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陆建新,人如其名,建设新高度,建造新地标,他与所在城市深圳一样,不断刷新新速度,创造新纪录。他参与了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参与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他被誉为“中国楼王”“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他还是“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有志者事竟成
1982年,学习工程测量专业的陆建新被分配到中建三局一公司,从此与建筑结缘。3个月后,带着对特区速度的憧憬,陆建新如愿来到深圳,承接160米高的深圳国贸大厦项目。
当年的深圳特区一穷二白,陆建新等人住的是用毛竹搭的简易工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尽管环境艰苦,但他仍然壮志在胸。
没有经验,缺乏技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陆建新所在团队珍惜难得的机会,他们耐心、专注、坚持。现实情况发生变化,过去的经验不再管用,他们就大胆探索新的做法。国贸7层以下采用传统翻模施工,10天建一层。为加快进度,他决定采用滑模施工技术,由于国内并无先例,三次试验都失败了,压力很大。陆建新等人通宵达旦研究比较,终于找出原因,第四次一举成功,如此才有后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1984年,陆建新参与建设深圳发展中心大厦,该项目高165米,是当时我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由于国内缺乏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经验,当时被人讥讽说“这幢楼会被建成第二座比萨斜塔”。
这句话对陆建新的刺激很大,他和同伴们暗暗较劲,要为国家争口气,要向世人证明,中国企业行!大楼钢柱是一节接一节建设的,如果有一节柱子往一边倾斜了,后面的柱子就需纠正,保证柱子始终围绕中心线。陆建新顶着巨大的压力,反反复复地认真测量,确保大楼不倾斜。尽管当时技术相对落后,但最终他成功了,深圳又增添了新的地标式建筑。
陆建新等人,正是一代代深圳特区人“拓荒牛精神”的代表。40年间,他们凭借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精神,让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深圳也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创造了令人称赞的世界奇迹。
天工人巧日争新
陆建新凭借高超的业务能力,屡屡刷新“中国高度”。1994年,他参与建设384米的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项目施工到了100米还没有装施工电梯,陆建新每天背着10公斤的设备,爬到两三百米的高空,在20厘米宽、十几米长的钢梁上走来走去。有时钢梁晃得实在太厉害,他就蹲下来、骑在钢梁上。时间久了,手心里全是汗,脚就像八爪鱼一样蜷曲着,小腿一直紧绷着。这项工程让陆建新一直记忆犹新,他回忆道:“说实话,当时心里也害怕,但干了这份工作就要负责、就不能退缩。”最终,他创新测量方法,地王大厦竣工验收偏差仅为25毫米,远低于美国约75毫米的验收允许偏差标准,该测量方法成为钢结构安装行业测量标准工艺并沿用至今。
创新是点燃发展动力引擎的“火种”,也是陆建新等大国工匠不断创造奇迹的本源。深圳新地标——599米的平安金融中心建设,就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典范。在金融中心建设中,陆建新与团队设计的“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减少了塔吊使用台班,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使用价值,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特别嘉许金奖。
在平安金融中心大楼建设中,为加快施工进度,放进了4台塔吊,但按照以往施工经验,4台塔吊是放不下的。后来就把塔吊放到建筑外墙上面,相当于壁虎爬墙,这在当时国际国内都没有先例。不仅如此,陆建新还采用了钢丝绳吊挂拆卸支承架的方法,让4台塔吊一直能正常吊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据测算,创新施工技术后,整个工期缩短了三个多月,塔吊费用节省了7680万元。陆建新骄傲地说:“这种塔吊的爬升,就好像一个450吨的‘钢铁巨人在高空‘攀岩。尽管创新的过程让我痛苦,但结果让我惊喜,科技创新在经济创效方面很有成效。”
开好“顶风船”,直面“回頭浪”,要有“任凭风浪起”的定力和雄心。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陆建新和同事们仅用20天的时间,就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旁边的一片荒坡地上,火速建成了一个现代化、高水平,拥有1000张病床的深圳应急医院。陆建新在项目施工技术上,综合运用了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5G通信系统等科技手段,使应急医院成为新时代“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的缩影。
君子以自强不息
38年对于历史而言,弹指一挥间。对于陆建新而言,38年意味着挥汗如雨的无悔坚守,意味着拼搏奋斗的精神积淀,意味着发奋学习的创新坚持。
“按照陆建新的年龄、贡献、资历,调到中建钢构总部来、进入公司管理层,是完全可以和应当的。实际上,我们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动议,并且找他谈了话。但是,他的心思都在工地上,只要工作还需要他,他就一天也停不下来。”中建钢构董事长王宏说。
尽管早已成为我国钢结构建筑施工顶级专家,陆建新依然坚持在施工现场工作。他甚至拒绝了单独的办公室,每天和同志们在一间办公室里面共同工作。早上6点半上班、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宿舍休息。
在陆建新敬业精神的感染之下,他带领的团队被“点燃”了,在400余天的时间内完成27万吨钢结构的安装,相当于每两个月就施工完成一座鸟巢,并成功经受住了高温、暴雨、超强台风“山竹”等考验。同时,陆建新甘为人梯,无私传授知识经验,培养出40多位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一大批昔日的徒弟、同事成长为中建钢构的业务骨干。
虽然只是中专毕业,但陆建新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不断破解技术难题,将中国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推向世界领先水平。他主持研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超高层复杂体系巨型钢结构安装成套技术”等11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国家专利达400余项,参与完成的成果获4项国家科学进步奖。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陆建新作为基层建设者代表发言。他动情地讲道:“我们苦过、累过、哭过、笑过,从无到有,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一座奇迹之城、梦想之城,生动地诠释了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把人民群众无穷无尽创造力激发出来后所产生的磅礴伟力!”
也许人们会认为,陆建新的人生是单调的,想兹念兹都是工地上那些事。但其实陆建新的人生是丰盈的,北上广深的“最高”,都留下了他的手笔。或许正是因为“单调”,所以如此丰盈;正因为坚守,所以拔节新高;正因为毫厘不让,所以大厦参天;正因为孜孜不倦,所以国际领先。精益、专注、创新属于大国工匠——陆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