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军
【摘要】教育教学中教师放弃固有老套的说理,引导学生通过重定意义、重定因果、重定顺序完善思维、改善学法,往往能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本文将结合工作实际进行阐述。
【关键词】重定因果;重定意义;重定顺序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45-01
学习动力不足、不良学习习惯难改、效率偏低是学生学习中常遇到的三大困难,笔者致力于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寻克服困难的方法,经过多年实践,重定学习的意义、重定不良行为的因果、重定课外学习顺序是值得推荐的良方。
一、重定意义,解学生动力不足之困
动力是进步的源泉,教育教学中常见一些因学习动力不足而成绩平平的“聪明”学生,部分教师喜欢用设置高远目标的方式来激励他们,但据笔者观察,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面对动力不足的学生,引导他们对学习重定意义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这个重定的意义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具体而小、有画面感、灵活接地、利益易得。案例如下。
师:“小陈,为什么学习,老师想听听聪明的你的见解。”
生:“为了考好大学而学习。”
师:“好,那考好大学又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呀!”
师:“很好,那现在初三努力最直接的意义是什么?”,
生:“上重点高中呀。”
师:“非常好!老师想再问问你,好伙食、好老师、好朋友、好住宿条件……你最想重点高中有什么?”
生:“好朋友。”
师:“看重友谊的孩子,老师最喜欢。小李是你的好朋友是吗?”
生:“是的。”
师:“高中如果能和他一起读好不好啊?”
生:“当然好。”
师:“你觉得他能考上重点高中吗?”
生:“当然能!”
师:“那你呢?”
生:“嗯……”
师:“在老师心中,你和小李一样聪明,想想和小李一起上重点,高中三年一起打球、一起聊天、一起学习,多美呀!”
生:“老师,我知道要怎么做了。”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能动性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重定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找寻符合自己当前内心需求的目标,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案例中的小陈最终如愿成了小李的高中同学,毕业典礼,他和小李一起来找笔者合影,这让笔者深刻领悟到重定学习意义的必要。
二、重定因果,解学习习惯不良之困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背后有种种原因,引导学生重定因果深入探寻因之前因、果之后果,明确因果之间最灵活的自己可改善的行为,对解不良习惯之困大有裨益。
小王答卷字迹潦草,经常被多扣分。家长很着急,小王也不喜欢这个结果,但已经初三,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完全没时间练字,小王很苦恼。笔者引导小王重定因果,尝试自己解困。首先,笔者请小王以最快的速度和稍慢的力求清晰的速度抄写两首文字难易程度相当且字数相同的小诗并偷偷计时,结果当然是后者的字更令人满意,当笔者揭晓两次抄写的用时仅差两秒时,小王很惊讶。接着,笔者引导他算出文字书写量大的语文、历史、政治三门科目以第二种速度书写要多用的时间。他自己总结出多出的时间完全可以接受,不会出现做不完试卷的结果。在笔者的帮助下,小王进一步找出被扣分的因之前因是自己答卷时心太急,写字太快,其实只要调整书写节奏,稍慢、稍稳一些,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被无辜扣分的不良结果。后续,笔者在测验前都会提醒小王注意书写节奏,训练几次之后,小王因字草而扣分的现象明显改善。
小王案例中的重定因果,是把已知的因重定为另一个果,再去找寻这个果的因,而这个因之前因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行为上的坏习惯我们还可尝试预设果之后果的方法来引导教育。比如迟到的学生,让他预想再次迟到、多次迟到,同学会怎样看他,老师会怎样处罚他,这个预设的结果自己愿意接受吗?如果不愿意,自己现在该做出怎样的改变?这样的引导对大部分学生有效,当然前提是如果行为无改善,就一定按他的设想来操作。
三、重定顺序,解学习效率不高之困
学习很用功但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大有人在,笔者应用重定顺序引导他们改良学习方法,成绩普遍提高。比如做作业,笔者会指导偏科学生按以下顺序完成:第一步,完成强项科目的提升题部分;第二步,完成弱科的基础题部分;第三步完成记忆性作业;第四步,快速完成强项科目地基础部分;第五步,尝试借助学习工具完成弱科提升题部分。不同科目交替和写记交叉地进行作业,可以保持大脑的兴奋性;难易分层分时段地完成作业,可以保证学生保持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弱势科目地忽视。对于无突出科目的学生,笔者往往指导其按自己的喜爱科目的反序完成基础题目,再按自己喜爱科目的顺序尽量完成提升题部分。这一顺序不但可以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完成所有基础题,还为总分数提高创造了最大的可能性。
不难看出,重定作业顺序的前提是对个体学情的精准掌握和作业的科学布置,这两方面着实需要广大教师多下工夫。
学习很用功但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往往还有一些错误的学习理念,比如: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成正比,多刷题、多上补习班就一定能提升等。我们知道,人的逻辑层次从下到上分别为: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信念层、身份层。行为上的偏差通过完善高层次的能力、信念、身份更容易改善。笔者引导学生重定顺序,从只重视用功的行为转变到重视能力的提升和信念格局的完善。鼓励他们每天用15分钟提高计算与阅读能力,每周請一位优秀学生或老师为他们分享学习理念。坚持一个学期,笔者班上近一半的用功型低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能力明显提升,成绩提高显著。
活用“重定”,重定背后反映的是教师对学生学情的精准把握,对学习行为的仔细观察,对科学教法学法的深入研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认为,摒弃陈旧经验,以新意、新法、新信念来引领学生是当下教师的全新使命,只有教师常“新”,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子。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沙滘初级中学;广东;佛山;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