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文化雨露,品数学甘甜
——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小学数学文化课堂的策略

2020-12-03 16:00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郭小芳
青年心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加减法素养数学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 郭小芳

数学文化不只是数学符号的堆积,更是数学历史、数学核心思维素养,以及对数学的感悟和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展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文化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感、观察分析、运算推理、应用创新等观念和能力,紧扣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具有强烈数学文化意识、趣味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和谐互动中,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探究精巧的数学方法,感知数学思想的博大和数学思维的美妙,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数学文化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思考的魅力和乐趣的作用下,进一步去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一、趣创文化故事课堂,感知学习乐趣

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萌芽学习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有趣且未知的事情。而拥有璀璨发展史的数学文化有着数不清的关于优秀数学家的经典故事或标志事件,这不仅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契合学生心理认知的最好教材内容。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轻松有趣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生动、丰富的数学文化故事,初步认知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构建一个活跃的、富有生命的数学文化课堂。

例如:教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第三单元“加与法”(一)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能正确计算10 以内的加减法。在这单元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初步认知“加减法”知识的历史渊源,明白约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是最早出现加法、减法运算的文明古国。通过这样的数学文化故事的传播,发展学生数学思想,强化数学意识。同时,学生在故事情节的感染下,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深入了解加减法运算知识,掌握运算的本质。

二、探索文化交流课堂,强化观察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标将自主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模式作为大力提倡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之一,明确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合作和交流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教材内容,通过合理化的有机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下,欣赏到数学之美,学会基于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构造出数学模型,在自主合作的数学交流氛围中,逐步提升数学学习理解能力。

例如: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具体图形到抽象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从实物抽象图形中能描述出各图的特征,感知“形”与“体”的联系,体会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首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构建渗入数学文化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古埃及的金字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它的一个面是什么形状?通过交流探讨,能够有效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数学图形的运用之美,从而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重视训练学生在合作中的操作、观察、表达、思维等能力,教师以小组的方式在桌面上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初步认知图形以后,教师出示一块圆柱体模型,让学生改变方向,观察它的底部是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协作精神,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三、搭建文化创造课堂,启发自主思考

要想构建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文化课堂,就要把握好课堂时机,灵活组织好各类趣味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助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合理地给予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积极提问、探索、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形成独立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让学生欣赏、理解、创造数学之美,感受数学文化的美育教学价值。

例如: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搭积木”这一课时,教学重点是结合搭积木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数学史上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示,理解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木头、兽骨、象牙等材料进行最原始的记数和计算,并如何将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接着,引导学生代入课程中,让学生利用积木学习计算加减法。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活动的形式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引发学生动手、动脑去创造数学之美,强化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渗透文化生活课堂,提升数学素养

了解数学的起源与发展,不仅能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中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探索的科学教育价值,让学生领悟数学的博大精深,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数学源自生活,最终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发展数学文化内涵与作用,指导学生领悟数学的魅力,最终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例如: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多样化贴近生活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通过数数培养“数感”,让学生感受数字。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代入“数”的起源故事,让学生对数学文化中数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认知,体会数的价值,进而更好地去学习“数”。接着,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定生活化的提问:大家每天上几节课?一天吃几顿饭?班上有多少名同学?通过提出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问题,能有效地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从而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认识生活中数的兴趣,感受生活中数的重要性与意义。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文化作为一种艺术、方法、思想体系,已经无可争辩地具备了独立的文化特征,是素质教育思想下数学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智育、德育等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数学文化在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真正发挥其魅力,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平易近人的文化层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欣赏数学之美,领悟丰富的数学知识,探究精巧的数学方法。最终,学生在学习中喜欢上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文化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让他们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加减法素养数学
做好田野加减法 优质产品多起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环保督察:洛阳做好绿色“加减法”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加减法的由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