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考复习指导

2020-12-03 07:15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初中部秦尊军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1期
关键词:题干义务公民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初中部 秦尊军

在无考纲背景下,中考命题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宪法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育学生学科法治素养、理性意识的重要载体。这部分知识内容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对落实宪法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权利与义务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利就有责任的观念,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复习好本专题知识内容,我们应在梳理教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从主干知识掌握、例题分析、有效训练等方面着手展开复习。

一、知识结构概要

本部分教材基础知识主要依据宪法,立足学生生活,讲解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强调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

《公民权利》重点讲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以及其他方面的权利,介绍行使这些权利的价值与社会意义。同时强调,公民权利是有边界的,权利既受法律保护,又受法律约束,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谨守边界、遵循秩序。教材意在引领学生要珍惜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要明确权利边界,规范自身行为,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

《公民义务》重点介绍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及其基本要求,懂得履行这些义务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意义,知道违反义务应承担的责任,明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教材意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形成健全的公民人格,提升公民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义务意识,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中考复习导引

复习本专题内容,应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实现智慧复习、高效复习,夯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加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系统梳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我们要通过问题情境探究活动、借助思维导图等,对本专题知识开展树状、块状知识结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筑牢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对监督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重点知识、易混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归纳比较,理清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形成准确、清晰的概念与认识。

1.注重对重要概念知识的系统梳理,如监督权。监督权属于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具体可分为批评建议权和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但它们的使用情形是有所差别的。

对公民人身自由权,需理清公民的人身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财产权,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与解读,细致领会和理清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之间的具体区别。

权利类别具体内涵实践运用占有权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可由本人或交由他人行使我买了一辆车使用权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质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我开车带家人出去游玩收益权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我把车租给别人,获得租金处分权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财产所有人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我把车卖给他人

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如调解、诉讼等,应结合案例,着重加强概念之间的比较。

调解类别主持者具体方式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行政调解行政机关又称政府调解,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使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司法调解人民法院法官是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

2.注重对概念进行辨析归纳。复习本专题时,应辨析归纳一些重要概念,澄清模糊认识,为培养法治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主要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同时,两者之间也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和联系。复习中,我们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通过示意图等,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

(二)强化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的演绎运用。

在复习本专题主干知识时,要善于通过当前的热点问题等,链接和分析教材主干知识。我们要学会运用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法治案例情境中的问题。将热点问题与教材主干知识高度融合,一方面可以更加熟悉热点问题可能涉及的教材知识;另一方面,深化理解教材主干知识,可以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进法治核心素养和公民权利义务意识。

(三)加深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感悟理解。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的学生义务观念淡薄,只懂得强调自身的权利,不愿尽义务或在尽义务时提出诸多要求;有的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只追求个人享受,只要求别人为自己服务,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很少考虑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社会责任感较弱。我们要通过学习,懂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加深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和领悟,逐步树立法治观念和正确的公民意识,形成健全的公民人格,不断提升公民素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提升用教材知识解答习题的能力。

中考复习时间紧张,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复习实效。复习时,我们要掌握图表、漫画、材料等各类试题审题(审设问、审材料及其关键词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运用恰当的学科语言较为完整科学地描述事物、阐释原因、分析问题、论证结果,学会自主梳理习题所涉及的教材主干知识,实现学科知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迁移、延伸。

三、典型试题例析

(一)选择题部分

解答选择题,应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在审题干时,一要看清限定语,审清时间、空间、角度等限制条件,明确题目要求;二要看清提示语,审清试题的提示信息、已知条件,明确思维方向;三要看清关键词,审清是肯定选择还是否定选择。当然,也可根据试题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1.针对性选择。先审查试题题干的问题指向,带着问题看题干关键信息和选择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答题,作出直接选择。

例.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公民在互联网上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关注、点赞的同时,还踊跃建言献策。这表明广大公民在行使

( )

A.劳动权利 B.文化权利

C.平等权利 D.监督权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的理解。题干中“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踊跃建言献策”说明公民关注的是国家大事,涉及政治生活领域。“建言献策”体现的是公民行使了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的权利。由所学知识可知,批评建议权利属于公民监督权利的范畴。所以,本题可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针对性地选择作答。本题选D。

2.辨析性选择。审清问题指向和题干、题肢基本信息后,着重根据试题要求,对各选项进行仔细地辨别分析,根据试题要求再作出合理的选择。

例.2020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热潮。从贵州60名小学生拿出12400元压岁钱,再到四川农民将自家种植的10万多斤蔬菜捐出……这些捐赠行为是对自己的合法财产行使

(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公民财产权的准确理解程度。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是公民享有财产权的四个维度。试题客观上要求学生对这四个方面准确进行辨析和甄别,准确理解各自的内在含义,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占有——财产的实际控制;使用——财产的实际利用;收益——财产带来的经济利益;处分——财产的命运走向。在准确辨别的基础上,然后再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拿出12400元压岁钱”“将自家种植的10万多斤蔬菜捐出”“捐赠行为”可知,这是所有权人对财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上的处分。本题答案为D。

