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张浦中心小学 曹梦晴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仍待发展。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采取简单的灌输式方法,这样学生虽然能在教师的反复灌输引导下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掌握程度也只处在较为浅显的状态,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对此,教师应该迅速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模式出发,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促进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小学是学生接触语文这门学科最基础的阶段,再加之学生年龄较小,辨别认知能力较弱,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灌输式教学的确较为快捷方便。但仔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他们的思维丝毫没有活跃起来,也更谈不上深入学习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展时可以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时,我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图片中几个孩子在玩耍,一个孩子顽皮地爬上了庭院中的大水缸,结果不慎跌落到了水缸里,旁边的小孩看到这幅景象瞬间都慌了神。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想想办法救出掉进水缸里的孩子吗?”学生被画中的情节所吸引,很快便投入到了讨论之中,在引导学生交流发表意见之后,我接着展示了接下来司马光砸缸的画面,导入了今天的教学活动。
巧妙的问题提出,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在师生一问一答的交流互动中构建出良好和谐的课堂,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形象思维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对较为枯燥的文字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投入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用学生更加喜欢的图片、影像、声音等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来互相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有关女娲补天的动画视频片段,学生很快被动画片所吸引,进入了故事情境中,随后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看过的动画片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女娲补天最后成功了吗?”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学生提出了疑惑“天真的能补吗?”,我则以此补充科学知识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解释。在学习结束之后,不少学生仍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意犹未尽,于是我顺势给学生展示了《女娲造人》《女娲高媒》等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对女娲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和深度学习。
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并且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生的身心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由于个人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班级中的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差异,将会对后续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测试和单独交流沟通等方式来对班级中的学生情况有具体的认识,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差异,将学生均匀分成数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在教学活动中多开展小组互动性质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引导全体学生活动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我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动,随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将他们组内觉得最有意思的故事复述出来,而其他组的成员可以对他复述的故事提出问题,并让复述故事组的其他成员回答这些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诸葛亮以及三国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我也组织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借箭”“诸葛亮最后用什么方法接到了箭”“文中人物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等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活动,最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像这样,在科学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多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互动合作活动,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还能增强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和理解,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时代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杜绝传统“一言堂”的现象。学习和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