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和
不久前,世界上寿命最长的117岁老人去世了,116岁的田中先生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老人,他们全部来自日本。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显示,日本的预期寿命全世界排名第一,平均预期寿命为84.1岁,其中女性87.1岁,男性81.1岁。在这份榜单上,中国的预期寿命排名第52位,平均预期寿命为76.4岁,其中女性为77.9岁,男性为75岁。有趣的是,虽然世界各地都提倡运动健身,但寿命最长的日本人不喜欢运动。有数据显示,日本是世界上最不热爱健身的国家之一,只有40%的日本人会积极锻炼。相比之下,85.9%的中国人都会积极锻炼。
为什么不爱运动的日本人寿命会比我们长?专家指出,除了遗传、生活条件、社会发展、环境和医疗水平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日本人的饮食。
吃得杂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985年出版的健康饮食指南中,日本建议居民每天食用30种食材。30种食材这个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并已成为日本人生活中的饮食规范之一。每顿饭的营养均衡、丰富,这种饮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能减少各种疾病的风险。
而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一日三餐加起来不到10种食物,其中大部分是单一主食、单一肉类、蔬菜等,食物多样性令人担忧。
吃得少日本人吃饭有个习惯,他们会将种类繁多的菜用小碟装盘,小碟子摆满一桌,但是全部加起来的总量并不多。这种“分量控制”是日本料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冲绳,当地人把他们长寿的部分原因归结为吃到八分饱。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负担加重,消化不良。还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炎症。长期以往,还可能出现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除了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吃太饱还会使大脑反应迟钝、骨骼过分脱钙,对肾脏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吃饭时,感觉还能再吃一些的时候,差不多就是八分饱,这时应该放下筷子。
吃得慢日本是个注重餐桌礼仪的国家,认为在吃饭时狼吞虎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人对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细嚼慢咽能将食物磨成细小的颗粒,与唾液混合,也更容易被运输到接下来的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吸收。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的蠕动能力下降,细嚼慢咽能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避免某些消化道疾病。此外,哈佛健康社指出,吃得越慢、咀嚼次数越多,越容易给大脑传达“我已经吃了很多”的讯号,人就越容易感到饱,这对控制八分饱食量有所帮助。具体应该嚼多少次,科学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建议在平时吃饭时,留意多嚼一嚼再咽下去,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吃得鲜日本人更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主要的烹饪方式是蒸煮或者生食,再蘸点酱料,就直接吃了。有研究指出,一般煎、炸、烤等烹调方式温度高达180℃-300℃,不仅破坏营养,还可能让食物中的营养发生变性,产生有害物质。最令人害怕的就是高温所产生的食物褐变,它会造成糖化反应,释放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会攻击遗传物质和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加快人体老化。蒸煮食物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营养,减少有害物质。
吃得白日本是岛国,有丰富的海产品,所以日本人会吃大量的鱼虾贝类等海鲜。深海鱼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红肉含饱和脂肪酸比白肉多,而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量会导致高血脂、血管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杜绝红肉,红肉中富含矿物质,且容易被人体吸收,还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所以平时可以少吃红肉,多吃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