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星
(厦门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2015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并呈现出常态化双向波动态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将明显放缓,中国的外部需求将明显削弱,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福建作为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经济发展将面临极为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就业是关系到民生的根本问题,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由此看出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人民币汇率变动将如何影响福建省就业已经成为当前重大的经济问题之一。因此本文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的影响,并依此提出提高福建省就业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于汇率变动对就业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Revenga[1]、Dekle[2]、Galindo等[3]、Choi[4]从产业层面的研究表明,汇率变化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而Campa[5]的研究表明,汇率变化对净就业水平的影响很有限。近年来大量学者从微观企业层面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Moser[6]、Kaiser[7]基于企业层面数据对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表明,汇率变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较强的就业创造或者就业损失效应。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该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认为货币升值将导致就业量减少[8-10],赵利等[11]研究认为货币升值对就业岗位有补偿效应。此外,梅冬州等[12]研究探讨了汇率变动对就业的收入分配效应,铁瑛等[13]讨论了汇率变动的劳动力技能偏向效应。
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国家层面或细分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程度,较少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部分区域就业的影响,同时,现有研究无法准确考察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动态传导过程和汇率对就业波动的贡献度(解释力)。基于以上考虑,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的影响。
从微观角度看,按照传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主要受到企业工资水平、生产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劳动者的供给意愿同样主要受工资水平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由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决定:
式中:F=Af(l,k)为生产函数,A、l、k和p分别表示技术、劳动量、资本量和产品价格。
劳动力供给由劳动者个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决定:
式中:w、l、θ和c分别表示工资、劳动量、就业的可能性和失业救济。
从宏观视角看,Campa等[5]的研究表明,一国的经济规模、进出口增长、汇率的变化等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因此,基于微观和宏观经济视角,为了刻画人民币汇率对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的影响,本文建立一个函数以反映三次产业就业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参考Campa[5]、丁一兵等[14]的研究,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问题,该函数共选取5个变量进行数据分析,即就业量、实际有效汇率、经济规模、出口份额和工资。具体表示如下:
以(3)式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上述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因此,采用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设定的基准模型如下:
式中:ln(empt)、ln(reert)、ln(gdpt)和ln(waget)分别表示就业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GDP和工资的自然对数,exportt表示出口份额,由于该变量以百分比表示,因此不进行对数处理,下标t表示年份。实证分析过程中第一产业就业、第二产业就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自然对数分别表示为ln(emp1)、ln(emp2)和ln(emp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DP分别记为ln(gdp1)、ln(gdp2)和ln(gdp3)。
(1)就业量(emp):为了分别考察不同产业就业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分别选取福建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作为就业量的代表,用符号表示为emp1、emp2和emp3。
(2)实际有效汇率(reer):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作为汇率的衡量指标,指数上升表明人民币对外升值。
(3)经济规模(gdp):分别采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实际GDP衡量福建省三次产业的经济规模,用来反映福建省三次产业总需求的变动情况,用符号表示为gdp1、gdp2和gdp3。
(4)出口份额(export):本文采用当年出口贸易总额占当年GDP的份额来表示。
(5)工资(wage):采用经CPI调整的福建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分析所用数据均为年度数据,期限跨度从1985至2017年,数据来源于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
首先,分别对上述变量的原始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存在单位根,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是平稳序列,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第一产业就业、第二产业就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一阶差分后的平稳变量分别表示为△ln(emp1)、△ln(emp2)和△ln(emp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DP一阶差分后的平稳变量分别表示为△ln(gdp1)、△ln(gdp2)和△ln(gdp3),实际有效汇率、出口份额和工资差分后的平稳变量表示为△ln(reer)、△export和△ln(wage)。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Tab.1 Result of unit root test
其次,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检验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基于变量的平稳序列构造VAR模型。此外,根据AIC信息准则和FPE检验,确定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均为1,VAR模型的AR根图均表明建立的VAR(1)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一步做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3.1 累积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图1 第一产业就业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Fig.1 Cumulative impulse response of the first industry employment to RMB exchange rate shock
图2 第二产业就业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Fig.2 Cumulative impulse response of the second industry employment to RMB exchange rate shock
图3 第三产业就业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Fig.3 Cumulative impulse response of the third industry employment to RMB exchange rate shock
图1、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福建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对一个标准差的汇率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从图1可以看到,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受到汇率冲击后的响应是负向的且强度较小,在第1期第一产业就业受到汇率冲击并不明显,而从第2期开始,汇率变动对第一产业就业的负向影响效果开始显现,这体现了汇率对第一产业就业影响的滞后性,第2期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第一产业就业的累积冲击达到0.289%,汇率冲击的影响一直累积到7期,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的冲击累计接近0.358%。从图2可以看到,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受到汇率冲击后表现出负向的变化且强度较大,与第一产业就业受到汇率冲击类似,在第1期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的冲击并不明显,从第2期开始,第二产业就业受到的负向冲击程度不断增强,第2期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第二产业就业的累积冲击达到0.809%,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第7期,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的冲击累计接近1.239%,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就业在第7期受到汇率冲击的影响程度。从图3可以看出,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受到汇率冲击后表现出负向的变化,在第1期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冲击并不明显,在第2期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冲击累计达到0.469%,小于同期第二产业就业受到的冲击程度,但大于第一产业就业受到的冲击程度。此后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受到汇率冲击的负向影响不断增强,一直持续到第7期,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冲击累计接近0.901%。
