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春 孙正纲 孙秀萍
一提心脏病,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吃油和胆固醇高。中国人做菜喜欢把油烧热后下锅爆炒,日本人吃油却很聪明。他们做菜很少放油,大多生吃、水煮或清蒸,菜熟了后,再放一点油。动物油基本不用,主要用植物油,包括菜籽油、橄榄油、葡萄籽油等。先别说这些油里不饱和脂肪酸丰富,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单这种烹饪方法,就值得我们学习。日本人大多知道,植物油经过高温加热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就会被破坏,不再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所以,同样吃植物油,日本人可以软化血管,中国人却是在硬化血管。
除了少油,日本人吃盐也很少,每天的盐摄入量还不到中国人的一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指出,这点非常关键,目前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已经非常明确,它会引发心脏肥大和动脉粥样硬化。不用盐岂不是做菜没滋没味?日本人想出了各种办法代替盐,比如新鲜蔬菜拌少许调料酱或酸奶就直接食用。调料酱品种很多,口味也是各种各样,但盐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低盐甚至无盐的酱油,在做菜时使用率非常高。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保护心脏的“法宝”有两个,一个是深海鱼,一个是豆类,尤其是纳豆。前者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对心脏有好处,而后者“预防心血管病”的效果已经得到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认可。其实,日本人还有两个“法宝”,一个是茶叶末,另一个就是清酒。绿茶是日本人的最爱,喝的时候把茶叶尽量碾碎,然后再泡水,连同茶叶末一起喝进去,说白了就是“吃茶”。“这种特有的喝茶习惯,可以摄入更多的茶多酚,而茶多酚对血管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刚从日本学习归来的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朱慧娟博士分析。清酒则是大部分日本男人晚饭时必不可少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刘梅林教授则指出,少量饮酒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医学界已有定论。日本人喝的清酒,就是酒精含量很低的白酒,大概是十几度到30度。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每天啤酒不超过355毫升,红酒不超过2两、白酒不超过1两,同样可以保护心血管。
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心脏病的人特别多,而在亚洲,尤其日本,得心脏病的人却比较少,这和基因、人种有没有关系呢?葛均波介绍,有个有趣的现象是,不仅日本本土人心脏病得的少,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后代,心脏病发病率也比美国白种人整整低了一半,基因在心血管保护方面确实有一定作用。就拿性格来说,日本人虽然压力大、办事认真、爱着急,但他们心态好、修养也很好,不会过分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心理学上属于B型性格。葛均波说,当情绪爆发时,人体很多激素水平都会上升,导致血压升高,对心血管造成危害,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
爱干净也是日本人的一大特点。不管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某个乡村小镇,日本的街道永远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人声喧嚣的嘈杂。樱花飘落时,漫天粉白的花雨,路边长凳上坐着安安静静的老人与猫。这种生活环境让人心态平和,远离浮躁。“已经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直接对心血管造成损害。”刘梅林指出。在家里,大部分日本人每天都会泡个澡,节假日则去泡温泉,不仅可以扩张毛细血管,还能释放一天的压力,充分放松。
最后就是多运动。同中国人一样,由于工作繁忙,很多日本人也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但他们很少开车,喜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由于乘客很多,大部分人都是站一路,每周5天来回挤地铁两三个小时,想发胖都难。很多日本人也会选择自行车作为自己的日常交通工具,既是锻炼也是放松。“管住嘴、少发脾气、迈开腿,是減少心脏病的三大秘诀。”葛均波说,持续、和缓的运动,比如每天30分钟以上的快走对心脏好处非常大,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