叹气时,就会刮风;盘古睡觉打呼噜时,空中就响起隆隆的雷鸣声。” 虽然和原文的含义不尽相同,但对于儿童来说,依据这样形象具体的描述设计出图画,情绪情感成了可视可感的实体图像,更能激起儿童的感受经验。
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行为是儿童教育的一个重点。儿童的情绪是现实中不可捉摸且难于掌握的,在“盘古”的形象设计中带入“情绪”,将快乐、忧伤、美好、希望等通过连续图画结合起来,表现其感染力,有益于儿童观察到“情绪”,引发内心的深层共鸣。“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拢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4]这是对“盘古”化身自然万物的描述。这恢宏的演化,会让人在不自觉间情感得到升华,对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金石宝藏等产生大爱,因为那些俱是“盘古”的一部分,是他留下的礼物。
儿童会在图画内寻找那些熟悉的有趣的形象以愉悦自己,寻找绘本里关于环境、变化、关怀、成长方式,感情等彰显个人喜好的故事,也是儿童的精神需求。杨裕富认为,在设计创作中存在三大策略:“策略层”“意义层”和“技术层”。策略层包括设计作品的说服能力与讲故事技巧;“意义层”包括了设计作品提供的故事方案与语意层次;“技术层”指的是设计作品的创作媒材层次和美感形式层次。[5]绘本完全可以依托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进行设计,让图画活起来,讲述一个故事、彰显一种精神、代表一种文化,表明一种态度。不用担心表现“情绪情感”会比较抽象,事实上儿童都是读图的能手,只要故事内容在画面有表现就能够被发现,并且儿童还会发挥想象力,把图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来。
“盘古”化生成万物,整个宇宙所有的部分属于一个整体,物物之间不可分,并且各个部分在生命过程中相互作用着,这是中国故事表达世界起源的方式。中国先民非常看重万物一体的理念,绘本创作应该向儿童传递热爱大自然和真善美的观点。
首先,“盘古”绘本创作向儿童传递生态环保意识。生态环保设计要求设计既要满足功能需要又要绿色环保,能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下,人与自然的和谐面临威胁,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比如有毒气体污染大气、水源被污染水质变坏,污染物破坏土壤等等。近几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爆发,造成大量动植物灭绝,影响人类生存。在“盘古”的故事中,这个世界等同于“盘古”的身体,受到如此的毁坏,令人动容。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角色的心理过程都能帮助儿童获得新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唤起他们在生活中不容易得到的感受。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深远,特别是一些以责任、关怀、合作、感恩等为主题的绘本,更是对培养幼儿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很大的帮助。[6]
其次,“盘古”绘本创作向儿童传递真善美意识。通过对“盘古”内容的梳理,将故事内含的道德元素有选择地提取出来进行设计。“过去是我们所有思想和感受的来源,只有了解过去,我们才能了解现在的世界和现在的自己。”[7]绘本的叙事功能和视觉传达功能让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了符合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专家也认为家长有意识选择优秀绘本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语言能启发新的语言,印象能发展新的印象,孩子的大脑反应能够像波涛般无休止地扩展,而且与最亲近的人一起阅读,这种反应会比他自己一个人阅读更强烈。”[8]在绘本中要读的不仅是好看的图画,简单的文字,还有图画中的故事内涵。以绘本为载体进行宣教,让儿童在懵懂中寻求真知,让生命体悟与真善美相遇,在纷繁的世界中看见一幅幅美丽图画,是教育最动人之处。让儿童拥有一颗丰盈的仁爱之心,一颗充盈的善心,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优美。
“盘古”故事是中国先民关于这个世界起源的传说之一,用绘本向儿童表达传统文化之美需要符合当代审美的表现方式。儿童阅读绘本,可以直接进入图画的世界。他们一页页翻阅,由图画来了解故事,他们会很快找出主角,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他们在一幅幅图画里了解故事的内容,发现令人惊喜的细节,并以此来想象故事构建的世界。绘本以图画的形式向孩子们传递信息,它不仅能提供视觉享受,也能传递文化情感,具有引导儿童认知和激发智力的功能。绘本创作充分考虑儿童身体和心理的成长特点,结合故事主题,选择恰当的绘画手法表现,具有启示意义的故事情节以及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推动儿童读者与作品之间产生互动,从而传递信息、激发情感、建构价值认同,触发深层共鸣。“盘古”故事具有深层的精神内核,来源于人和宇宙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人与大爱情感的关系。故事里这种内在支撑力会作为心灵养分对儿童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注释:
[1]刘维公:《当代消费文化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文化经济学、生活风格、与生活美学》,《东吴社会学报》2001年第11期。
[2]张弦:《动画电影中色彩渲染对情节发展的推动》,《长沙: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15页。
[3]南茜·罗斯·胡格、罗伯特·卢埃林:《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阿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
[4]徐整:《三五历纪》,梁任昉:《述异记》。
[5]杨裕富:《设计的文化基础:设计、符号、沟通》,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241-242页。
[6]周迎亚:《幼儿园课程中以绘本为载体渗透积极心理学核心概念的研究》,《武汉: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年第9期,第15页。
[7]威廉·德雷谢维奇:《优秀的绵羊》,林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第152页。
[8]松居直:《幸福的种子》,刘涤昭译,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9月,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