3.排除性选择。做题时,我们要先看清问题指向(正向选择或反向选择),再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以正向选择为例,运用排除法时,主要排除以下类型的选项: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等。

例.李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隐瞒武汉旅行史,多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场所,导致55人被隔离观察。2020年3月16日,李某被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缓刑1年6个月。法院依法对李某作出的判决体现了

( )

①李某的行为受到民事处罚 ②法律禁止做的应坚决不做③法律要求公民做的必须去做 ④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依法履行义务的要求、违反法定义务应承担的责任、法律的作用等主干知识。通过分析设问,明确本题是一道正向选择题。因此,凡是表述错误、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应予以排除。由题干“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缓刑1年6个月”可知,①表述错误;由题干“隐瞒武汉旅行史”可确定,疫情防控背景下,这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②符合要求,③与题干主旨不符;法院依法对李某作出判决,说明法律明确了疫情防控时期,公民不应该做什么,体现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④符合要求。故本题应选C。

(二)非选择题部分

在试卷构成中,非选择题往往占全卷内容的60%以上,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查得比较深入。解答非选择题,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读。主要是审清试题,包括审清设问和找出设问中的关键词句。

二查。要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找出与材料有关联的知识。

三联。把试题的材料信息、涉及的知识等按先后列出,并紧密联系起来。

四答。要分论点完整地组织答案。书写答案时要答案组织要点化、答案表述术语化、答案结构逻辑化、答案编写完整化、字迹书写整洁化等。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由”代价

“爱憎分明”

(1)漫画《“自由”代价》中涉及公民享有的哪一类基本权利?

(2)结合漫画《“自由”代价》,运用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知识,评析漫画中主人公“爱憎分明”的做法。

解析:第(1)题,抓住漫画中的关键词句“言论自由”等,便可直接得知,它涉及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2)题是一道评析题。评析题的解题思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辨别正误,即判断对错。二是分析说明。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主要是指出对或错的重要表现、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三是总结评价,亮明自己的观点,指出正确观点的意义,或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教材知识指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接着,运用这一知识,对《“自由”代价》进行分析说明:漫画中主人公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同时应履行遵守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传谣,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可结合《“爱憎分明”》简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最后的总结陈述。

四、复习提升训练

1.疫情防控期间,有的市民在公共场合以不习惯戴口罩为由,拒绝戴口罩,还说:“戴不戴口罩是我的自由,你们管不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B.公民有言论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

C.只要不损害公众利益,自由权利可以任意行使

D.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利益

2.右边漫画说明

( )

①在网上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②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罚 ③在网上发布任何疫情信息都是违法行为 ④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年3月,郑州男子郭某隐瞒意大利、法国等境外旅居史,回国后出现感染新冠病毒症状。郭某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此回答第3—4题。

3.郭某出现病毒感染症状,不是立即报备相关部门,而是跑去大药房买药。郭某的行为

( )

①故意隐瞒行程、病情,是违法行为 ②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③缺乏大局意识和公德心 ④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害,想去哪就去哪,不用向任何人报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20年3月12日,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范玉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郭某一人之行为,造成一城之不安,害人害己。这警示我们

( )

①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增强义务意识,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要做负责任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④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过年回家前,某民工为要回被拖欠的工资,爬上楼顶以死威胁老板,引起众人围观,后被民警解救下来。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他要回了自己的工资,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5日。这一案例主要说明

( )

A.民工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保护

B.民工的财产权不受法律保护

C.公民要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D.公民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6.2020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颁布实施六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12339间谍行为或线索全国举报电话开通五周年纪念日。12339举报电话的开通让民众更便利地参与维护国家安全。反间谍法的颁布实施和12339的开通使用

( )

①是因为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②说明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有利于发现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 ④说明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选项中,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文化权利的是

( )

①科学研究自由 ②文学艺术创作自由 ③言论自由 ④出版自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河南省濮阳市一村民因疫情防控期间不戴口罩,被工作人员捆在柱子上。2020年2月17日,濮阳市委宣传部回应称,该男子多次不戴口罩,疫情防控人员为了吓唬他将其捆在了柱子上。整个过程中,被捆的村民没有反抗。

(1)从公民权利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村疫情防控人员的行为。

(2)从厉行法治的角度,分析材料带给我们的警示。

9.2020年1月31日,赵某及其妻子宋某二人酒后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某公寓内,不配合社区防疫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对民警进行辱骂推搡。赵某因涉嫌妨害公务被依法刑事拘留,宋某因阻碍执行职务被依法行政拘留。

(1)赵某、宋某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从履行义务的角度谈谈赵某、宋某的行为给我们的警示。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D 6.B 7.A

8.(1)疫情防控人员的行为是错误的。疫情防控人员将村民捆在柱子上的行为,侵犯了村民的人身自由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等等。

9.(1)赵某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宋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2)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配合社区防疫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等是法律要求做的,赵某、宋某必须予以配合。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赵某、宋某对民警进行辱骂推搡、妨害公务的行为侵害了民警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权,妨害了国家和社会的疫情防控工作大局,造成了不良影响。赵某、宋某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猜你喜欢
题干义务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数字算式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跟踪导练(一)(4)
“良知”的义务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