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020-12-04 10:48伦永志涂海健潘凌鸿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分医学课程体系

伦永志,孙 杰,涂海健,潘凌鸿,刘 奔,董 雯

(莆田学院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医学检验系,福建 莆田 351100)

当今医学高等教育已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因此,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1]。

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学科的内涵逐渐分化和细化,因此建立创新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模式是应对医学检验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医学检验教育创新的动力。

1 强化创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医学检验系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主线,构建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与个性发展。主要体现五个特点:①课程设置“三减三加”,即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集中安排、增加自主学习[2];②按照学生的跨学科发展、考研、就业等不同去向进行专业课程多元化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③进一步强化实践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约42%;④推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和引导;⑤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考核评价,并实施多元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学生互评。

1.1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为适应莆田学院确定的“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执行学校“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人才培养特色,着重培养“懂技术、会操作、善沟通、有后劲”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医学检验系努力打造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3]。主要措施有:①调整了专业课课程类别,如临床实验室管理从专业必修课调整为专业选修课、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从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程,如“生物信息学”“现代医学检验进展”“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专业选修课。②独立设置专业必修课实践课程,将6门核心专业必修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整合为4门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分别为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学、临床生化与分子检验实验学、临床微生物与免疫检验实验学、临床血液检验实验学。另在专业任选课中设置临床检验技能综合训练课程,以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③增加毕业综合训练学时学分,毕业综合训练从第六学期下半学期期中开始启动,至第八学期上半学期期中结束,不仅加大了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的学时学分,而且提高了学生宿舍使用率,为扩大招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教学资源和办学效益优化。

1.2 多元化设计专业选修课程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和发展方向自主的、科学合理的选择并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计了生物技术类课程群、医学技术类课程群和科研技能类课程群,拓宽了专业口径:①生物技术类课程群包括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课程;②医学技术类课程群包括病理生理学、机能学实验、临床病理学技术、临床检验技能综合训练、临床检验医学、流行病学、现代医学检验进展等课程;③科研技能类课程群包括医学文献检索、医学微生态学、生物信息学、医学物理学、专业英语等课程。

1.3 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5]。要求学生须在第一课堂外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大创竞赛、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各类科研小组和学术讲座等,并按活动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果获得相应学分。本着“以选为主、以编为辅”的原则抓好教材建设,这也是构建创新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医学检验系教师作为第二主编完成实训一体化特色教材《现代生物医学检测技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专业选修课“现代医学检验进展”,并完成了教材编写。莆田学院通过举办“杨梅山学术讲坛”和“北楼专家讲坛”传播科学精神,介绍学术前沿动态,学生享有参加多学科、高水平学术讲座的机会。医学检验系积极邀请海内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学者们结合亲身经历,讲授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新发现的过程,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创新意识[4]。

2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占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比例。在不过多增加规定的总学时和总学分的前提下,尽量增多了专业课的实践学时。重视教学实习,大力推进学生毕业综合训练的“双导师制”。在掌握必备的实验技能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研素质[6]。

在教学实施中,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合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教、学、做”结合和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应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不仅可以延续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将课堂时间腾出来用于和学生面对面互动、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针对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全部实验设计和操作,最后制作幻灯片进行实验汇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实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接受科研能力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3 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发挥第二课堂教学环节的作用。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开放实验室项目、各类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各项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探索真理的精神,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在探讨问题过程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7]。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学院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或学校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同时把指导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基本能力,纳入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中。

4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渐转化为以“导”为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医学检验系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倡互动教学,推广案例式、微课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为今后个人就业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逐步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学分医学课程体系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