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写意·写心
——随曦林先生太行写生记

2020-12-04 03:14
国画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气韵刘老师笔墨

己亥孟秋,松风飕飕,枫叶渐红,正是写生时节,刘曦林先生率弟子赴河南新乡太行山深处采风写生。怎样提高水平,升华格调是刘老师关注的焦点。

刘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在写生创作实践中示范,边画边讲艺术规律,将写生、写意、写心连为一个整体。此次写生之前,刘老师便对这次活动提出了学术上的要求:首先认识太行山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力求探索自家笔墨艺术语言,表现太行的山水神韵与主体感受。他讲从愚公移山、抗战风云到挂壁公路的太行精神;讲荆浩“真者,气质俱盛”之理,“筋、肉、骨、气”“四势”;讲太行如碑、如钟、如鼎之造型与太行精神的同构关系,要求我们“将造型转化为笔墨,笔墨转化为气韵,气韵转化为精神”。刘老师主张写生地点不宜过多,不要弄成旅游式写生,而是要集中少数几个能反映当地文化底蕴最深处的地方,俯身大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探寻研究式写生。此次写生,即选择轿顶山、郭亮村两个点,要求画山水者得其气、质,画花卉者重点是山花、山果之殊。

赏过日暮西山之景,刘老给我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百年中国山水画史学术讲座。从黄宾虹到李可染、周韶华,构成了一个山水演变关系链。先生尤其重视山水画观念的演化与时代性的关联,他分析了新中国生产建设型、革命圣地型山水的产生,写生山水的贡献,纯山水的回归,又讲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是天人合一哲学的现代机遇。先生是启发我们山水画创作思维的创造性转化。

此后,我们赴万仙山郭亮景区。郭亮村,坐落于太行山深处海拔1700米的绝壁悬崖上,以陡峭的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一个个古寨的寨墙、遗址里流传着许多故事和传说。写生进入了最精彩的时段,刘老师要求大家以造化、自然为师,先求知山之顶、、崖、壑、沟之结构,然后以笔墨在“山水”与“视觉形式”之间找到一个中界点,并特别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挂壁公路。只见老师以一只小毛笔运用转折、缓疾、虚实的笔法,有节奏地表现山石的结构,又以水墨写出丛林叠翠的意象,并特意将挂壁公路空出,因为那是点题的“画眼”。刘老师的用笔,得之于书法功力,如行云流水了无拘束,信手拈来,既得大势,又入微至精。为此,刘老师要求大家每天练习书法,宁可停画,不能停字,拿毛笔要像拿筷子那般自如,他在写生笔法演示中讲出笔墨与结构、气韵之关系,给我们印象很深。跟随老师写生,能看到老师作画的全过程。幸运地看到老师演示用笔拖拽推拉,依物象起承转合,大至构图大势如何统一收拾,山坡与丛树的节奏韵律,妙染云水气韵的生成,小至边角处理,何处钤印、题字,使我们感受到创作情思与天地相契合,与自然变化相通融,以至于进入生命与宇宙合一的境界。

先生写生喜用卡纸,一纸画不全,则以两张卡纸相接,每每小中见大,既得大气势,又质势兼备,览之者慨叹可画为丈二。挂壁公路一画即如是,可感知到先生将写生与创作衔接,在写实中悟创作构想的用心。所以先生把写实与写意、写心并提,在写实中写意、寄情,启发我们开拓师法造化升华艺术境界之路。

先生心手敏捷,每次写生都率先完成,然后走到每个学生跟前,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每有学生不明之处皆亲笔示范,高兴时则为学生题字鼓励。特别是每次点评大家作品时段,大家坦然相对,相互学习借鉴,总是最轻松欢娱的时刻。刘老师更喜欢在这种氛围里拿起笔来乘兴给学生示范,或即景抒情、或学养期待、或技法肯定、或学术交流、或诙谐意趣,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在从艺道路上愈加从容、坚实地前行。然后学生将先生所题之作高高兴兴地揽入怀中,学生高兴了,他也尽兴了。刘老师从来没有架子,像对道友一样看待我们学生,课徒稿一概留给学生,称兄道弟地写上上款。自古以来,道友文人之间的笔墨从来都是“一纸人情”,谢谢刘老师对我们学生们的抬爱。他传授的不仅是笔墨艺术规律,可终生思味的美学哲理,也传授了如何做人的道理。

刘老师经常引用师爷张茂材先生关于主客观关系的话语:“有它无我,有我无它,有我有它,无我无它”,以提高我们的文化境界。以此面对古人,面对山水,面对当下,体悟时代,可享用终生。

写生归来,我一直在思考刘老师的创作写生艺术,亲历了刘老师众多的写生创作过程,每次都收获颇丰。刘老师认为眼、手、情和笔墨的即兴交融才能创作出真诚的写生作品,眼、手作为我们的感官来感知自然与世界,融情于思,继而寄托于笔墨,这是一种由内至外的畅神,在这个过程中抽象出个人最动情或物象最本质的形式语言。于眼前之景意抽象出并转化成心迹的载体,只是这过程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破立随心生发,直指心灵。先生坚持“中国画语言与思维的整体观”,时以石涛“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之说释之。他推崇王阳明的“心学”,也以佛家“一花一世界”之说启发我们强化其内美,从而找寻到可以置入自己精神世界的载体。刘老师经常谈到倪云林与徐渭、八大的艺术皆为心迹画简而意远,或许透露出刘老师对传统经典内核的尊崇与守望,也体现着先生由写生深至写意、写心的学术思想。

太行写生,收获颇丰,刘老师厚博的为人为艺之于我们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学之不尽的世界,我们都很期待下一次写生早日到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所有为师之心愿,学生们砥砺前行,愿为英才。

猜你喜欢
气韵刘老师笔墨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笔墨童年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