3.3.2 方差分解
表2 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Tab.2 Forecast error variance decomposition of the first industry employment
表3 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Tab.3 Forecast error variance decomposition of the second industry employment
表4 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Tab.4 Forecast error variance decomposition of the third industry employment
从表2、表3和表4中可知,对于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第二产业就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GDP、工资和出口冲击均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三者的变动主要是由自身变动引起的。其中,在预测期第1期,人民币汇率冲击对三次产业就业量变动的解释力均为0%,即汇率冲击对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变动没有解释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冲击、GDP、工资和出口对三次产业就业变动的解释力均逐渐增强。到了第7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冲击对福建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量变化的贡献度分别达到1.665 88%、3.924 57%、3.806 51%,汇率冲击对三者的变动均有一定的解释力,其中,人民币汇率冲击对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变动的贡献值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三次产业就业的冲击是解释自身变动的关键因素,到了7期,三次产业就业的变动分别能解释自身变动的93.296 01%、81.810 10%和91.257 32%。
从表2、表3和表4中还可见,对于福建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量的变动,出口冲击的解释力也较强,在第7期分别达到1.714 64%、4.840 27%和4.438 89%。类似地,工资冲击对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变动也有一定的解释力,在第7期,工资冲击的解释力分别达到3.041 23%、6.814 26%和0.268 93%。
累积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冲击的反应都是负向的,即人民币升值会降低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这个结论与传统的经济理论一致。其中汇率对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的冲击程度最大,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福建省总体就业的冲击累计接近1.239%;汇率对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冲击程度次之,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冲击累计接近0.901%;汇率对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的冲击程度最小,汇率变动单位新息对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的冲击累计仅为0.358%。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汇率冲击对三者的变动均有有一定的解释力,其中,人民币汇率冲击对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变动的贡献值最大,第三产业就业次之,第一产业就业最小。
人民币升值对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的负向冲击程度最高,这表明人民币升值对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的破坏效应较强。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福建省第二产业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据较大的比例,人民币升值极易对福建省第二产业就业量产生负向冲击。2019年1—8月,福建省出口服装、鞋类、箱包、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等6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2 059.5亿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37.59%。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但是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偏低,出口企业只能被动地缩小生产规模,进而导致就业量的下降。其次,由于福建省第二产业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规模经济程度较低,面对人民币升值引起的产量减少,企业会大幅削减对劳动力的需求量。2019年上半年,福建省民营企业进出口3 193.7亿元,占福建省进出口总额的50.2%,福建省(尤其是泉州地区)民营经济发达,但是规模经济效应较低。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当技术进步率给定时,出口企业的规模经济程度越高,人民币升值而引起的出口量和产量减少对企业就业量的影响就较小;但是,当企业规模经济程度较低时,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量和产量下降会使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
同时,福建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受到汇率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的原因在于:首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福建省总出口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从福建省出口商品主要分类看,工业制品占比远远超过初级产品,以2017年和2018年为例,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工业制品出口占比均超过90%,初级产品占比则小于10%,由此可见,福建省第二产业出口占据主体地位。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出口渠道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其次,人民币升值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生的就业创造效应能有效的缓解其所带来的就业破坏效应,使得福建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受到汇率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国际市场上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当人民币升值后,福建省出口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和维护国际市场份额,选择将汇率升值的一部分传递到出口商品的价格中或者自身消化掉汇率升值的部分,即出现人民币对出口价格的不完全传递。在这种情况下,以人民币标价的国内出口贸易品价格将下降,并引起国内贸易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下降,而国内非贸易品价格将相对上升。在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的作用下,资源将重新配置,更多地流向国内非贸易部门。考虑到福建省非贸易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资源将流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即人民币升值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一定的就业创造效应。
(1)政府部门根据汇率变动的特点实施福建省出口退税政策,并应考虑不同行业受汇率冲击的差异性进行相应调整。首先,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福建省第二产业的影响比对总体就业的影响程度更大,对于第二产业是制造业出口部门更应该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尤其是那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业部门。其次,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把出口退税列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有益补充,最优出口退税规模的确定应该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相匹配。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时机应该根据汇率制度改革的不同时间节点相应调整,合理利用出口退税对福建省就业的正向推动作用。
(2)人民币汇率改革过程中决策部应重点关注外向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承受能力,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在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稳步渐进升值,尽可能避免就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剧烈反应,使人民币币值的上升对福建省就业的冲击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均匀释放进而减轻就业压力。
(3)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事业的投资,采取信贷、税收(完善出口退税)等措施进一步刺激外贸出口企业的出口意愿,增强其吸纳就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