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娜
每年国庆节前夕,学校都会举行作文评选比赛。今年,小蕊早早地将作文投到了作文评选组。她写的是周末跟父母去公园里野餐的见闻,满心欢喜地期待作文得到肯定。
评选结果公布那天,李老师一进教室,就讲起了作文比赛的事。李老师一提到柳沐子的作文,很多同学都窃窃私语起来。见状,李老师笑着说:“你们一定觉得沐子同学的作文似乎没用什么修辞手法,也没用到什么写作技巧,怎么会得一等奖呢……”同学们点头如捣蒜。
李老师从教案里拿出复印好的柳沐子的作文,让班长李伟给全班同学朗读一遍。柳沐子家是卖熟食的,她在作文里写的是自己在疫情期间给援鄂医护人员寄去口罩和家里熟食的事。
李伟读完,李老师总结说:“这篇作文看似写得平淡,甚至还有错别字,但沐子在作文中写出了一名小学生的爱国、责任与担当。当她知道医护人员紧缺口罩时,她用自己攒的压岁钱买口罩,让爸爸帮她寄到武汉,还贴心地将家里的熟食一同打包送给援鄂医护人员,希望工作忙碌的叔叔阿姨能吃得好一些。援助物品虽不多,但体现的是她对医护人员的敬意与感谢。比起大家写的一些作文,这样新颖的作文内容当然要更胜一筹。”
李老师的话让小蕊恍然大悟,原来“写什么”跟“怎么写”同样重要啊!李老师又说,柳沐子的这篇作文,让她想到了有“中国半导体之母”之称的女物理学家谢希德。
谢希德少年时期历经磨难。卢沟桥事变后,她跟随家人一路南下逃难,小小年纪就患了病,卧床不起,只能辍学。那时,结核病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谢希德并未在病魔面前低头。在民族危亡时,她看到了中国的落后和人民的觉醒。于是,卧床养病期间的她开始疯狂读书。她曾对母亲说:“读书是治我疾病的良方。”没想到,卧床读书4年,她竟战胜了疾病,重新站了起来。后来,她考上厦门大学物理系,之后赴美留学,想着学成之后报效祖国。
不巧的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布,凡在美国攻读理工科的中国学生,一律不许返回中国。谢希德并没有就此放弃归国,她和丈夫辗转取道英国,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祖国。“我还记得,他们回到祖国的那天是1952年10月1日,国庆日。”李老师说,“回国后,谢希德成了一名大学老师,最后成为复旦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长。”
讲完,李老师问:“你们知道谢希德奶奶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最想对咱们青少年说什么吗?”
同学们纷纷摇头。
李老师说:“她最想说的是,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为什么?因为只有志存高远,我们现在努力的每一天,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也是我们写作文时要考虑的。我们要能写好细微处的观察,也要能写出心中的梦想、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