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将“思想”作为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之一,中国舞蹈的思想性更体现“人文精神的渗透',一个生命哲学主题的作品给予创作者及观众的审美思考是深刻并持久的。《生如夏花》教会我们怎样运用强大的舞蹈思维构建丰富的艺术情感符号,让我们对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解读及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在,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新时代,编导在享有人类文明进程中丰硕成果的同时,如何将“生命意味”通过精妙的艺术情感符号呈现,达到传承及发展民族文明赋予的生命动态过程再现的目的,是舞蹈编导频繁创作并尝试创新突破的历史责任性课题。苏珊.朗格曾指出生命的意味是运用艺术将情感生活客观化的结果。艺术的创作过程是符号的过程,是赋予情感以形式的过程。我们可以借鉴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作品即是使编导内在生活具有外部的形式,编导的情感想象表现着其对“内在生命”的理解。舞蹈创作者的情感想象是取决于编舞者内心强大的情感力量及对生命的哲学反思。笔者因有幸参与了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民族民间舞蹈提名奖作品《生如夏花》的创作,偶有一种被从蛰伏状态中唤醒然进人意识的明亮而强烈和光照之中的感悟。
一、编导通过情感想象构建作品的符号世界
作品《生如夏花》是国家一级编导马琳带领笔者及张艳、阿罗魏绮两位编导一起创作的以彝族女人面对生活时的坚韧为主题的舞蹈作品。黑格尔的美学分析中尝试把艺术作品理解成通过将普通生活或经历转化为一种存在的艺术符号而创造出来。马琳导演借用了泰戈尔的“生如夏花”来讴歌女人勤劳、勇敢、向真、向善的生命本质,并将这朵“花”的艺术符号赋予彝族这个民族的属性,使其在人类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作品的时候,让观者体验到这朵“花”,其实也是一种“生命过程中”被欣赏和体验的艺术情感符号。编导用“生命之花”诠释了一个民族女人的诗歌:太阳给了我们生命炽热的情怀;髫年之时稚拙含真我待放,豆蔻年华娉婷婀娜我盛放;花信初展无畏不惧我怒放。苏珊.朗格提出了人的本质在于“符号转化”,是不再主张心灵通过直接构建了世界,而是主张心灵通过符号建构了世界。即是:编导运用精湛的情感符号设计,通过演员姿体力的符号构建,表现出编导内在生命逻辑里待放、盛放、怒放的生命之花的世界。魏格曼说:“舞蹈是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翱翔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种艺术启示,目的在于以较高水平来表达人的内在情绪的意象和譬喻,并要求传达给别人。”“我艳冶如霞,生如璀璨之夏花,迎着那太阳灿烂的绽放”,从舞蹈审美情感出发,这朵“生命之花”通过编导传达给演员,通过演员传达给观众,每一个过程都具有自身心灵世界的构建。人类的符号能力基于人类的一种独有的抽象能力,编导抽象的将心灵里最美好的生命之花以情感符号提炼,传达一种民族精神的概念,观众通过审美作品思考自身的内部世界及外部世界的联系,构建一朵人类之花。
二、升华情感符号的概念得到的思考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借用具体真实的情感,借助于知觉和想象,将情感概念抽象出形式使其成为情感符号。作品《生如夏花》从引子部分就尝试加强情感符号概念:编导设定用演员的脚来表现生命力的花蕊,用独特的姿体解放造型,配以切割灯的效果,表现悬浮在空中灵动的花蕊。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面指出:“形式一经摆脱模拟和写实,便是自己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前进的道路。”伴随着特定的民族音乐符号的出现,这样的花蕊即是彝族同胞心灵外化的美好期许,又是其民族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柏拉图认为“艺术的直接对象是感性世界”,方可理解为这个用脚组建的“花蕊”所刺激到的艺术幻想和编导用升华的符号构建的生命概念,都有一种观照心灵中的美。
作品在第一段舞段中独具匠心的设计了飞跃腾骧般的空中急速弹跳、打击等动作,使舞台显得精彩纷呈又不落窠白。笔者记得马琳导演曾经反复要求修改这组脚下跳跃动作,多次强调:这是一种生命的体现,一种力量的符号升华。阿恩海姆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建立在知觉基础,上的,而一切知觉对象都应看作是力的结构,审美创造就是力的创造,审美体验也是力的体验。”马琳导演多次将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借用大量物理学的概念“力”来分析舞蹈现象引导笔者创作赋予真实生命力的动作,塑造作品强烈的情感符号。有力的脚下打击、空中小弹跳、快速旋转,抽象出编导为第一段铺垫的情感符号:髫年之时稚拙含真我待放的生命意味,那朵待放的生命之花正从大地中蓄积力量。迈克尔H.米蒂阿斯把审美特质的所在地称为“审美情景”,基础要素为: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感受者的主观意识;精确的说是在审美经验过程中,审美对象在审美经验中获得了它的“生命力”。“稚拙含真的待放”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特质,就作品第一段本身而言只是一种潜能,稚拙含真的特质并非审美知觉完成时的现实化,而是作为潜在的可能性被显示化的,现实化是在审美经验中发生的。映照约翰.马丁的“变动力转移”理论,观众通过演员快速的“虚幻的力”的集合,營造出一种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其在第一舞段中产生“内在模仿,”沉溺在一种生命力蓄势待发的情感想象中。朗格认为艺术并不是要求我们借助其探求某种有形之物,而是引导我们去体味预支关联的象征,进行一种关于感觉性质的超然思考。
三、情感符号性外化的力量突破
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书中提到了符号的力量,“艺术是人类的情感符号”,艺术不是主宰艺术家情感的征兆性表现,而是他所理解的感觉形式的符号性表现,表现着艺术家对所谓“内在生命”的理解。在《生如夏花》作品中的舞蹈思维,创新大胆的表现了马琳导演的人类哲学观。不断在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逻辑性思维过程中探究舞蹈情感与动作的关系。其巧妙地运用服装变换时空两轴的关系,投射出时间轴中豆蔻年华娉婷婀娜的女孩,缓缓在内在生命的演变中退掉含真的稚拙,在摇曳的身姿中演变出一条从容的生命长河。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现在的舞蹈创作中也讲究着综合艺术对舞蹈编导的影响。对绘画有着独到见解的马琳导演,将最优美的一段舞段用大量的动作线条、队形线条、形象线条的堆积,在彝族女子空灵唯美的哼鸣声中爆发出强大的情感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