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梅
摘 要: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课堂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兴趣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主动地在课堂导入环节、课堂施教环节中进行趣味化的设计,以便调动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导入
就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来说,仍旧存在许多教师以“师讲生听”为教学主要方式的情况,以至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课堂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当前数学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对传统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以便在打造趣味性的教学体系中,真正地提高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质量。
一、有效导入,激发活力
课堂导入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龙头环节,教师的导入设计能够带给学生对新课知识的第一印象,当这个第一印象是积极、有趣的时,学生会基于这一印象,产生对新课进行建构的动力,并主动地耗费自身的精力进行新课内容的探究。所以,为了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探索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消耗自身的精力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在导入环节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调整,从而为数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坚实的助力。
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建构的动力,教师就可以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具体来说,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张照片,为学生重现运动会的场景,将学生的思绪带到运动会上。随后,围绕照片上的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在运动会中我们需要饮料来消暑解渴,那么需要有多少盒饮料呢”的问题,让学生伴随问题将目光聚焦在图片上,从而在搜索信息、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下状态到课上学习状态的转变。
显而易见,教师利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多彩的图片,并让学生围绕图片上的内容进行思考,能够在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中,抓住学生的目光,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将目光主动放在数学课堂上。
二、游戏教学,欢乐学习
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相较于其他的学习形式来说,小学生最喜欢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建构。但是,在实际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当认识到,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仍旧是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当做好游戏活动与数学知识的融合,以便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优化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趣味性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先在课下进行游戏课件的准备,使得每一张幻灯片上对应一个10以内数的计算题。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以及10以内数的计算方法,为学生参与游戏奠定基础。之后,教师为学生讲述游戏的规则,并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在竞争答题权和反复计算习题中,提高计算10以内的数加减法的能力。
由此看出,教师根据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游戏活动的有效设计,能够真正地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索的动力,以便学生在玩乐的同时,逐步提高建构数学知识的质量。
三、引入生活,降低难度
生活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强化应用能力。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系统的数学知识较为陌生,而生活元素具有强烈的熟悉感,所以,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也应当以数学知识为前提,进行生活化数学课程的创建,让学生透过熟悉的元素走进数学课堂之中,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元素,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首先,教师先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被熟悉的事物吸引目光,降低对本节课知识的陌生感。随后,在展开课堂施教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进行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本節课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使得学生懂得如何透过数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在课堂施教活动结束后,教师再为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习题,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应用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以便学生可以透过这些问题强化对本节课知识的应用能力。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进行融合,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降低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整体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实效具有积极的价值,在未来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时,教师也应当将打造趣味课堂放在关键位置,使得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主动地走进数学课堂,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
参考文献:
[1]赵磊.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拾趣[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11):90.
[2]鲍海霞.让课堂充满趣味的气息——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17(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