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加帕尔
一、选地整地
哈密瓜是喜温,喜肥作物,应选择肥力高,透气性好,沙质土壤种植,栽培技术常用滴灌,开沟程序可以删除,种植哈密瓜之前,需要深翻整平,土壤的强排水能力,然后施加到足够的氮,有机肥,磷,钾,和在组合滴灌方法分解,以确保哈密瓜能够充分地吸收的营养物质。
二、播种
将哈密瓜生产种植技术使用200倍福尔马林液浸泡2小时,清水进行漂洗3次后播种;也可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可以有效预防网络病毒病。播种时,每孔2的种子至3,然后密封覆盖栽植穴。
三、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 出苗后2天-3天及时查苗补种。补种的种子要进行消毒,浸种催芽,种子露白即可补种。
2、间苗:2-3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2株,间苗应去弱苗和病猫,留壮苗。
3、中除草:在瓜苗伸蔓前对旱趟进行中除草,深度10cm-20cm,中耕2-3次。
4、防风炼苗:当有3-4片真叶时,棚内温度达28以上时,在小拱棚两侧交错打洞防风苗。随温升高,两侧揭膜防风,5月初揭膜。
5、蹲苗:在灌足前水的前提下,苗期须采取蹲苗施。
6、倒蔓定苗:5-6片真葉时倒蔓,结合蔓,每穴留一株壮苗,倒蔓时将根茎部靠畦内一侧土壤,地膜扒开形成使其成为5-7cm的小槽后,顺势将瓜蔓倒向槽内,并株去茎基部1-4个侧蔓。同时用吐压主蔓节间部。
7、灌水:播后20d-25d滴头水。苗期5天左右滴次,果实发育期1天-3天,滴水一次,果实成熟期5天-7天滴水一次,全生育期滴水15-17次,采用滴灌种植哈密瓜平均每公顷灌水量为5400m3-6000m3,采收前5天禁止灌水。
8、追肥:结合滴肥罐,在苗期至瓜膨大期,每公顷追施尿素45kg,每公顷滴45 kg -75 kg酸二氢钾,可分2-3次进行。
9、整枝,压蔓,单曼整枝:株距35-40cm,保留蔓,滴除主蔓上六节一下子蔓,七节以上子蔓留两叶滴心,留瓜节位控制在8-10节。幼瓜发育到鸡蛋大小小时停止整枝时及时压蔓。
四、坐果后的管理
1、选果定瓜:在幼瓜长至鸡蛋大小时,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幼瓜。
2、翻瓜:果实膨大后期至成熟翻瓜1-2次,最好在下午进行,顺着一个方向转动三分之一,动作要轻。
3、垫瓜:沾性土壤或下潮地,瓜生长到上网纹拉细砂垫瓜防止虫斑或烂瓜。
五、病虫害防治
哈密瓜容易出现许多害虫和疾病,应当与现场管理相结合,采取预防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虫害源的传播。
1、枯萎病
危害症状:该病典型症状是萎蔫,在哈密瓜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呈猝倒状。
开花结果后发病,病株叶片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几天后整株叶片呈褐色枯萎下垂,不能再恢复正常,叶片干枯,全株死亡。
患病根部褐色腐烂,稍缢缩,茎基部纵裂,裂口处有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将病茎纵割,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
防治方法:以加强栽培管理方法为主,轮作倒茬。
一是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合理灌水为中心,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二是轮作倒茬2年-3年,最好夏茬地。三是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
苗期发病则采用化学防治,发现零星病株,用30%的移栽灵 + 海藻肥灌根,每株0.2千克药水,并在叶面喷施黄腐酸叶肥,效果都较明显。
2、细菌性角斑病
危害症状:该病在哈密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果实和茎蔓:
叶片染病:在于叶上可见圆形至不规则形浅黄褐色、半透明点状病斑。真叶染病,叶片上现水渍状小点,病斑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至不规则形,有时叶背面溢有黄白色菌脓,后期病叶干枯,呈黄褐色,病斑易开裂脱落。
茎、果实染病:初生水渍状、凹陷斑,带有大量细菌黏液,果实表面病斑处易溃烂,裂口,向内扩展后一直扩展到种子上,造成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用无病土育苗,适时移植;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合理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注意通风降湿,缩短植株表面结露时间,注意在露水干后进行农事操作,及时防治田间害虫;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减少传染源。
(2)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用50~52℃温水浸种30分钟后催芽播种,或选用种子重量0.3%的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拌种。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加瑞农粉尘剂15kg/hm2喷粉防治。也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二噻农加碱性氯化铜水剂500倍液,或25%噻枯唑300倍液,或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防治。
常用药剂加瑞农、可杀得、二噻农、噻枯唑、新植霉素。
(作者单位:839000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农业农村局种业研究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